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又稱為“口瘡”,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口腔粘膜疾病。一旦患上口腔潰瘍,別說無法享受美食,有時連吞口水都要忍著疼痛。復發性口腔潰瘍特別“青睞”我們的口腔,稍一上火或飲食不當,就會如影隨行。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陳燕介紹,引起口腔潰瘍的原因很多,如機體免疫力下降、口腔衛生差、腸胃功能紊亂、精神壓力過大、工作太過勞累、遺傳因素等。口腔潰瘍在很大程度上與個人身體體質有關,因此要想完全避免其發生可能性不大,但只要盡量避免誘發因素,仍可降低其發生率。患口腔潰瘍的人平常應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常用淡鹽水漱口,避免口腔干燥。婦女經期前后要注意休息,多飲水,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過度疲勞。另外還需注重日常飲食調理,以減少口瘡發生的機會。多食含鋅食物,以促進創面愈合,比如牡蠣、動物肝臟、瘦肉、蛋類、花生、核桃等;多吃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的食物,如番茄、茄子、胡蘿卜、白蘿卜、白菜、菠菜等;忌食辛辣、香燥、溫熱、動火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胡椒、牛羊肉、狗肉;忌用煙、酒、咖啡及刺激性飲料;飲食要軟、易消化,嚴重者可食用半流質食品;避免過多食用酸、堿、辣或烤炸的食物;多喝水,多吃纖維素豐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也有助于減少口瘡發作。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