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個心理小測驗:
如果你去做直腸鏡檢查,發現了息肉,而且立刻切除,檢驗報告出來是良性的,你心想:“好險哪!如果沒發現,時間長了很可能變成大腸癌。”不但這么想,你還好心地四處告誡朋友:“你做過直腸鏡了嗎?到年歲了,該檢查了。”
大多數人都聽了你的話,只有老王,你不知勸了他多少次,他都斬釘截鐵地說他的家族沒人得過癌,不必沒事找事!過幾年,你突然聽說老王得了大腸癌,請問,你會怎么反應?
如果是別人告訴你的,你是不是很可能說:“誰讓他不聽我的話啊!我早勸他做直腸鏡,他硬是不做。結果被我說中了吧?”
問題是,如果你去探望躺在醫院里的老王,你能跟他說誰讓他不聽你的話嗎?就算老王先開口說只怪他沒聽你的,你也不能附和:“可不是嗎?”而應該揮揮手說:“唉!不提這個,不提這個,所幸你發現得早,沒問題的!”
此一時,彼一時。同樣的道理,今天你知道煙槍老李得了肺癌,無論你過去有沒有勸過他少抽煙,你都不能說“只怪你抽煙抽得太兇了”,甚至當他自己后悔抽煙的時候,你還得反著說:“也不全怪抽煙啦!丘吉爾抽得多兇?別操心,現在醫學這么發達,肺癌根本算不得什么。”
沒錯!老王被你不幸言中,表示你當年說得有道理,你暗自得意。也沒錯,你平常受夠了老李的二手煙,早在心里咒他遲早會出毛病。但是當事情真的發生了,你卻半個字也不能說。
不可幸災樂禍
我們常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又說“痛定思痛”,當事情發生后,確實應該好好檢討,免得下次再出問題。可是千萬注意,能做后事之師的一定要有“后”。對大病初愈的人,你可以勸他以后要好好保養。但是,如果他已經病入膏肓,你還能這么說嗎?
你可以心里怨他沒早聽你的,你也可以“以此為師”地勸誡別人,但是絕不能對那病人,或他的家人說。否則,你就會被人認為是幸災樂禍:用別人的災難,證明你的神準。
主動化解的技巧
孔子說“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事情已經這樣了,人已經得了大病,既然已經無法挽回,就不必說,不必諫,不必歸咎。
同樣的道理,老孫的女兒交了個男朋友,老孫怎么看怎么不順眼,信誓旦旦地說就算打死女兒也不準她嫁那小子,搞不好還挖出一堆那“渾小子”的爛事。你聽了也覺得確實是一朵花插在牛糞上。
但是漸漸地老孫不吭氣了,遇到你甚至避談她女兒的男朋友。這時候你該怎么說?主動問“你女兒還跟那個小混蛋來往嗎”,還是先打破僵局說:“老孫哪,我覺得你這個人有偏見,其實我看你女兒那個男朋友很不錯,你女兒比你有眼光。”你這么說保證萬無一失。因為如果“他們”已經吹了,老孫大不了說:“當然混蛋,已經拆了!”表示老孫厲害,他贏了。
相對的,老孫可能突然臉上一亮:“沒想到你還真會看人,可不是嘛,經過這陣子的觀察,那小子還真不差。”接著他很可能說:“下個月他們要結婚了。”
突然間,你發現老孫由躲著你,變成跟你特別親近。為什么?因為她女兒非嫁那渾小子不可,他軟化了。而他過去所有詛咒的話,都回到了他身上,好像自己打了自己一個耳光。而你,主動為他解了圍。
該你“背書”的時候
再舉個例子,馬克看上個好房子,就打算買了。他突然聽說你很會看風水,于是約你去看看能不能買。
這時候,你可別賣弄本事,最好先側面了解一下馬克是不是真要買。如果他已經四處說他多么滿意那房子(除非你提得出房子明顯的弊端、壞透了的風水),你就最好別去,或去了只管一個勁地叫好。為什么?因為馬克是找你去“背書”的,好肯定他挑得對。如果你說了一堆壞話,他卻想來想去還是決定買,他心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你根本是胡說八道。
馬克不先否定你,他怎么下手買呢?而且他即使否定你,買下了那房子,心里一定還是會有疙瘩,會潛在地排斥你。
成事不說
只要是既成的事實,再也無法挽回,說了也沒用,就千萬別說。
你可以問老朋友半年不見,怎么頭發白了那么多,卻絕不能大叫:“天哪!您怎么一下子禿啦!”因為頭發白了大不了染染,禿了卻難以恢復。
跟朋友逛街買衣服,她試穿了一件衣服問你怎么樣,你可以搖頭說不好,但是在宴會上她穿了那件衣服問你,你就只能叫好了,除非你想得罪朋友。
不嫌就是嫌
高矮的學問就更大了。
當一個很矮的女生很自卑地說她太矮的時候,別以為你安慰她“只要穿上高跟鞋,就不矮了”,她會高興。要知道,她自己說可以,你說卻不行。只怕你原來的好意,聽在她耳里還成了諷刺。如同你對另一半說“我從來沒嫌過你矮”,反而顯示你真嫌他(她)不夠高。
小心自卑的敏感
再說個真實故事:一對情侶下雨天出去,男孩子打傘不小心勾到女生的頭發,女生不高興地說:“你為什么不把傘舉高一點?”“我就是舉不高!”男生居然當場翻臉。沒多久,兩個人就吹了。原因是他很矮,她很高。
女生那句話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丁丁薦自《遼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