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為期四天的2011西冷春拍收官,共23個專場總成交額為15.2億元,總成交率為89.5%。
從“歷代名硯”、“近現代名家篆刻藝術”、“歷代古琴”、“當代玉雕”再到全國首次推出的“歷代庭園藝術·石雕”,整場春拍圍繞文人情懷和生活雅趣展開,可以說是一場“雅生活”的呈現。
記者從西冷拍賣獲悉,最受藏家關注的書畫部分,所有專場成交率均在90%以上,表明江南市場業已成熟。古代書畫部分,石喺《秋山晴嵐圖》1725萬元成交,王鐸行書《問緱溪詩》2185萬元成交,趙孟頻《滾塵馬圖》1150萬元成交,懷素草書《千字文》(宋摹本)則拍出2990萬元的高價。而謝時臣《金閶佳麗圖》和王翠《溪山深秀圖》則以2070萬元和1092萬成交,合理體現了作品的藝術價值。
在近現代名家書畫專場中,任伯年《華祝三多圖》以1.67億元成交,刷新了任伯年的個人拍賣紀錄;西冷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的《花卉冊》以800萬元起拍,最終以2875萬元成交;潘天壽一幅兩平尺大小的《神憩圖》更是拍出1035萬元,刷新潘天壽作品單平尺最高紀錄;齊白石的多幅作品也以超過估價數倍的價格成交。
從整場拍賣可以看出,近現代書畫大家作品的影響力更具廣泛性,尤其是海派藝術的理性價值回歸,從中我們看到浸透在書畫藝術中的文化精神正在到達一個新的高度,這與近幾年來藝術市場的不斷發展息息相關。而在篆刻硯印領域,最初如此小的藝術門類,歷經幾屆西泠拍賣會,今次已經達到總成交額逾—億,其中近現代名家篆刻藝術專場進行到深夜三點依然高朋滿座,并且上演了白手套。
而國內首個“歷代庭園藝術?石雕”專場更得到了海內外藏家的認同和支持。作為從古至今文人雅集的重要所在,庭園藝術歷經三千多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人文面貌和風格。這一專場的推出,引起藏家乃至社會各界的共鳴,95.88%的成交率,更印證了這一首個專場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