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蚩尤故里”之稱的千年古縣新化,系梅山中心地區,人杰地靈,文風鼎盛,民風驃悍。一江資水繞城悠悠而過,世世代代演繹著一個又一個不朽傳奇!滄海桑田,時事變遷,不少梅山兒女、仁人志士胸懷大志,心憂天下而青史留名,如革命先驅譚人風;并稱“新化三才子”的陳天華、成仿吾、謝冰瑩:“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羅盛教……當今,又有一位被文壇泰斗文懷沙老先生稱贊為:“文人沒有他的氣魄,武者沒有他的文采,并世所鮮見之人材”、啟功先生見其人其詩而連稱:“惟楚有材!惟楚有材”、原國家體委副主任徐才先生稱其為“武品高深、詩品高雅、人品高尚”的當代梅山驕子,這就是文成武就的一代奇才晏西征大師。
少年立志 一代奇才磨礪出
晏西征生于1947年5月,5歲喪父,靠母親撫養成人,生活非常艱苦。其母羅則柔女士出身書香門第,知書達禮,雅好詩吟。羅母曾賦示兒詩曰:“含辛茹苦育西征,望爾修成文武身;岳母情懷鸚鵡句,精忠報國建奇勛。”受母親的諄諄教誨和熏陶感染,使他從小便胸懷大志,修文習武,勤學苦練。讀小學時,除了苦練梅山武功,背誦唐詩宋詞也成了他課余最大的樂趣,考入大躍中學(現為新化三中)后,對詩詞更是如醉如癡。寫下了“面黃肌瘦衣衫爛,胸中大志凌霄漢”的言志詩句。一天晚上,教導主任蔣述之去江邊散步時,見西征也在,他對西征的文才早有耳聞,便和藹地說:“你能以資水為題做首詩嗎?”西征沉思片刻念道:“踏月乘風信步游,思湖如浪浪無休,何時離卻資江水,萬里揚帆夙愿酬。”主任聞之驚訝,稱贊他這首七絕格調高雅、志向不凡。此后,西征在教導主任述之先生和語文老師楊來歸先生的指導下,對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進行廣泛涉獵,中學時代便能提筆成文,出口成章,為日后在文壇上的建樹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寒來暑往 武林傳奇苦鑄成
新化,是我國著名的武術之鄉,“新化梅山蠻”的名氣在唐宋以來就威鎮四方,讓寇賊聞風喪膽,尤其是新化王爺山的“打”(武術)更是神乎其神,傳說中,那一方山水的人,人人都有一身驚人的功夫,一個十三、四歲的黃毛丫頭便可對付三、五個彪形大漢。自古以來,這里民風強悍、正直、純樸。西征大師自幼熱愛傳統武術,尤其喜歡聽三國、水滸、說唐、岳飛等傳奇故事。因家境貧寒,無錢拜師學藝,便采取“偷拳”的辦法,在課余時間,溜進梅山拳師肖德福先生的演練場,偷學肖師傅的一招一式,再回來苦練,居然學會了一些基本套路。他的好學精神深深打動了肖師傅,終于免費收他為徒。西征先生學有所成后,又經肖師傅的推薦拜入梅山派名師游本恒門下學梅山武功。藝成出山后四處尋師訪友,跋山涉水,到河南少林寺學習少林拳械,拜武昌名師丁鴻奎,四川名師趙子虬學八卦掌、象形拳,拜武術大家肖湘學太極拳、南拳,師從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蔡龍云、亞洲拳王蔣浩泉練華拳和中西技擊。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在八卦掌、鐵尺、虎拳、板凳拳、掌斷磚石、鐵羅漢氣功等諸多方面,集眾家之長,融各家特色,練就了一身鋼筋鐵骨,享譽武林。全國十大名師之一的趙子虬先生撰聯贈西征日:“能吃苦是男子漢,不糊涂乃大丈夫。”贊西征大師是吃盡千般苦,百練成真金的武界奇才。
作為一個武術家,西征大師集眾多榮譽于一身,他身兼梅山拳與八卦掌二派傳人。1996年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武術協會曾將晏西征的武術成就拍入《武林風范》專題錄像帶向全世界發行;2005年中國體育音像出版社為他專門攝制了《梅山武術》教學帶17個光盤,17,是一個難以計量的厚度,既是對這門武術的認可,更是對這個武術傳人的極度褒揚。精湛的技藝,令人嘆為觀止;除了聞名天下的梅山武術,晏西征的八卦掌也一樣精彩絕倫,功力非凡。1991年他參加國際武術錦標大賽,以高超的技藝榮獲八卦掌金牌;1992年,他帶隊參加全國武術及散打擂臺賽,獲團體總分第一名。周漢昌先生贈詩贊曰:“長城內外擂臺賽,國手如云獨占鰲。”是年,湖南省武術館成立,他被省體委任命為解放后的第一任湖南省武術館館長;1993年9月,他精心創辦的武院在全國七運會上被國家體委表彰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1994年,新化縣人民政府授予他“武林賢師”光榮稱號;1995年5月,他又被武術之鄉的人民評為“新化縣十大新聞人物”,12月,他受到國家體委主任、中國奧委會主席、國際武聯主席伍紹組的親切接見,伍主席還親筆為當時的東方武術院題寫了校名,同年被評為中國當代“中華武林百杰”。1996年4月,他率領武院健兒代表婁底地區參加湖南省首屆農運會,以絕對的優勢力挫群雄,一舉奪得武術比賽混合團體冠軍。同年東方武院被國家體委表彰為“全國先進武術館校”。2000年11月他在第四次全國武術工作會議上當選為中國武術協會委員;2000年12月在江西上饒舉行的全國武術大賽中他又以八卦掌參賽問鼎金獎;2003年8月在廬山舉行的全國武術大賽中,他又以梅山板凳拳奪得金獎;2005年,晏西征的東方文武學院再次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晏西征本人也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并受到胡錦濤主席的親切接見。晏西征還被評為“全國十大新聞人物”,被新化縣人民政府先后授予“武林賢師”、“梅山武術大師”稱號,被婁底市體育局授予“梅山武術英杰”稱號。2006年2月在香港國際武術大賽中榮獲“武術名家表演金獎”;他多次應邀出國講學,美國國際武術聯盟等四家社團曾聯合授予他“國際武術貢獻金獎”;國內外知名媒體都爭相對他進行報道。2007年4月,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人物欄目在《傳承·大師》節目中對他作了長達半小時的專題報道,中央4臺《走遍中國》欄目也以“梅山精武魂”為題,報道了晏西征大師和他的“東方文武學院”。湖南衛視、湖南經視、長沙政法頻道、婁底電視臺、新化電視臺:《作家天地》、《文藝報》、《中華武術》、《天下武林》、《湖南日報》、《三湘都市報》、《瀟湘晨報》、《長沙晚報》、《湘聲報》等眾多媒體均以專題專欄的形式對晏西征大師的武術成就予以報道。
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武術,西征大師不辭辛勞、長途跋涉,去歐美和東南亞等地區講學,將中華傳統武術推向世界,1992年先到東南亞地區傳經授武;1998年又到西歐四國宣講國術。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體育館,聞訊趕來觀看中國功夫的洋人擠滿了每一個角落,大師放下副團長的身份,以一個武術表演者的角色站立場中,一套八卦掌打得如行云流水,俊逸非凡,在場的參觀者和同行們報以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然而就在這時,西班牙一個身高1.85米,體重100多公斤,滿臉絡腮胡子的拳擊教頭露出了不屑一顧的神色。為了滿足外國友人及武術愛好者的要求,大師答應和西班牙教練切磋武功。絡腮胡教練面對比自己矮一頭的西征大師,上場就發起猛烈的進攻,一陣快拳如閃電般朝大師打未,見大師只是防閃,心中暗自高興,認為勝券在握,不由越打越興奮,并且拳腳齊上,大有一局定鼎之勢。對兇狠的攻擊,西征大師始終保持冷靜,從對方身手判斷,此人非等閑之輩。絡腮胡求勝心切,幾個回合拳腳落空,難免心浮氣躁,一記重拳直朝大師的心窩打來。好家伙,機會來了,只見大師身形一晃,側身一招力劈華山,直砍對方右拳,右腳迅速而上,緊接一招“隔山打牛”直擊他的下巴,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只聽“啪”的一聲,一個龐大的身軀重重倒在了幾米遠的地上。馬德里體育館頓時沸騰了起來,國內的同行們投來欽佩的目光,國外武術界的名人徹底折服,個個豎起大拇指連聲說:“中國人了不起,中國功夫名不虛傳”。
紛紛要求拜師學藝和與大師合影留念。當時萸江詩社社長晏石成先生聽到此事后賦詩為贊:“名震京都八卦拳,梅山獨秀史無前。尊賢愛士多文采,作賦吟詩貴自然。東亞三邦曾敬仰,西歐四國復師延。武林百杰驚天下,儒雅風流中外傳。”
大師歷來認為,恃力逞強是習武人之大忌,真正的勇者應無故加之而不怒,猝然臨之而不驚。在現實生活中,先生每遇有不法之徒明火執仗魚肉鄉民,胡作非為,或危害人民生命、國家財產時,總是毫不遲疑地挺身而出,高擎正義之劍。1989年,大師乘612次特快去北京辦事,途經岳陽時,一伙歹徒跳出來搶劫乘客的財物,當時,七八個牛高馬大的歹徒手持寒光閃閃的尖刀,在車箱里一個接一個地搜旅客的身,大師見了心想,我練武功不除爆安良,又有何用?于是他使出了從小練就的武功絕技,在短短幾分鐘內便制服了歹徒,并將他們扭送給乘警懲處,先生見義勇為的高尚品格受到了全體旅客的贊賞。
西征大師數十年如一日,寒來暑往,朝練晚操,文武雙修,終成大器。這些榮譽不但是對這位傳奇人物德藝雙馨的肯定,也是他滄桑人生的真實寫照!他數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中華傳統武術的繼承、研究、發展,多次在國內外武術雜志上發表論文,百忙中編著的《梅山拳》、《八卦掌》即將付梓。他認為中華武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魄寶,他希望中華武術能真正走向世界,成為全人類共同享用的財富,為人類健康與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嘔心瀝血 育得桃李滿天下
1982年,西征大師率先創辦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南省第一家私人武術館——興武拳社,招收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弟子。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武術,又投資800萬元在新化資江大橋東端創辦東方武術院并親任院長兼總教練,嗣后又與別人合作開辦新化北渡、工職、十中、長沙望城、海南瓊海、廣西鹿寨等10多處武術分校。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走進了21世紀,武術的熱潮也逐漸降溫,西征大師審時度勢,及時校正辦學方向,在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扶助下,毅然投資2000多萬元,建起一所具有現代氣派的東方實驗學校,由當時的副省長唐之享題寫校名。教學樓、辦公樓、住宿樓及各種相應設施先后建成,一應俱全,2003年首期招生1000余人,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學校開辦以來,大師不斷改進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制定了一整套科學、規范、嚴謹的辦學模式,引入了競爭機制,擇優高薪聘請教師,圍繞“一切為了學生”的辦學目標,先生廣納賢才,開辟了一條與時俱進的在競爭中求發展的新道路。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在剛落成的教學大樓里,電腦室、語音室、物理、化學、生物儀器室、實驗室等設備一應俱全,設施先進。400米環形跑道、籃球場、排球場、健身練功房及國際標準散打擂臺、乒乓球桌等體育設施齊全,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生機盎然的綠地,花圃、古樸典雅的梅山武術文化城、詩詞長廊更讓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學生們置身其中,可盡情感受融自然美、古典美、現代美于一體的濃厚文化氛圍。2005年,這所創建三年的新生學校便有70%的考生上了本科線,成績輝煌,其中優秀學子章德和廖俏更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和北大。
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當年的小小武術館已發展成為今天占地200余畝、建筑面積30000平方米、擁有在校學生2000余人的現代化文武學校,這里培養出了數以萬計的文武人才,培養出了全國文武類學校中的首位清華學子和大批考入全國重點大學的優秀學生:每年的國際、國內武術大賽,東方文武學院所得獎牌、獎杯數不勝數。東方文武學院也被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先進武術館校”、“湖南省甲級武術館校”、“省級文明單位”等光榮稱號。
西征先生治學精嚴,儀表端莊,語言清爽,作風正派,凡來學校學習的學生無不對先生的人格極為敬佩。在教學的過程中,大師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狠抓基本功訓練,對高難度動作則運用力學原理將動作要領仔細講解,一再示范,讓學子們心領神會。因此,在同時期各類武術學校的學子中,東方的學子們成績特別突出。大師悉心傳授武術的同時,從沒忽略過對學生們的武德教育,親撰對聯:“學武先學德,練功必練忍。”“文武國中才、一代英雄磨練出;道德人間尺、千秋名士苦修成。”制訂院規十不準,讓學生牢記于心,組織學生參觀各種名勝園館,提高他們的品質,增強他們的愛國精神。
站在東方文武學院的教學樓上,望著腳下日夜流淌的資江,西征先生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賦詩一首:“東風吹拂嶺頭云,喜見春花日日新。助得后賢登絕頂,不辭長作架梯人。”
仁者無敵 成就大愛人生
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晏西征先生說:“仁義、博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炎黃子孫必須傳承這種厚德施人的精神,只有這樣,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美麗。”“仁者無敵”是晏西征先生成功的秘訣,晏西征有一段關于仁愛的精彩理論:“四肢發達,只會打,不會以仁愛之心去愛人,去服人,那是行不通的,至少可說行不遠,但光有文的境界也不行,我認為武術不但能健身防身、陶冶情操,而且能夠修身養德。古來以勇武著稱者,多以忠孝仁義,禮信廉恥為立足之本、處世之道。”
早在興武拳社創建之初,西征先生就立下了“學武先學德,練功必練忍”的社訓。而在此后的辦學過程中,他以自己的言行很好地詮釋了學德、練忍的仁者風范。母親“精忠報國”思想的灌輸和自己心憂天下的仁愛情懷。使西征先生一生節儉自己,樂施他人,扶貧濟困。
1993年9月的一天,先生為上梅中學1000多名學子購買了書籍并親手送給他們,希望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來報效國家。
1995年,先生看到社會上一些見義勇為之士身心受到傷害,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便倡議建立見義勇為獎勵基金會,并帶頭捐了一筆資金。
1998年,在上梅中學捐資50000元設立羅則柔獎學基金會以激勵學子。同年響應政府號召,為希望工程捐資30000元。
此后每年,西征先生都會拿出很大一筆錢,捐給相關機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當很多媒體知道先生的善舉想采訪他時,他總是婉言拒絕。西征先生認為:多行善舉乃仁愛之士的責任,如果借此揚名,那豈不褻濱了善行二字?先生捐錢,從不計數,所以他到底捐助了多少錢,自己也說不出。
在先生的備忘錄上,寫滿了大串以姓氏筆劃為序的名字,教練、教師、員工、學生、不知者不曉何意,原來是先生將這些人的出生日期登記在冊,到了他們生日那天,先生定會給他們送上生日禮物,使人感覺在這里工作和學習是多么的溫馨。幾年前的一天,徒弟劉勇在懷化參加全國武術散打擂臺賽,不慎左腿摔成骨折,痛苦非常,冷汗直冒,先生見狀立即將其送往醫院,并叮囑醫生不論花多少代價也要治好他的傷,保全他的腿,經過一段治療后親自將劉勇從醫院接到家中悉心護理,煎藥、熬湯、端飯、送水、使其在兩個月內便恢復了功能。劉勇逢人便說:“師父親如父親。”
2003年下學期,先生得知學校有部分學生因家庭困難交不出學費有失學的危險,他當即組織召開會議,讓59名學生免交學費,并發給他們生活費。
為推動“武術之鄉”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他先后贊助舉辦了“強民杯”、“梅山杯”武術大賽和中老年太極拳比賽,并資助和發起創辦梅山武術研究會和木蘭拳協會。
無數次的慷慨解囊、無數次的仁愛傾注,修河堤、建公路、扶弱勢、助詩社、抗洪災、抗冰災、抗震災,總捐資款究竟有多少,西征先生自己也說不清楚。湘耆顏家龍老贈西征先生的一副對聯深有見地:“厚德于人煙銷云散,微恩及已刻骨銘心。”
鐵漢溫情,處處體現了晏西征仁者愛人的博大胸懷,而對弟子們的言傳身教,更體現了一個武術大師無微不至的關愛。
吟詩作賦 譜寫不朽篇章
中華素有“詩國”之美稱,自詩經問世以來,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無不用詩歌的形式抒發胸臆。
故孔子云;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既可以‘邇之事父’也可以‘遠之事君’。西征先生從小受到家庭和社會的雙重熏陶,深知詩歌服務于社會和民族的作用,所以一旦有空,便浸泡在詩的國度里,樂此不疲。
作為一個在詩壇頗有建樹的詩人,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在擔任諸多社會職務、事務繁忙之余仍筆耕不止,佳作頻頻,有《東方風采》、《我選百家詩詞漫評》(與熊東邀合著)、《墨西征詩文集》、《傳統詩詞快速入門》、《歷屆奧運中圄金牌頌》等多部詩文集問世。
2004年雅典奧運會期間,對體育極為關注的西征先生關掉通訊工具,足不出戶地守在電視機前收看奧運會盛況,從開幕式到每一場比賽,到閉幕式,他都決不錯過。
當看到中國運動員杜麗首開雅典奧運會金牌紀錄,奪得女子十米汽步槍金牌時,晏西征熱血沸騰,他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空前的激發,興奮得手舞足蹈,當即提筆賦詩一首:“摘取金牌第一枚,旌旗如海掌如雷,世人爭向高臺看,射手原來是美眉!”緊接著,他看到王義夫奪得男子10米汽手槍冠軍,又詩興大發,立即賦詩:“彈發能穿百步楊,爭看老將戰沙場。時人未及詢家底,又一金牌姓了王。”
半個月的雅典奧運會,晏西征足足看了十五天,這也是他收獲頗豐的十五天,在這十五天中,中國的奧運健兒為圄爭光,獲得了三十二塊金牌,晏西征就寫了三十二首奧運冠軍贊美詩,并有了為歷屆奧運會上的中國冠軍們都寫下一首贊美詩的念頭。
詩友們爭相傳閱晏西征的奧運冠軍贊美詩,眾多詩友對贊美詩贊不絕口,不少詩友建議他給每一位奧運冠軍寫一首贊美詩。
為了寫好每一首詩,晏西征常常夜不能寐,因為在100多個奧運冠軍中,乒乓、跳水、舉重這幾個項目就各占二十多個。同樣的項目,要用不同的字、詞、句寫出新意,要寫出每一個人不同的個性,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了選準詞語,讓每一首詩都傳神,晏西征絞盡了腦汁,反復修改,每一個詞都要反復推敲,有些詩定稿之后,與最初的原作相比已是面目全非,基本上是重新寫了一遍。有時為了選準一個詞,要反復用幾十個不同的詞去推敲。白天進入詩的意境,晚上也在思考,有時在夢中忽然得了一個好詞好句,晏西征忽然翻身爬起,把詞句記錄下來,把詩寫就。一些絕妙好詞,他不知是夢中偶得呢,還是神靈所賜,讀了讓人拍案叫絕!
歷時數載,至今他已為自洛杉磯奧運至北京奧運的100多位中國奧運冠軍共寫了168首奧運冠軍贊美詩,構成《歷屆奧運中國金牌頌》,并在2D08年的《湖南日報》、《中華武術》、《湖南作家》、《湖南詩詞》等報刊上發表。所有贊美詩文辭清麗、意境新奇、思路清晰、格調高雅、音節鏗鏘、大氣磅礴!行文之勢圓潤,縱橫之氣沛然,令人嘆為觀止。
晏西征寫的都是格律詩,他自己也知道,在當今時代,格律詩的讀者不是很多,用這種形式來弘揚奧運精神,禮贊奧運冠軍,其宣傳作用和影響力都非常有限。
他想到用另外幾種傳統文化為贊美詩附麗,這種附麗的形式就是:書、畫、印,這樣,使贊美詩融詩、文、書、畫、印于一體,融合了我國傳統藝術的精華。增加贊美詩的審美價值、宣傳作用和影響力。
于是,西征先生攜所寫之詩,上北京,下廣州,去上海,輾轉全國各地請名家創作成書畫作品,然后將這些書畫原作精心裝裱,制成一本高2米,寬1.4米,內有25折,100個版面,展開總長度78米,重達300公斤的《歷屆奧運中國金牌頌》書畫大冊頁,被媒體稱為“中華第一冊”、“第一部中國奧運冠軍謳歌史”,并由湖南省體育局和湖南省文化廳一起作為主辦單位,已在首屆湖南(長沙)藝術產業博覽會、第四屆中國(深圳)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及湖南婁底等地相繼展出,最后將仿效美國好萊塢為國際影視巨星建立星光大道一樣,將冊頁上之所有奧運冠軍贊美詩書法作品刻成碑文,倡議在北京奧運村或長城或其它適當的地方建一座謳歌歷屆中國奧運冠軍之永久性書畫碑廊,而倫敦奧運以后的中國冠軍,就向全球華人征詩和書法作品,繼續刻上去。此等壯舉,何人與匹?
先生此種驚人之舉措,高雅之情操,贏得譽聲四至。文壇泰斗、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為之作序云:“克明其德,乃文乃武”;當時的全國政協副主席毛致用為之題字云:“德藝兼修,文武并重!”;原國家體委主任李夢華為之題詞曰:“舉武揚文修德”:原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題曰:“文思武魄仁心壯舉”;原湖南省省長劉正為之題曰:“能文善武、精忠報國”;原湖南省人大主任劉夫生為之題曰:“謳歌冠軍。譜寫和諧”。當時的中國書協主席沈鵬、中國書協副主席李鐸、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孫軼青、現任中國書協主席張海、中國書協副主席言恭達、陳永正、吳東民、湖南省政協常委鄢福初、湖南省書協主席何滿宗、湖南省美協主席朱訓德及著名書畫篆刻家鄒傳安、韓天衡、石開、顏家龍、易圖境、李立、劉彥湖、崔學路、蔣劍高、莫各伯、王超塵、張錫良等先生,均予以支持。一個個書畫大家欣然命筆,一幅幅名人作品溢彩流光,真可謂洋洋大觀。王楠、熊倪、龔志超等奧運冠軍也紛紛以不同的形式予以支持。如此集詩、文、書、畫、印等中華傳統文化于一處,集中國頂級名家之真品、精品原作于一體之巨型大冊頁,其價值無可估量。《歷屆奧運中國金牌頌》書畫大冊頁之誕生,既象征著永無止境之奧運進取精神,又承載著華夏文明之燦爛輝煌!我們透過西征先生寫的《歷屆奧運中國金牌頌前言》,讀懂了一個武術大家對體育事業的熱愛之情。他是這樣寫的:“人類有爭強好勝之本性;人有勝人之心方能上進,人有勝天之心方能探索和利用自然。余嘗曰:‘自尊和好勝是一種偉大的自私,人類文明和進步賴此維持。‘若不好勝,人各甘居下游,人類何以進步?若無自尊,‘人無廉恥,百事可為’,人類安有文明?然數千年來,有另類爭強好勝自尊者,以攻城掠地為樂,以稱霸稱王為榮,槍炮相向,流血相爭,使得‘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一將功成萬骨枯’,何其痛哉!今人類向往和平,以體育之爭代替流血之戰來滿足人類好勝之心,西方世界對足球勝者之歡呼擁戴,遠過于對拿破侖征服歐洲之崇拜,即可為證。此體育對世界和平之貢獻也,不亞于體育對人類健康之作用:基此,吾輩應向體育運動之積極組織者、參與者、支持者致敬,應為體育界之杰出人物樹碑立傳,因賦《歷屆奧運中國金牌頌》”。
2008年,西征先生三上北京,終于使有“楚南望邑”美稱的新化被評為“中華詩詞之鄉”。
手舉祥云火炬 傳遞奧運精神
2008年奧運前夕,作為湖南唯一的武術家代表,晏西征先生被光榮地推選為北京奧運火炬手,在偉人故里湘潭參與了奧運火炬傳遞。事后,當多家媒體采訪他時,他深情地說:“我作為93棒火炬手,代表新化130萬人們參加奧運圣火的傳遞,我感到心情非常激動、非常高興,我認為我們的祖國一天一天繁榮昌盛起來。我們的奧運健兒在雅典奧運會取得32枚金牌,居世界第二位,我祝福北京、支持奧運,同時祝愿我們的奧運健兒在北京奧運會上一舉拿下更多的金牌,爭取金牌總數居世界第一位。”這,就是一位有著深深奧運情結的老人,發自肺腑的祝愿。而在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健兒果然實現了西征先生的愿望,西征先生又為北京奧運的每一位中國冠軍寫了贊美詩。
同時他還表示:2012年倫敦奧運會后,他將向全球華人公開征集奧運冠軍贊美詩,要象好萊塢為國際影視巨星建立星光大道一樣,倡議在北京或其它合適的地方興建永久性并可持續發展的奧運冠軍詩書畫碑廊……讓奧運精神伴隨祖國的興旺發達更加璀燦,光耀千秋。西征先生希望有一位像他一樣有同樣奧運情結的公益事業家贊助一筆資金與他共同完成這千秋偉業,他愿將他的《歷屆奧運中國金牌頌》詩書畫大冊頁原作這件無價之寶相贈作為代價。
可以這樣形容這位當代文武奇才晏西征先生:武林傳奇背后,是對武術事業的永恒執著;桃字滿天下,是教育精神的全心貫注;宏偉詩行問,表現的是武術家的體育大愛;善行天下,是仁者愛人的至高境界;奧運火炬手,更是對他赤子丹心的最好詮釋。
回首輝煌,精彩一生,大愛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