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八年,中國網球公開賽(ChinaOpen)的起起伏伏,大家有目共睹。從青澀到成熟,從質疑到肯定,從麻雀到鳳凰,她的蛻變承載了萬千夢想。升級路上,羽翼逐漸豐盈。
2004年,中網在大雨中出發,開幕式上蕭蕭瑟瑟的風雨飄搖也可窺見她的單薄,似乎預示著開局不利的慘淡現實。申辦賽事之初,中國網球還沒有足夠的號召力,賽事級別低,本土球星還沒有培養成型,商業運作缺乏經驗,票房無保證。幸好運氣幫個了大忙,就在首屆中網開賽的前一個月,李婷和孫甜甜在雅照奧運會上摘獲了一枚女雙金牌,頓時燃起了全國人民對網球的追逐和熱情。
中網最初舉辦地是在光彩網球中心,場地驗收還不到兩個星期,中網就要拉開戰幕,倉促的準備連時任中網賽事總監的張軍慧都表示“第一年走得不夠好”來總結這幫“摸著石頭過河”的合作團隊。第二年,中網被列為職業網球聯合會(ATP)和女子網球聯合會(WTA)的二級巡回賽。
2009年是中網全面實現升級的一個年頭。女子賽事,中網是僅次于四大滿貫賽的四大皇冠明珠賽事之一,即為皇冠賽中級別最高的五項賽事之一;男子賽事,則由原來的普通巡回賽升級為ATP500系列賽,這也是僅次于四大滿貫和九站“1000分賽事”之后,身為十站ATP“500分賽事”之一。整體級別上,升級后的中網是僅次于四大滿貫,比肩印第安維爾斯公開賽、邁阿密公開賽和馬德里公開賽的男女混合賽事。從中網落戶北京到成為亞洲地區最高級別的綜合性網球賽事,僅僅只用了5年時間。北京市體育局局長孫康林認為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對中網的提升助力不可小覷,“奧運會在北京舉辦,極大提升了北京的城市形象和在國際體育賽事中的影響力,WTA和ATP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將中網升級為頂級賽事。”
隨著賽事的升級,中網的總獎金由110萬美元一下子提高到660萬美元。中網的場地也隨之遷徙,從光彩網球中心搬遷到了舉力、過2008年奧運會的國家網球中心。場館升級、眾星云集的中網賽事,迎來了最響亮的口號“星耀中網,為你綻放。”
球星是票房的保證之一,中網升級后最直接的變化就是,頂尖球員從原來的接受邀請參賽變成了強制性參賽,否則將面臨國際性網球組織的處罰。如女子世界排名前50無條件參賽,男子排名前20的選手一年內必須參與四站“500分賽摹”,其中的一站必須在美網之后,包括中網。球星效應立竿見影,觀眾流量由2008年的13.7萬人次激增到2009年的22.7萬人次,去年再度攀升到25.1萬人次,日均客流量超過2.5萬人次。
今年,中網將啟用能容納15,000名觀眾,可開合屋頂的新球場——國家網球場,美國“球王”桑普拉斯和俄羅斯“沙皇”薩芬兩位巨星在9月30日的新館揭幕戰將會引爆球迷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