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山寨明星、山寨影視、山寨晚會等加入,山寨風暴愈演愈烈,已涉及各行各業。山寨幫早期模仿名牌正品,追求居家,實用,低廉。現在還要求夠創意夠刺激,不求最好,但求最雷。無山寨,不銷魂。不過,有些山寨也山出了自己的特色,模仿是學習成長中一個必經路線,但是否能取其精髓模仿出成績就要看自身造化了。
動漫電影篇
在中國的動畫電影發展進程中,基本上作品的制作方都是處于很被動的狀態,永遠追著全球動漫大國日本、美國來努力卻永遠難以趕上他們的步伐,在日美開始研發各種衍生品、利用動漫的影響力拉動創意產業發展之后,中國國內各種粗糙的“山寨”玩具開始出現在大街小巷,這個暑期也強勢上映了更重山寨的動畫電影。
近期正在上映的《藏獒多吉》、《魁拔》、《兔俠傳奇》以及《賽爾號》,多部國產動畫電影集體奮起在暑期檔。目前來看,口碑不俗,從想象力、劇情、制作水準及3D效果上都有質的飛躍。但目前的小宇宙爆發在于特定范圍內的跨越進步,在原創力與技術上仍落后于日美甚遠。也就是說,這些動漫電影比之《喜洋洋》系列有了新的突破,但是創新還是求發展的最大突破口,這幾部電影都能捕捉出日美的痕跡。
1日中合作的《藏獒多吉》
這部電影有著宮崎駿早期作品的淳樸畫風,人與自然的主題,純美的2D水墨畫鏡頭,《藏獒多吉》勾起了許多人兒時的回憶。不仔細看制作陣容,可能就會以為是宮崎駿或者宮崎駿大徒的作品。就連故事情節也變得富有宮崎駿風格的平穩扎實。不過,自然而然的分鏡頭,飽滿多汁的淚點,證明了我們在動畫片口味上的飛躍——終于擺脫掉了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一股奶味兒。影片所勾勒出的圖景并不蒼涼,但是溫暖。少年的成長,伴隨著他與那只叫多吉的藏獒的感情,在漫漫的草原和時光里浸潤,變得久長。《藏》的人物形象樸實而立體,使人非常舒服。但觀看之余,總是很難從日本動漫電影的氛圍中回過神來。
2“火影”+“俉空”的《魁拔》
這是一部沒有任何宣傳的動漫電影,許多人都是在看《變形金剛3》的時候,在影院看到了《魁拔》制作精良的海報。畫風看起來非常有國產動畫片《秦時明月》的感覺,不過比《秦》更硬朗一些。富于神話色彩的造型,光滑少層次的毛發處理,都看得出現今流行的日本動畫的痕跡。不過,《魁拔》還是驚喜的。創作者展現出的勇氣在這兩年的大屏幕上就并不多見,他們絲毫不遷就我們從前為兒童所設定的低幼的心理認知能力,而是展開了一場類神話般的演繹。其次在細節處,它們確實能夠把人逗笑,而不是讓人冷得發笑,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我們終于在國產影片中看見了正常的笑點。
3中國版功夫熊貓的《兔俠傳奇》
《兔俠傳奇》只看海報和片名,就能看出是一個像《功夫熊貓》致敬的影片。按宣傳所說的超過《功夫熊貓》,只能說山寨品的野心不小,但還是操之過急了。影片在3D效果上和人物設定上,都追隨了《功夫熊貓》,不過,《兔俠傳奇》在山寨的過程中,自身的3D制作說平也有很大的突破。它不只是模仿與致敬這么簡單,作為中國人主創的中國元素動畫,《兔俠傳奇》勝在細節上的原汁原味,兔二的形象取材于北方民間傳說的“兔兒爺”,而炸糕廚師兔二的一手好廚藝,也典型詮釋了屬于中國的生活方式。不過,對于看過《功夫熊貓》的觀眾來說,這部影片還是給人美國人穿唐裝的感覺。
4低齡段《賽爾號大電影》
這與前三部不同,這部《賽爾號大電影》繼續追隨“喜羊羊”系列的尾巴,討好小觀眾們。8月1日,來自《賽爾號大電影》出品方的官方消息顯示,據不完全統計,首周末累計票房順利突破3000萬,這是自《喜羊羊灰太狼》之后,在票房上取得超過3000萬票房的唯一一部國產動畫電影。這樣的票房數據能表示的是,我國低齡類的幫你撓撓發笑法的電影還是在春天里的。雖然只是游戲改編出來的電影,但是有受眾。自產的動畫電影制作水平和畫面都沒有前三部精美,但就是定位在14歲以下,不為是一種好方法。
5畫風可愛的《摩爾莊園冰世紀》
看了《摩爾莊園冰世紀》的觀影會報道,覺得國產動畫電影還真得靠小朋友們起步了。不過這感覺也就是加長版的動畫片,影院里做得都是家長和小朋友。這部影片沒有什么山寨可言,但是這仍然是一部加長版的動畫片,沖上全齡類的動漫電影,還是劇情和任務設定的問題。在日本不是沒有可愛的動漫,但是成人也是喜歡去觀看的,因為它的笑點不是因為愚笨地跌倒,是真正在點上。
小結:拿來主義有成果,更要尋求突破
《兔俠傳奇》是我們在學習好萊塢3D動畫成功經驗的過程中的一次總結,是學有所成的歸來。而日本動畫片,有著先進的制作經驗,從造型原案,到導演,到發行,都有一整套成熟的團隊。這一點不能不提到的就是,浦澤直樹、小島正幸、丸山正雄這三個名字。并不是要鼓吹日式動漫的巨大影響力,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清楚認識到日式動漫的強項,了解一整個制作流程,也是至關重要的部分
即便是再優秀的電影作品,在面對市場時想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績,僅僅有口碑是遠遠不夠的。盡管中國電影票房去年突破了百億大關,盡管有大大小小的無數個搞宣發的公司,但必須指出的是:在電影營銷的宣傳與發行層面上,我們欠缺的依然很多。
在《魁拔》不斷受到各方關注的同時,更多的人認為《魁拔》模仿日本是為了以后學習日本動漫的優勢,將來可以更好地超越日本動漫。張文慧表示,中國動漫起步較晚,而日本則是處于動漫產業的前端,借鑒模仿是發展的必要階段,模仿可能的確能帶來一部成功的作品,但是如何能在模仿中創出自己的風格又是重點,而《魁拔》就是很好的例子。模仿不是說一味地抄襲,而是將優秀的東西消化,融為自己的東西,進行歸納、創新,并加以完善。
電影電視音樂篇
對于音樂發燒友而言,無論翻唱或是抄襲都很容易就挑起他們的敏感細胞;而對電影狂熱者來講,山寨的畫面被他們發現也似乎是輕而易舉。不過,把其它地方的音樂,細微到國外的動畫片中的配樂都借鑒到自己的影片中來,你還能火眼金睛,發現得了嗎?要知道,并不是每個人都是幾者兼顧的:愛看動漫的人不一定仔細再聽其中的每首配樂,愛聽歌的人也不一定每天對著電視機沉淪,常去電影院的人也許覺得動畫片幼稚……怎么樣,你還能明察秋毫洞悉這些嗎?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先講一下日本動畫的配樂。動漫在日本一直是個十分發達的產業,每一部動畫都有自己的創作,片中的OP(片頭曲)、BGM(背景音樂)和EP(片尾曲)都是整部動畫的標志,基本上部部都可以出一張OST(即影視原聲大碟)。久石讓、和田熏、喜多郎、管野洋子、井川憲次這些名字總是和一些神級大作綁定出現,更是動漫fans耳熟能詳的音樂大師。而之所以講到這里,是因為我們發現,日前國內無論電影、電視劇、乃至新聞節目中都越來越多的用到了這些動漫配樂。
《幽靈公主》·久石讓
提及日本動漫的音樂大師當然要首推久石讓,這位身兼作曲家、歌手、鋼琴家的大師以擔任電影配樂為主,特別是宮騎駿動畫中神一樣的存在。久石讓的音樂可謂是日本動漫音樂的典范,他的音樂風格偏向于NEWAGE(似乎已成為大多數動漫音樂家音樂風格的傾向),強調多種配樂手法與主旋律的結合:華麗的管弦樂,極富張力的表現手法,水準之高足以鑄就其動漫音樂界大哥大的地位。而他在《天空之城》和《風之谷》中的完美演出,也使這兩部作品成為了宮騎駿的經典之作。 1998年,他推出了由GHIBLI動畫電影《幽靈公主》改編的交響組曲唱片,有由捷克愛樂樂團演奏,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并起到強烈的影響。一時間,在各香港武俠片乃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笑傲江湖》中都能找到這首樂曲無所不在的身影。
《英雄的黎明》·橫山菁兒
《英雄的黎明》是日本著名音樂人橫山菁兒為長達7小時的卡通電影《三國志》的開篇曲,也是日本自己精細的合成器配合以中國民樂樂器二胡、古箏、琵琶等的一次結合展現發揮。作為該電影的第一部,《英雄的黎明》開場音樂更是古箏和合成器合作的精品。該曲和電影的所有風格都是尊重了中國風格,因此也在國內各武俠片中深受歡迎,曾被古天樂版《神雕俠侶》、《再世情緣》、《劍奴》等古裝劇用為劇情配樂,借以抒情。
《故鄉的原風景》·宗次郎
這首歌本是日本陶笛大師宗次郎的曲目,透過清新悠揚的陶笛樂音,闡述他對于自然萬物與山川土地的感懷。后在陳小春版《鹿鼎記》中的曾柔出場時作為她的簫聲而運用。也曾用于《步步驚心》廣播劇的背景音樂。在古天樂版的《神雕俠侶》中也用過。當小龍女跳崖的那一刻這首音樂作為配樂出現時被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和劇情配合的天衣無縫,幽怨的旋律刻畫出了楊過的悲傷和無奈的心情。高聳的山峰,瑟瑟的寒風,無一不襯托出劇情中場面的悲涼,加上陶笛深邃的旋律,那種生離死別的感覺仿佛感染這每一個觀眾。往事在眼前浮現,腦中徘徊,但已是物是人非,此時,只有這首音樂能夠表達一切,無需贅言……
《金田一少年事件薄》·和田熏
如果你還記得陳小春版的《鹿鼎記》,那你一定記得韋小寶還是小太監是偷偷摸摸、腦海中斷然臆想、皇宮中氣氛森嚴時各種或嚴肅或搞笑的配樂,沒錯,那些也全都是出自日本動漫中的配樂。在偵探動畫《金田一少年事件薄》的ost中,這些音樂你都能找得出來。而又細心者,還找出該版《鹿鼎記》至少還使用過下列專輯:《宋家王朝》(喜多郎)、《幽靈公主 印象集》(久石讓)、《亂馬 1/2 中國寢昆侖大決戰音樂編》(川井憲次)、《東邪西毒》(陳勛奇)、《三國志V》(游戲)、《絲路幻想曲》(新世紀音樂)、《羅德島戰記 英雄騎士傳》(和田薰)……
《Hinata vs Neji》·增田俊郎
《Hinata vs Neji》是日本動畫片《火影忍者》中的一段曲名,就是雛田vs寧次,和名字一樣,這段曲子出現在中忍考試的時候雛田VS寧次的時候,聽這段曲子時,仿佛跟隨寧次和雛田回到了他們的童年,充滿了回憶的辛酸。因為旋律優美而悲傷,這首曲子被廣泛應用在個電視節目中用以表現情緒。更有聽覺靈敏的火影粉絲表示,曾多次在CCTV的節目中聽到過《火影忍者》的BGM出現,包括《半邊天》欄目和一檔尋寶節目。
《穿越時空的思念》·和田熏
要說起CCTV用到的動漫BGM,那可以不勝枚舉,而《穿越時空的思念》儼然也算其中比重比較大的一個。這首歌曲同樣出自和田熏大師的手筆,是日本動畫片《犬夜叉》中的音樂。《犬夜叉》也是一部醞釀了不少好作品的動漫,《哀歌》、《Every Heart》……甚至你還能從它的OST的創作者中找到寶兒、濱崎步、安室奈美惠的大名。這樣一部動畫的音樂,自然不會被放過。在臺劇《MVP情人》當中,有心者就發現了犬夜叉的BGM,而更讓人驚訝的是,在某電視頻道播放神舟七號飛天中發射時和各個關鍵階段成功時的背景音樂居然也是這首主題曲。
《菊次郎的夏天》·久石讓
關于《summer》這首鋼琴曲,我們是該說它已經被用濫了,還是用濫了呢?這首曲子簡單明快、清新自然、靈動而活潑,讓人聽來有一種舒心的情懷,不過它并不是動漫音樂,而是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1999年的作品《菊次郎的夏天》中的音樂。之所以在這里提到,一是因為作曲者久石讓和宮崎駿、北野武都是深交,而這部電影的整體氣氛也能讓人找回十足的童年,再者就是因為現在各大電視臺用這個曲目做背景的太多了。無論是新聞節目,還是電視散文,不管是紀錄片,還是廣告,你都能聽到這段熟悉的鋼琴曲。只能說,它的廣泛應用,是因為太深入人心了。
《亂馬1/2劇場版·昆侖大戰》OST
《亂馬1/2》是上世紀90年代的大作,也使它成為了那個時代各大電視屏幕中時常出現的聲音,從而成為一代人的記憶。《昆侖大戰》作為亂馬的劇場版,更是出了不少神曲,常被TVB和各種古裝劇應用。如《ライチとジャスミン》、《キリン參上す》以及《キリンの決意》等都被《新白娘子傳奇》打斗時用過,《八寶齋の昔話》是《還珠格格》第一部中紫薇作詩時用的曲子,《寢昆侖への旅路》是出了名的瓊瑤劇抒情曲,還有《情劍山河》、《梅花烙》、《戲說乾隆》、TVB版《苗翠花》等都能找到這張OST里面的曲子。
小結:有版權的借用,這個可以有
列舉出來的只是在電視和電影中最常見也是最經典的曲子,其實這樣的應用還有很多,比如耳朵尖銳的網友就發現某臺《案件聚焦》節目用過動畫片《名偵探柯南》和《死亡筆記》的曲子,電視劇《潛伏》用過游戲《使命召喚4》當中的背景樂、《我的團長我的團》戰爭場景的背景音樂和《諜影重重》十分相似、某家具品牌用過《犬夜叉》的曲子,舟曲和玉樹地震悼念時某電視節目背景樂也是日本某動漫以及美國科幻電影《獨立日》的配樂,各電視臺的使用情況更是不勝枚舉……
話到這里,有的讀者不免疑惑,在作品中這么大規模的使用他人音樂會不會構成侵權呢?我國的《著作權法》第39條第3款規定: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制為錄音制品的音樂作品制作錄音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第43條規定: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已經出版的錄音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支付報酬。于是,不少人就又有疑惑:那意味著給了報酬,就可以隨意使用,簡簡單單成了“拿來主義”,為什么國內的電影電視作品就很少全部原創呢?
曾經有音樂人在接受采訪時也就這個問題披露過,一部20集電視劇,如果全部使用原創音樂,其價格大概在20萬左右,但如果只使用外國音樂作品的版權大致價格不到10萬。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一部電視劇使用原創音樂大致要比采用版權配樂的價格高一倍左右。他還強調,電視劇本身的規模對價格的影響很大。一般來說,越是大制作,采用原創音樂和版權音樂的價格差異就越大。想必這才是我國電影電視圈中這么大范圍的使用國外音樂的真正原因。不能否認現在沒有好的原創影音原聲音樂,都說國內的電視、電影、音樂在不斷進步,那到底什么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好的OST,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一下吧。
流行歌曲篇
人們常說的\"翻唱\",實際上是指歌手將作者已經發表并由他人演唱的歌曲,根據自己的風格重新演繹的一種行為。許多人覺得現在翻唱普遍不好,是有一定原因的,過去歌手幾乎億里挑一,新歌曲選歌手時更是慎之又慎,而且當時翻唱都限于老歌唱家之間,所以也還差不太多。現在的確誰都能唱,不過一般那味兒實在是跑的都沒什么味了(也有個別好的)。如果流行經典發展到和卡拉OK廳差不多,那就沒法再聽了。下面幾首經典的翻唱的代表,還有一些也異常優秀,但由于版面,這里沒有完全介紹。
一 劉若英和Kiroro(玉城千春,金城綾乃)
1,很愛很愛你
這首歌是劉若英翻唱Kiroro的《長い間》,很令人驚奇,極端厭惡翻唱的歌聲大有人在,但劉若英的翻唱卻怎么也無法討厭,完美的中頻聲音,每次聽讓人不可避免的被沉醉,熟悉的旋律,只是與Kiroro意境不同罷了,略顯不安、不甘、憂傷。個人感覺劉若英重新調和這首歌的色調,但沒有任何瑕疵,而且有超過原唱的感覺,可能只是一種錯覺吧了……。
這首歌kiror和劉若英用了同一音調唱的雖然在歌詞上有些改動,兩人唱出同不一樣的感覺,Kiroro多了一份慵懶,而劉若英多了一份執著。兩者都無可挑剔。
2,后來
這是劉若英翻唱Kiroro的《未來へ》,劉若英將音調變得略微低沉了些,沒有Kiroro那樣清脆的甜美,但卻多了一種莫名中音的磁性,這種招牌似的聲音,吸引了許多人,一遍一遍的聽,感覺像聽樹葉飄落的聲音,想聽清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符,想去感受到,但卻無法追逐上那慢慢的消失的音節,如果那聲音是冬天里雪花,就讓它在我手中慢慢融化,卻怎么也無法抓住……
二 鄧麗君、蔣大為和千昌夫、中島美雪
1北國之春
談到《北國之春》,就不得不提到鄧麗君、蔣大為,雖然次首歌是蔣大為使其在中國大陸廣為傳唱,但是喜歡鄧麗君版的《北國之春》居多,鄧麗君,讓人怎么去看待呢,那甜美的聲音,甜的如同蜂蜜那樣醇厚,現在有很多歌手也想走甜美路線,抱歉,你那最多是糖,好一點的是紅糖,治療婦科病,不好的就是糖精,苦的很。很多港臺和內地通俗歌手的所謂個人風格在她清純自然的形象面前都顯得做作可笑,唯一看似可行的辦法就是遠遠地繞開她,有時還假裝無視她的存在,心里卻不得不服。 人們欣賞她只要靠審美本能而無需絞盡腦汁。鄧麗君讓我不覺她在翻唱,優雅的聲音如同公主一般,無可挑剔,沒有一絲千昌夫那種硬氣感覺,千昌夫這一首歌曲可是在日本大地震發生之后,鼓勵受災群眾再度發行1977年的熱門歌曲《北國之春》。鏗鏘有力,催人振奮。完全兩種不同的演繹嘛,感覺像在聽不同的歌。
2漫步人生路
《漫步人生路》繼續了鄧麗君公主似的甜美,這首歌的原版是《ひとり上手》,作者兼演唱者,是一位在日本有著女王一樣地位的女士,那就是中島美雪。她是被中國歌手翻唱歌曲最多的歌手,她的聲音有著令人著魔的力量,會讓你不自覺的會應和她,就像女王一樣,有著自己的高傲。對于那些電視炒作,她不屑一顧,她那種慵懶的態度,只是因為電視炒作什么的作太無聊了,打個哈欠就忘掉了。女王嘛,不需要用這種下等手段來取樂聽眾。女王就是女王,就算是你在怎么努力追隨她的聲音,也只能看到她的背影,無法與她一起前行的感覺。
三,張國榮和小林明子、山口百恵
1 迷惑我
迷惑我吧,張國榮,醇厚的嗓音、十五度的寬闊音域和以情帶聲。他這樣一個,一個…漂亮、憂郁的男人,適合唱這樣天使之音般的歌曲,這首《迷惑我》,也最能表現他的心聲。他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
小林明子聲音酷似卡彭特樂隊的卡倫·卡彭特,理查德對她的聲音很滿意,在1988年為她發行了專輯《天使之城》。這樣的聲音還能怎么評價呢……Yesterday once more。
2 風繼續吹
這首歌是許多人最不愿意讓張國榮唱一首歌,這首歌是山口百惠武道館告別演唱會謝幕歌曲《さよならの向う側》,歌詞中的包含著各種各樣的離別的意思,所有離別的話語都不想與他聯系在一起。但真的是,他適合演繹離別,覺得他已經超越小林明子演唱,張國榮所表達出的離別已經不只有悲傷和不舍,更有一種世人所不能理解離別痛苦中的浪漫。
四 王菲和中島美雪
1 人間
《人間》原版是中島美雪的《清流》。天后碰女王,不過說真的天后輸了,輸的很徹底,誠然許多人不這樣認為,這是有一定原因的,這是個一自己起興而唱的一首歌,是由自己靈感而來的歌,表達自己的歌,不是有清澈聲音就行的,大部分人是先聽的《人間》吧,美雪的聲音和王菲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聽起來不太習慣。不過呢,中島美雪從來不希望翻唱者模仿她的唱法,工藤靜香想唱她的歌的時候去問她,她說,你拿去唱好了,怎樣唱隨你喜歡,所以又有沒輸贏了。王菲的《清流》是王菲《清流》,中島美雪的《清流》是中島美雪的《清流》。
小結:翻唱最好要有新的突破
對于現在的翻唱,有一點是明確的——認真翻,可以! 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要足夠。態度,不能因為想出專輯而出專輯,不能因為想翻唱就翻唱。 市場,人們的信息來源充足了,審美多元化,格調品味都高了(也不能說高了,錯綜復雜),所以,沒有那金剛鉆就別攬那瓷器活兒!要翻就翻的像點樣。還有,我是反對老歌被隨意的改變唱法的那種翻唱:節奏也變了、音調也變了、咬字也特別隨意了……老歌之所以被傳唱了這么多年,其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有其合理性的,什么地方該怎么唱、什么地方該怎么拐彎、什么時候該唱某個字等都是有要求的,改一點兒那感情就出不來了,連嗓音一般都是排第二位的,就好像著名的唐詩,不能隨意改的,也好比戲曲,該怎么咬字、該怎么發音、也都是有要求的,不能隨意改的。除非,改編者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之后,在進行變動,這也是對原作者的一種尊重,但現在的歌者你們做到了嗎?如果為了自娛自樂,隨自己的喜好隨便唱一唱娛樂一下,本無可厚非,但是作為正式演出,就要認真,翻唱者翻唱的大部分是被大家認可的老歌曲,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翻唱者根據自己的好惡,隨心所欲的亂改原著,本身就有剽竊造假之嫌,再加上翻唱者的本身素質,文化知識,歷史背景等等,很難使原唱有所發展,只能是不倫不類,邯鄲學步。所以大家對隨意翻唱歌曲(即使是名家翻唱的歌曲)表示堅決的反對和不齒。
山寨話題的辯論賽
正方觀點:山寨就是偽創新
山寨文化是一種什么文化呢?其實就是盜版文化、侵權文化。它盜取他人的知識產權,經過組裝、拼湊、換版、貼牌充斥市場。而一旦被冠以文化之后,盜版之風、侵權之風就更加堂而皇之。山寨文化是劣幣驅逐良幣。
雖然說“山寨”的東西并不是假貨,只不過是一種仿制品,但從技術上來說它根本沒有創新,造假的本質沒有改變,不過是抄襲和復制而已,內容沒有創新,形式沒有創新,說山寨是創新,實在是一種無稽之談,它不過是一些“模仿秀”罷了。“山寨”文化只不過是造假的一個延續,是集體缺乏真正創造力而又不愿承認的托辭。而一些真正的民間踏實的研究者,卻因為被貼上“山寨”的標簽。
反方觀點:山寨是非常時期的加速器
不說其他領域的山寨,在文化領域,有版權的去山寨算是一種學習和發展時期的必經階段。像港臺歌手有一段時期以翻唱日本歌手的歌曲為主,那個時期港臺地區創作比較貧乏,不得不引進一些比較好的作品。有些歌手也不負眾望,唱得超過原唱,好的翻唱還是有欣賞價值的。再以這次暑期檔動漫電影的嘗試為例,我們渴望能夠在國產動畫片里讓自己的想象力得到舒展,但更希望創作者們能夠慢一點,不要急,反正都落后那么多了,先把馬步扎好。要打動觀眾,先得打動自己,給自己安上一雙孩子的眼睛,用它們去看世界,再把這個世界告訴所有人。真正優秀的動畫片不會是大人做給孩子看的,而應該是把每一個人都變成孩子的影片。可以說,除了毫無創意的雷人的山寨以外,有進步的模仿、借鑒也是可以激發創新能量,帶動產業發展的。
結語:從“抄”到“超”之間的距離
誰能真正定義山寨與借鑒的區別?這是一個灰色地帶,介于原創和抄襲的中間,我們可以在很多國產網絡游戲里看到別的游戲的影子。有的是名字跟人家差不多,有的是玩法上很像,有的是表現形式基本相同。這二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稍不留神就可能陷入非議。
有人說,山寨是中國的草根文化,應該鼓勵。這話其實只對了一半。對于文化創意產業來說,核心價值就在于技術、創新。從無到有,從“抄”到“超”還需要許多人付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