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
王亮
方一 訶藜勒散
組成 訶子肉(煨)500克。
用法 上藥為散,每次9克,每日3次,用米湯送服。
功能 收澀止痢。
主治 痢疾不止,放屁多,脈濡。
方二 黃連烏梅丸
組成 烏梅(炒)、黃連(去須)各120克。
用法 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20丸,每日2次,用溫米湯送服。
功能 清熱止痢。
主治 熱痢。
方三 加減倉稟湯
組成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各3克,川芎2克,茯苓6克,枳殼(炒)2克,桔梗3克,木香(研)、黃連(姜炒)各2克,扁豆(炒)6克,甘草(生)2克。
用法 引用生姜1片、陳倉米3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
功能 祛風除濕止痢。
主治 暑濕停滯于內,外感風涼邪氣,頭悶,身酸,惡心,胸滿,泄瀉一晝夜多達十余次脈浮緩。
特別提示 倉稟湯治療各種痢疾,發熱,心煩,頭痛,吃飯后即嘔吐。
方四 加味平胃散
組成
蒼術(炒)、厚樸(制)、黃連、黃芩、澤瀉、木香、檳榔、陳皮、甘草各45克。
用法 上藥為散,每次9克,每日2~3次,用米湯煎,去渣,溫服。
功能 調中清化,清熱祛濕。
主治 濕熱,痢疾,脈細數。
方五 衛生湯
組成 白術9克,升麻2.5克,人參4.5克,茯苓6克,黃連、木香各3克,山藥9克,澤寫4.5克,扁豆9克,甘草2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3次,溫服。
主治 濕熱,痢疾,脈細。
功能 補脾健運,除濕止痢。
主治 脾虛,痢疾,脈弱。
月經先期
陳雙江
方名 補血清熱湯
組成
當歸4.5克,川芎1.5克,白芍藥(酒炒)2.5克,生地黃3克,阿膠(炒)1.5克,艾葉1克,黃芩(姜炒)2.5克,黃柏、知母各1.5克,香附3克,甘草1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空腹溫服。
功能 補血清熱。
主治 月經,先期而來,是血虛有熱。
特別提示 忌氣惱,暢情志。
小兒驚風
蔡志和
方一 防風導赤散
組成 生地黃、木通(去節)、防風、甘草各等分。
用法 上藥為散,每次9克,每日2次,加竹葉少許,水煎調服。
功能 清熱定驚。
主治 小兒,驚風,初犯病。
方二 七寶洗心散
組成 生地黃、荊芥、防風、甘草、黃芩、羌活、赤芍藥各等分。
用法 上藥為散,每次3克,每日2次。用燈心草、薄荷湯調服。
功能 清熱定驚。
主治 小兒煩熱,生瘡,兼治驚風。
特別提示 平時家長要注意觀察小兒的病情,如出現驚風最好立即去醫院。
方三 天麻防風丸
組成 天麻、防風、人參各90克,蝎尾(去毒)15克,甘草、朱砂、雄黃各4.5克,牛黃3克,麝香1.5克,白僵蠶(炒)4.5克。
用法 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朱砂為衣。每次1丸,用薄荷湯送下。
功能 清熱定驚。
主治 小兒驚風,發熱,喘粗,睡覺多,驚悸,手足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