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09年起的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金融危機時外匯市場中的奇特推動力——“比差效應”曾逐漸淡出投資者的視野。但是,近期“比差效應”似乎又再次進入到投資者的視野,成為外匯市場的主導。
仔細比較當下的各主要風險幣種與美元,這些幣種很少有“長處”可言,而“短處”則是數不勝數。總體而言,目前風險貨幣中,長期最大缺陷在于歐洲債務危機長期無法有效解決而引發的避險情緒;美元中,長期最大的缺陷則在于經濟低迷下的貨幣政策正常化始終無法取得進展。
歐洲債務危機問題對歐元間歇性負面沖擊一直都沒有斷過。近期歐洲債務危機更是有向歐元區核心國家蔓延的跡象,歐元等風險貨幣大幅下滑。由于市場擔憂意大利政府內部的矛盾可能導致其財政緊縮計劃難以通過,意大利融資成本大幅飆升,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已破6%。而愛爾蘭、希臘、葡萄牙,都是在10年期國債收益率破7%后申請援助的。
顯然,在歐盟沒有給出解決方案之前,歐洲債務危機對市場的負面沖擊就將繼續。不過,當前債務危機的焦點,仍然在希臘、葡萄牙等南歐小國,而受政治因素影響的如意大利和比利時等國的風險相對較小。由于意大利和比利時在經濟增長方面更加穩健,而且其對于政治上的混亂也有應對的經驗,所以債務危機的嚴重程度小于市場預期。危機的真正引爆點仍然在于希臘和葡萄牙,當前希臘的債務問題更是重中之重。
美聯儲長期實施的寬松貨幣政策,一直也是美元沒有起色的最大誘因。隨著市場對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啟動預期屢次落空,美元也是一次又一次的低位折返跑。而近期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QE3是刺激經濟“選項之一”言論,導致美元再次中斷前期反彈而大幅下挫。
不難發現,伯南克雖提到了新刺激政策,卻又為推出新政策設定了兩大前提,即經濟持續疲軟,以及再度出現通縮風險。對于經濟條件,雖然近期經濟正朝著持續惡化的方向發展,但我們認為這些都是短暫因素導致的,未來經濟仍將呈現復蘇狀態。而對于通縮條件,目前來看并不滿足。這意味著QE3的門檻非常高,美國近期再次推出QE3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為了支持經濟復蘇,維持目前的寬松政策還是必然的選擇。
此外,國際評級機構已經多次對美國主權債務上限調整發出警告,敦促國會兩黨達成協議,否則可能調降美國債務評級。目前來看,我們不用過分擔心,因為一旦如此,全球金融市場將再次大幅震蕩,后果不堪設想,美國兩黨不會冒險而為之。我們需要更為關注的是兩黨是否能達成長期有效的削減赤字計劃,這將決定美國國債長期信用的穩定性。
總的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市場都將處于負面消息主導期,上述風險事件都很難在短期內呈現出確定性。這意味著,“比差效應”導致市場情緒反復變化,市場陷于震蕩格局就在所難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