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人才規劃綱要》)已經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實施。《人才規劃綱要》闡述了今后我區人才發展的指導方針、戰略目標、總體部署,確定了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務、重點工程、激活體制機制、創新政策措施、組織實施保障。它是自治區層面的頂層設計,是我區人才發展帶有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的基本要求,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人才工作的行動綱領。縱觀《人才規劃綱要》的全篇內容,其亮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亮點一:在指導方針上,《人才規劃綱要》提出“服務發展,人才優先;制度創新,重在使用;高端引領,全面帶動”的24字方針。這一指導方針既與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相銜接,又富有廣西的地方特色。具體地說,“服務發展,人才優先”,就是把服務科學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經濟社會發展依靠科技進步,科技進步取決于人才。各類人才只有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才能顯示其才能,體現其價值。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人才發展的全局,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要把人才資源開發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支撐,而且要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目的,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變,關鍵在人才。“人才優先”就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努力做到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資本優先積累、人才投入優先保證,以人才優先發展引領和帶動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制度創新,重在使用”,制度建設是一項根本性、長遠性建設。我們要堅持用制度的手段整合人才工作力量,靠制度的功能激發人才活力。“制度創新”,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力創新人才工作制度建設,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健康成長的觀念,改革一切不利于人才施展才華的制度障礙,調整一切不利于人才創新創業的制度政策,遵循人才資源開發規律,堅持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改革取向,積極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制度與環境。“重在使用”,就是把充分發揮人才作用作為首要任務,緊緊抓住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三個環節,最大限度地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人才自身的價值,提高人才效能。“高端引領,全面帶動”,就是以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為龍頭,應用型人才為主體,全面推進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等協調發展,促進人才資源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相適應。
亮點二:在戰略目標上,《人才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區人才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培養造就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富有創新活力的人才隊伍,逐步縮小與發達省市的人才差距,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人才競爭優勢,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人才聚集區和以面向東盟為重點的區域性國際人才高地。”這一戰略目標確定的主要依據,一是現有基礎。隨著人才強桂戰略的深入實施,廣西無論是在人才隊伍數量和質量方面,還是在人才管理體制機制方面都與以往有了新的突破。二是現實需要。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必須走人才強桂之路。三是具有可行性。從廣西人才發展現狀的分析與判斷,通過與全國和西部地區省、自治區的比較,經過努力,廣西人才發展與發達省、市差距不斷縮小,人才競爭力進入國內中等行列,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人才聚集區和以面向東盟為重點的區域性國際人才高地的目標是能夠達到的。
亮點三:在主要任務上,《人才規劃綱要》強調突出重點,以“高端引領,全面帶動”的人才資源開發和隊伍建設思路。一是把吸引和培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放在首位。在人才資源中,高層次特別是領軍人才,對科學創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更是起到關鍵作用。根據自治區重點產業、重大項目、重要科研創新平臺和優勢企事業單位發展需要,自治區黨委、政府批準設置“八桂學者”崗位和“特聘專家”崗位,分期分批面向海內外公開選聘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高層次拔尖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廣西提供強大的人才動力。二是加強重點領域人才開發。在工業產業等經濟領域方面,主要是培養和引進食品、汽車、石化、電力、有色金屬、冶金、機械、建材、造紙與木材加工、電子信息、醫藥制造、紡織服裝與皮革、生物產業、修造船及海洋工程等14個千億元產業及新材料、新能源、節能與環保、海洋等4個新興產業的企業家和專業技術、高技能等人才。在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方面,重點培養和引進教育、醫藥衛生、宣傳思想文化、政法、社會工作、防災減災等專門人才。三是加強區域人才開發與合作。主要是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桂西資源富集區以及泛珠三角,開展以東盟為重點的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人才資源。四是加強少數民族人才開發。以少數民族人才資源的持續開發,使少數民族人才與少數民族人口比例相適應,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五是統籌推進黨政人才、企業經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實現各類人才隊伍協調發展。
亮點四:在實施人才重點工程上,《人才規劃綱要》統籌規劃設計了11項重點工程。人才重點工程的立項設計主要考慮了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既全面覆蓋又突出重點。這11項人才重點工程基本覆蓋了人才隊伍發展的各個方面,比如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外向型人才、宣傳文化人才等,同時,突出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這個重點,設計了“八桂學者”工程、“特聘專家”工程、“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工程、“北部灣經濟區人才集聚”工程等。二是既注重創新又注意銜接。在11項人才重點工程中,有4項是新設計的項目。對原已列入廣西人才發展規劃實施的重點工程項目,也都注意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和拓展。比如“人才小高地建設提升工程”、“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開發工程”、“重點工業產業高技能人才開發工程”等。三是既具有引領性又強調示范性。這11項人才重點工程是由自治區層面組織實施的,工程實施后能夠引領和帶動相關領域人才隊伍的加快發展。同時,自治區組織實施的這些重點工程,可以對各地各部門確立本地本行業的人才隊伍起到示范性作用,從而形成上下聯動,共同促進人才資源的有效開發。
亮點五:在激活體制機制上,《人才規劃綱要》提出要在三個方面取得突破。在改進完善人才工作管理體制方面,一是強調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創新黨管人才方式,提高黨管人才水平,把各類人才緊緊集聚到全區改革發展的事業中來。二是完善政府宏觀管理、市場有效配置、單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擇業的人才管理體制。三是推進人才工作依法管理。提出根據國家有關人才工作法律法規,結合廣西實際,適時研究制定與國家相配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法規體系。在創新人才工作機制上,《人才規劃綱要》提出要在五大機制方面有所突破。一是人才培養開發機制,重點解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培養與使用脫節、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二是人才評價發現機制,重點解決人才評價標準不夠科學、評價方式缺乏多樣化、評價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三是人才選拔任用機制,重點解決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和人崗適用等問題。四是人才流動配置機制,重點解決政府部門宏觀調控、市場主體公平競爭、人才自主擇業,以及推動政府各類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整合,建立統一開放面向海內外的人力資源市場問題。五是人才激勵保障機制,重點統籌協調機關、事業、企業人才收入分配關系,加大農村、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人才的社會保障覆蓋面等問題。
亮點六:在促進人才發展政策措施上,《人才規劃綱要》針對我區人才發展中急需進一步解決的重大問題,提出實施八個方面的創新政策措施,體現了抓住重點、解決難點、先行試點的工作思路。一是針對當前我區人才發展投入不足的問題,提出促進人才投入優先政策,推動政府、用人單位、個人和社會共同投資人才資源開發,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保證人才優先發展。二是針對我區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匱乏的問題,提出實施高層次人才開發引領政策,吸引海內外高層次領軍人才、拔尖人才集聚并有效發揮作用,不斷增強我區應對國內國際激烈競爭的能力。三是針對我區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的問題,提出實施產學研合作培養人才政策,整合教育、科技、企業資源,建立政府指導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多形式的產學研戰略聯盟,培養高層次人才及其創新團隊。四是針對我區科技人才成果轉化比率低的問題,提出實施鼓勵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政策,支持高層次人才自主創辦與自治區重點產業發展相關配套的各類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五是針對我區人才城鄉、區域分布不合理的問題,提出實施鼓勵人才向基層和邊遠地區流動政策,采取政府購買崗位、報考公職人員優先享受優惠政策,完善“五險一金”等措施,逐步解決基層和邊遠地區人才嚴重不足的問題。六是針對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人才隊伍發展遲緩的問題,提出實施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人才發展政策,鼓勵和引導各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重視和加強人才資源開發,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人才科技創新、自主創業、合理流動、自我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務,保障合法的個人權益。七是針對我區人才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的問題,提出實施促進人才發展公共服務政策,要不斷創新政府人才公共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對人才公共服務產品的標準化管理,大力開發公共服務產品,滿足人才多樣化需求。八是針對國務院關于促進廣西發展“兩區一帶”,尤其是盡快將廣西沿海打造成為西部大開發戰略高地和重要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的需求,提出實施區域性人事人才制度改革試驗區政策。推進沿海沿江率先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人才資源開發,要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為先導,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大膽破除一切制約人才工作發展、制約人才發揮作用的思想觀念障礙、體制機制障礙,著力解決阻礙人才工作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比如:成立北部灣經濟區人才協調機構,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實行經濟區編制動態管理,逐步統一津貼補貼標準,探索試行政府特聘專業人員、事業單位專才特聘制度等,采取非常措施、非常政策、非常辦法吸引和培養大批優秀人才及其團隊,率先建成人事人才制度改革試驗區。同時,抓緊研究制定支持西江經濟帶、桂西資源富集區人才開發的相關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兩區一帶”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人才開發新格局,為實現“富民強桂”的宏偉目標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作者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規劃財務處調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文稿起草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