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138-01
【摘要】
音樂是一種表達情感的語言,是一種表達感情的藝術形式;而情感則詮釋了音樂的全部內涵,是音樂的生命所在。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是音樂教學的意義所在,而這種情感的培養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和積極互動才能進行。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必須將情感培養與音樂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達到寓情感培養于教學過程中,從而有效的實現音樂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音樂 音樂教學 情感 情感培養
1 音樂與情感的關系
著名藝術史學家格羅塞說:“音樂,以其性質和魅力,在諸藝術間立于無與倫比的地位,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音樂的重要價值由此可見一斑。音樂是一種飽含感情訴說的藝術,它通過演唱者的演繹而觸動聽眾的內在情感,使聽眾也產生相同的情感體驗。音樂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具有“可感性”。它必須通過有聲的演唱才能得以表現。是一種“可感的”卻“不可見”的藝術形式。其次,具有時間性。音樂需要在時間中表達各種復雜的感情。①再次,具有抽象性。音樂所表現的形象只能通過人的聽覺來實現,不能直接讓這些形象再現,當然,在實際生活中也沒有明確的概念與之相對應。
情感,也稱感受,是人類對外界刺激所作出的一種心理反應。這種反應既可以是一種肯定的精神狀態反應,也可以是一種否定的精神狀態反應。情感和音樂一樣具有抽象性和可感性。但情感的表達更微妙,通常情況下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音樂與情感的關系甚為密切。情感是音樂的生命力,音樂是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是情感的重要載體。
2 音樂中情感培養的重要性
音樂是人們抒發、表達情感的一門藝術,包含著人們復雜的情感。同時,音樂又不是一門簡單的藝術,它通過情感的傳達,能更深的打動人內心的情感世界,是一種鑄造靈魂、陶冶情操、提升人格的精神文化力量。在音樂教學中,情感是學生感受音樂美的媒介,只有時刻把握住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打動學生、吸引學生,使他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享受音樂的魅力。音樂教學中情感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師必須將情感培養放在首位。
2.1 音樂教學中情感培養處于重要地位。在音樂教學中,如果學生擁有了表現情感的愿望,不僅可以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之中,主動創設學習音樂的氛圍,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表現欲。而且還能利于學生情感的培養,調動他們豐富的情感心理,使得學習效果更加顯著。如果只是一味的強調技能技巧的掌握,忽視了學生情感的培養,不僅使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受到壓制,而且還會使學生厭惡音樂,進而影響教學。②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加強對學生情感的培養,以情感帶動學生體驗情感,以情感轉化感受,真正享受音樂之美。
2.2 明確情感培養的意義所在。情感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它是人的一種內心體驗,對人的心理、思維、行為產生影響。它包含了人的理解力、自我控制力以及與人交往的交際能力等內容。其次,它是一種品德,它要求人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情感由五個部分組成:自我感受、自我體驗、情境評價、移情共鳴、反映選擇。但是情感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受教育的結果。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這也是教育的根本要求。
3 音樂教學中培養情感的方法
音樂教學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音樂教學必須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否則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感人之聲,莫過于情”。教師要想在情感上打動學生,就必須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以自身的情感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求知欲、表現欲。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在聲情交融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即在看、聽、動中體驗音樂的美感和魅力。③因此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豐富的音樂活動中體驗音樂的情感美。
3.1 注重在視覺中培養情感。“音樂”一詞既含有“音”即旋律變化之意,又含有“樂”即舞蹈綜合藝術之意。人的各種感官中,視覺對人的沖擊最為明顯。在音樂教學中充分運用視覺功能,可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音樂教學的趣味性。音樂具有形象思維的特性,在音樂教學中借助視覺的形象性和真實性,可以使學生產生聯想、打開思維,可以使學生在愉快的、身臨其境的氛圍中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較常用音畫合璧的方法,幫助學生正確、充分的體驗音樂情感。例如,在學習《月之故鄉》時,若能使用具體形象或影片回憶等愛國情節來展示其內容,會使學生對這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有進一步的認知,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把握其中的情感。
3.2 注重在聽覺中培養情感。古人對于音樂曾有“繞梁三日,不絕于耳”的生動描述。故,音樂作用于人首先在于對人聽覺的沖擊。音樂的情感必須通過聲音予以表達。但這種聲音不是隨意的組合,而是運用一定的技巧,將各個音符有組織、有序列的編排起來的。學生音樂聽覺的訓練是培養音樂能力的基礎,因為只有有了音樂的耳朵,才能聆聽到、欣賞到、領悟到各種音樂語言,進而體驗到其中蘊含的情感。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通過粗聽、細聽、精聽等各種方式,使學生對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加以體味,深刻理解音樂中內涵的情感,促使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體驗逐步深入,實現從表面的感性體驗上升成情感共鳴的理性體驗。
3.3 注重在動感中培養情感。孔子說音樂可使人“三月不知肉味”,由此可見音樂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內含豐富的情感。如果音樂中沒有情感的融入,就無法打動人、感染人,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而這種表現力依賴于人的各種情感,如微笑、悲傷、抒情、奔放,這一切情感的表現都需要器官的運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啟發學生,將各種情感注入在歌曲之中,以實現情感的生動表達。
參考文獻
[1] 馮效剛.音樂理解過程中的情感與體驗[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0(3)
[2] 林華.音樂審美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3] 周婷.音樂課堂環境與創新[J].中國音樂教育,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