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小魚姐姐,很高興如約和大家相聚在《新聞小背簍》這個欄目里。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覺:小時候,我一直覺得電視是一個很神秘的東西,能上電視的人也很牛。話說小魚姐姐第一次和鏡頭接觸,是在大學二年級。2008年初夏,奧運圣火在哈爾濱市傳遞,我有幸見證了這一時刻,并作為大學生代表在鏡頭前發言。結果很長一段時間內,親朋好友都會對我說:“我在電視上看見你了!”這件事著實讓我小幸福了好一陣子。
不過,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大學畢業之后,我成為了一名職業記者,有了很多上電視的機會。逐漸地,我發現:出鏡,即“出現場”,也是一門學問,而且有很多的講究。
那么,記者為什么要出鏡呢?首先,作為接觸新聞事件的第一人,記者的感受往往更直觀、更立體,出鏡可以將你在現場的感覺,表現給電視機前的觀眾,使受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其次,記者出鏡的現場,往往是一些突發事件,比如:暴雨、臺風、車禍、火災,等等。記者深入到這些危險的第一線,有利于打造本欄目品牌,樹立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認知度。
根據我的實際經驗,我習慣性地將“出鏡”分為“軟件”和“硬件”兩個部分。“硬件”可以用4W+H來表示,即WHEN何時,WHERE何地,WHO誰,WHAT發生了什么,HOW如何發生的。記者需要以最簡單明了的語言,去概括新聞事件,這要求我們在面對鏡頭時,淡定自若、口齒清晰、思維縝(zhěn)密。值得注意的是,你的表情和語氣,要同你報道的事件相一致。打個比方:在報道災害性事件時,你的表情和語氣是莊重干練的,然而,如果你制作的是一檔娛樂性新聞,就需要在鏡頭前盡情釋放你的天性,把好吃好玩好看的東西介紹給觀眾。
談及“出鏡”的“軟件”,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是要注意鏡頭的運用,以及出鏡時的精神面貌。鏡頭的推拉搖移,可以使畫面看上去更有深度,所以,在你出鏡的時候,一定要和攝像記者進行溝通,讓他明白你想要什么樣的畫面;或者可以通過兩人的合作,把你的出鏡,錄制到最佳狀態。另外,穿衣打扮在鏡頭前同樣重要。一般來說,記者出鏡要求穿著帶領子的衣服,顏色不能是黑色或者白色。如果是比較活潑的節目,就可以打扮得時尚一些。但時尚不意味著奇裝異服、佩戴過多的首飾,文身更是想都不能想的。
怎么樣,同學們,通過我的介紹,你對記者的出鏡,是不是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呢?如果你還有什么其它的疑問,歡迎寫信給小魚姐姐,我的電子郵箱是653545044@qq.com。希望我們在《新聞小背簍》這個天地里,共同成長,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