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自己的工資是否滿意,要看你老婆的妹夫賺多少錢,因為你老婆會跟她妹妹去比。
你買一支鋼筆,甲商店賣25元,乙商店賣18元,你會為了這7塊錢跑15分鐘去乙商店。你買一件衣服,甲商店賣455元,乙商店賣448元,同樣是省7塊錢,你卻不愿意跑15分鐘去乙商店。
買房子的時候,甲乙兩種房子各有千秋,這時候房地產代理也許會給你推薦丙房子,這個丙房子和甲很像,但是屋頂要修。面臨甲乙的時候你很難選擇,而出現丙之后你卻去選擇甲了,而甲往往正是代理要賣給你的房子。這就好比相親時的“燈泡”。人找對象往往也是這樣,有時候未必是仔細思量過對方的優點和好處,而是因為這個對象和其他某人一比,有了明顯的強項。
如果你家里搬沙發,要請鄰居幫忙,鄰居會很樂意。日后鄰居需要的時候你也可以幫忙,如果你說我給錢,你反倒可能得罪人。可是如果你整個搬家都讓鄰居來,而舍不得用搬家公司,你則可能把鄰居大大得罪。因為你誤用“社交規范”來逃避“市場規范”。
如果能用錢解決問題,絕對不要欠下或許更高成本的人情債。
某托兒所,以前家長接孩子有時候會遲到。后制定規則,遲到的罰款。誰知道制定此規則后,遲到的更多,更心安理得了。更有意思的是,取消罰款規定后,遲到的高水平并未回落。
有一段時間,為抑制企業給CEO亂漲工資的行為,美國媒體給CEO公開工資并排名。結果,CEO工資漲得更是無法收拾了,因為富人這時候眼睛看著超級富人了。
有個年輕人畢業后年薪十萬,很不開心。老板問他:“你當初預期多少?”“三萬。”“那么十萬為什么不開心?”“因為參加同學聚會,那個很不怎么樣的家伙掙三十萬!”建議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看到一群人拿著酒杯在那里吹噓,趕緊就走,別給自己找罪受。
看外國人咋省錢
詹麗冬
日本人
民眾常常把“節約”兩個字掛在嘴邊,超市商場里的商品唯有強調節約、幫消費者省錢,才能讓消費者掏出錢來。
日本絕大多數企業沒有員工食堂,員工是自帶午飯去上班的。不設食堂一來可以減少眾口難調的麻煩,二來可以防止浪費。一般情況下,剩下的飯菜都要在下一頓加熱后繼續食用。
日本大部分寫字樓的衛生間及公園、街頭小巷的公共廁所里都有擦手紙。這些擦手紙雖然可以隨便使用,但并沒有人隨意浪費。很多人在洗完手后盡量將手上的水甩掉,然后才用擦手紙擦,因為這樣做比較省紙。
德國人
在德國下飯館是很貴的,一家四口吃一頓起碼得花120歐元(約合1082元人民幣),所以很多德國家庭把每周一次下館子改成每月兩次。他們平時的飯菜則堅持簡單、營養的原則。早晨:咖啡、牛奶、面包;中午自帶兩片面包夾一片奶酪;晚餐就是沙拉、面包加香腸。
除了節省日常花銷外,用于文化生活和業余愛好的支出也可以節省。以往只要一放長假,高速公路上就會擠滿度假的汽車。如今,德國人把出國度假換成了在家度假和野營等形式。以前一家四口看一次電影要80歐元,現在租個片子在家看只需1歐元。
除了“儉”以外,德國人的“勤”也讓他們節省了很多開支。德國人家里一般有個“家庭小工廠”。這間“小工廠”大概有十四五平方米,中間擺著一個大工作臺,工作臺下面都是一個個小抽屜,里面裝滿各種規格的釘子、螺絲、墊圈、管件、電子元件和材料等。缺什么物件,大多可以自己生產。
美國人
習慣了提前消費的美國人,也能從小消費中“摳”出大錢來。
一般而言,10分鐘的淋浴每天的水電成本為57美分,一年就是208美元。相比之下,15分鐘的淋浴每天的水電成本為85美分,一年就是310美元。因此,洗澡速度快5分鐘,一年就能省下102美元。
按照美國國家環保局計算的數字顯示,將家用熱水器的設置從華氏140度調整到120度,一年能節省125美元。
一輛標準尺寸的汽車每15英里耗油約4升。如果搭同事的汽車上班,每周一次,一周就可以省下8.14美元的油錢,一年省下400多美元。
由于油價上漲,降低了顧客去超市購物的頻率,為了省油錢,許多顧客一次就把一兩個星期所需的東西都買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