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死的新聞,我一直用懷疑的態度看。新聞來源只有美國政府,發放什么消息出來,用哪一幅照片牽動讀者情緒,自導自演,一手包辦,被引導的成分太重,叫我無法投入。
反而是一幅照片,叫我沉思了一會。拉登死后,其巴基斯坦的住所外,有一群小孩在玩耍。最高大的一個拿著一支輕機槍,作勢射向一個男孩的頭,大家都是笑嘻嘻的,鬧著玩似的。
這些孩子的成長環境,與其他城市的不一樣,鄰居原來便是鼎鼎大名的基地首領,策動恐怖組織活動,滿手鮮血,殺人如麻。干掉他的是美國人,滿口仁義,到頭來都是暴政,沒有任何公開審訊,只一聲“正義得到伸張”便可強攻殺人。
這是一個以暴易暴、成王敗寇的教訓。誰的武器更強,手腕夠硬,科技夠先進,財富夠多,勝者便可統領天下,敗了也只得人頭落地,死無葬身之地。
與新聞圖片中的小孩相比,我們的小孩沒有“敵人”的觀念,他們玩的槍,像水槍般五顏六色,啪啪啪射出來的海綿子彈,不會痛,只會逗人發笑。
兩種玩具,造就出兩種人類,在截然不同的原則和氣氛下成長。長大以后,也在不同的世界生活著。
去年到檳城度假,入住一間回教徒甚多的酒店,女人連吃早餐時也不脫面紗,每吃一口便稍微掀起面紗。在泳池里,我們玩排球,由于有球在手,不久便圍了一圈小孩。我當隊長,把小孩分成兩邊。后來一問,原來最多小孩來自沙特阿拉伯,有人來自以色列,也有人來自巴勒斯坦。
玩起來,小孩都是一樣的,但生在哪里,決定了以后的命運,以及敵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