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探究,人們對古代書畫的尊崇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神筆王鐸”的書畫在中國古代書畫市場中脫穎而出,逐漸成為買賣雙方爭奪的焦點。2010年12月5日,王鐸的《雒州香山作》(立軸,1640年作)在北京匡時以4,536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出,創造了王鐸書畫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此作品為日本最早研究王鐸的專家、日本“明清調”書派的創始人村上三島先生所藏,為王鐸的傳世佳作之一,是王鐸把“漲墨法”運用得爐火純情的登峰造極之作。今春,其作品《行草書條屏》(立軸,1638年作)在北京翰海以4.140萬元的成交價,位居王鐸書畫拍賣TOPl0第二;《草書詩卷》(手卷,1642年作)在香港佳士得以2,68007萬元人民幣成交,目前在王鐸個人書畫作品TOPl0中位列第四。近期,王鐸作品熱拍,書畫市場價位不斷走高,其藝術成就和書畫市場走勢究竟如何呢?
市場格局漸趨趨于穩定
王鐸,明末清初的大書法家,世稱“神筆王鐸”。其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王鐸工真、行、草書,得力于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于布局,其中以草書藝術成就最高。其草書老健,筆法大氣,勁健灑脫,雄強恣肆。王鐸的草書在當時開辟了一個新境界,并對后世影響很大,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繪畫方面,王鐸也卓有成就。其善于畫山水和梅蘭竹石,繪畫風格主要五代荊浩和關仝的風格,同時吸收了董源和王維的畫法,其作品丘壑高峻,氣勢雄偉。
王鐸書畫作品近期走俏,其市場格局和收藏群體趨于穩定,但由于其作品存世量的有限,其上拍作品數量相對不多。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不完全統計,截止2011年5月31日,王鐸個人書畫作品總上拍量僅為871件,成交577件,總成交額為5 98{L元人民幣。盡管如此,但王鐸的書畫市場總體呈不斷上升趨勢。2007秋之前,其書畫上拍量雖然呈s狀不斷增加,但其總成交額上升幅度不大。直至2007年秋,王鐸書畫市場行情才有了很大的改善,上拍量上升至69件,成交量為43件,總成交額為4,161.18萬元人民幣,比2007年春增加了3,245.40萬元,增幅高達354.39%,創當時最高。而自2008年開始,受金融危機及藝術市場大盤的影響,王鐸書畫市場再次出現波動,在2008年秋形成一個低點,上拍量減少至42件,成交量為24件,總成交額為1,419.97萬元,但總體行情仍好于2007年春。
2009年春之后,王鐸藝術市場行情逐漸向好,在2010年秋形成了歷史高峰:上拍量達90件,成交量為67件,成交總額首次過億,為1.98億元人民幣。2010年秋拍,王鐸市場行情良好,主要歸功于中國書畫市場繁榮發展的良好氛圍、拍賣行對王鐸書畫市場的開拓及買家對其作品的關注。2011年春拍,受中國藝術品市場大好形勢的影響、學者對王鐸書畫價值的研究及藏家對王鐸書畫市場價值認可度的提高,截止2011年5月31日,王鐸的作品上拍量已有56件,成交件數有39件,成交總額為1.51億元人民幣,僅此于2010年秋拍的成交總額。
草書藝術價值獲得認可
雖然王鐸的書畫進入藝術市場比較早,其書法作品也備受藏家青睞,但在高價作品方面,其作品市場價位相對不高,大多數作品價位在百萬至千萬元之間。截止2011年5月31日,王鐸書畫作品1,000萬~5,000萬價格區間的作品共有9件,其中5件誕生在2010年秋,最早進入千萬元行列的是2007年12月19日西冷拍賣推出的《草書詩卷》(手卷,1649年作),成交價為1,691.2萬元,最高價作品為10年秋匡時上拍的王鐸的《雒州香山作》。500萬~1,000萬價格區間的作品有8件,《行草詩卷》(手卷,1642年作)在2011年5月31日香港佳土得以945.81萬元人民幣成交。100萬~500萬之間的作品共有88件,王鐸的作品早在在1997年就已經跨入百萬元大關,其《行草書卷》(手卷,王鐸壬午(1642)年作在1997年10月24日中國嘉德以159.5萬元人民幣成交。50萬~100萬之間的作品共有93件,其中2007年秋的數量最多,占據了14席。
王鐸高價作品中,絕大多數以草書為主,TOPl0中全部為其草書作品。這也體現了人們對其書法價值尤其是草書藝術價值的肯定。在古代書畫市場中,盡管王鐸的書畫市場價位相對不高,但較其他藝術家的書法作品,其作品仍處于高端價位。并且近幾年隨著書畫市場行情的火爆及王鐸書畫作品追捧者的增多,其書畫市場價位將逐漸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