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諺云“百打百解”,是謂任何打法都有化解之法。又云“快打無解,力大無解”,是謂動作快、功力足的絕招則無法化解。
清代,湖南新化著名拳師伍再先,練的絕招叫“老鼠鉆洞”,與人相斗時,冷不防從對手胯下鉆過,或將對手摔個倒栽蔥,或卡其下陰使之無法動彈。他“鉆”的速度迅雷不及掩耳,百戰而不敗。其實這絕招動作并不復雜,絕就絕在一個“快”字。如果不快,當你一伸頭向對方胯下鉆過去時,人家來個劈拳直劈后腦,或抬膝頂撞面門,或往旁一閃,一腚風打來,或閃身讓過,一手捉頸,一手扳腚,來個屠夫捉豬,后果不堪設想。伍再先小時候學武,師父見他個子矮小,難攻對手上三路,便教他練“老鼠鉆洞”,靠“快”取勝。他先練鉆凳,凳子很矮,他卻練到能從凳下一鉆而過。次練鉆碓,師父踩碓舂米,他就從碓下鉆過來鉆過去練功,師父踩一下他鉆一下,師父踩得快他鉆得快,師父不停地踩他便不停地鉆。經過多年苦練,功成名就,其快打使人無解。當然,他這“絕招”主要絕在一個“快”字,但勁力也是不能少的,如果缺乏勁力,則再快也不能制勝。
伍再明練的絕招是“攔腰抱”,與人相斗時,一閃身將對手攔腰抱住,抱得對手骨架皆散,兩頭出屎,百戰而不敗。這絕招絕在一個“力”字,試想,如果功力不足,解這“攔腰抱”的招數多得很。伍再明是位“無師自通”的拳師,他屋門前有棵大樟樹,每天千百次撲過去將樹抱住搖幾搖。年長日久,這棵樹被他摟抱出一圈大印痕來,成就了“攔腰抱”絕招,其力大使人無解。他這絕招主要絕在力大,但速度也必須陜,如果缺乏速度,則抱之不住而絕招失效。
練直沖拳者,對手可沉橋往下壓,可抬臂往上架,可橫肘往旁格,可爪手往外爪,如果直沖之拳速度特別快,對方格擋之手尚未接觸你沖拳之臂,你的拳已觸其身,或對方格擋之手只觸到你臂上毫毛,你的拳已達其肌骨,必勝。在0.1秒的時間內,如果對方格擋之手已觸你臂,你直沖之拳只觸其衣,必敗。如果你的沖拳功力特別足,對手不但沉橋壓不下,抬臂架不起,橫肘擋不開,爪手爪不動,即使用雙手橫推你的手臂都不能推動,又如何解你的直沖拳呢?
快速打可成絕招,功力足也可成絕招,二者得兼,便無敵于天下。
快速和功力從何而來呢?一個人所產生的能量相差不是很大的,身懷絕技者通過苦練則能使力量集中在一瞬間使出,并將全身之力集中使到某一部位上。農民挑擔,功力集中在肩,他的肩能挑二三百斤,而拳打出去無力。拳師練武,功力集中在拳腳,其拳腳之力比農民大幾倍,而挑擔則不如農民。同樣是拳師,功夫深的一秒鐘能打七八拳,功夫淺的一秒鐘只能打三四拳;功夫深的一拳沖出去有幾百斤力,功夫淺的一拳沖出去只有幾十斤力。兩者交鋒,功夫深者豈能不勝呢?
絕招不神秘,在懂得一定的技法后,其決定因素就是快速和功力,快速和功力靠苦練得來(“快”和“力”之外,就是“巧”,技巧也是靠苦練得來),故拳諺強調持之以恒,勤學苦練。云:“師父領進門,功夫靠自身”,“拳打百遍,身法自然,拳打千遍,其理自通”,“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學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所以追求絕招的年青人,不必深山尋老道,古剎訪高僧,多費點時間,多花點精力,多流點汗水,在武林道上不斷奮進,定會練出使人無法躲避、招架、抵擋、還擊的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