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A月殳市場反彈,新股表現回暖甚至再現爆炒現象。6月29日以來,20只新股悉數實現首日飄紅,其中不乏首日翻番的個股。在“炒新”升溫刺激下,網上申購再現一簽難求的場景,不過,參與配售的機構投資者漸趨謹慎,網上和網下中簽率相差約10倍。
首日漲幅如此巨大,后市走勢恐難以樂觀。然而對于那些已經上市一段時間的次新股而言,尤其是估值不高且業績表現優異的破發行價個股而言,在如此瘋狂的新股炒作風潮之下,或許在市場中會獲得更多的資金關注。
打新升溫
渤海證券策略分析師周喜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股定價及市盈率重歸理性之后,投資者重拾信心,打新熱情開始逐步升溫。
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市新股發行市盈率下降趨勢明顯。在1月份達到平均80.38倍的高點后,逐步回落,5月為39 81倍,降幅過半,7月上市的9只新股算術平均發行市盈率已降至28.29倍,降幅達64.8%。5月上市新股桐昆股份(601233)以12.22倍的發行市盈率創下滬市年內新低后,6月,萬安科技(002590)以17.93倍創下今年中小板市盈率新低,隨后美晨科技(300237)更是以18.12倍刷新了創業板的歷史紀錄。
在發行市盈率下降的同時,中簽率也出現不小降幅。7月新股平均中簽率1.27%,而5月、6月均值分別為4.37%和6.53%。
根據本刊記者的統計,截至7月13日,2011年共有176只新股上市,其中,逾六成上市首日上漲,63只破發。各月新股破發比例顯示,1月51.61%、2月10.71%、3月26.67%、4月66.67%、5月46.15%、6月28.57%。而進入7月之后,新股無一破發。
各板塊破發比例顯示,中小板37.5%、創業板30.34%、滬市主板52.17%。從上市首日破發幅度來看,16只跌幅超過一成,10只不足3%。63只今年上市且首日破發的個股中,19只最新股價已較發行價溢價,9只雖然仍未收復失地,但破發幅度收窄,另有35只個股與上市首日收盤價相比,股價進一步下滑。
雖然近期新股首日遭爆炒,但上市后表現卻出現一定分化。6月21日以來上市且首日上漲的18只個股中,7月13日有13只收盤價與上市首日收盤價相比上揚,創業板開爾新材(300234)、中小板比亞迪(002594)漲幅分別達37.07%和22.55%,排名居首;滬市賽輪股份(601058)在首日漲幅45.64%后,9個交易日再度上漲18.76%。與之相比,上市首日漲幅近兩倍的東寶生物(300239),上市后遭遇連續調整,雖然目前股價較發行價仍有127.28%的溢價幅度,但與首日收盤價相比跌幅已達23.79%。此外,冠昊生物(300238)上市后股價也出現一成以上的回調。
機構淘金
除了散戶投資者,基金等機構對于打新的態度也變得積極。周喜認為,從最終基金獲配的次數和同期發行的個股數量來看,基金近期打新出現回暖之勢。
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數據顯示,網下發行日期在7月份的個股有6只,最終基金網下獲配次數為35次,而網下發行日期在6月份的個股有24只,最終基金網下獲配次數為98次,追溯到5月份,共26只個股網下申購,其中基金最終獲配次數為111次。
7月12日,創業板上市的3只新股不懼市場回調,奮力上揚。瑞豐光電(300241)開盤即漲97.22%;明家科技(300242)、瑞豐高材(300243)開盤同樣大漲90%和75‰截至當日收盤,3只新股平均漲幅在65%以上,而當日大盤下挫近乎50點。
根據本刊記者的統計,共7只公募基金成功獲配上述三只個股,上市當日浮盈超過5000萬元。其中華夏系3只基金華夏紅利、基金興華、華夏經典配置獲配瑞豐高材。
周喜指出,上半年新股破發潮讓基金對于新股敬而遠之,而隨著前期大盤回調,高市盈率個股更是大跌,這倒逼新股的市盈率下降,一些創業板、中小板新股的估值回歸至合理水平,如今,基金開始對這些新股給予關注。
而一些沒有參與任何新股網下申購的基金公司,或許將在二級市場介入。周喜指出,在—級市場如果沒有獲配看好的公司,基金也會在二級市場“淘金”-NZ,次新股。因為二級市場雖然買入的價格會比一級市場貴,但是沒有鎖定期對于基金還是相當有吸引力。
新股破潮輪回
周喜認為,今年上半年之所以會出現兩次史無前例的破發潮,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估值水平嚴重偏離了市場環境。年初時首發平均市盈率曾高達72.91倍,如此之高的估值已經透支了二級市場的上漲空間,甚至還需要用上市后的回調來消化估值溢價帶來的股價壓力。從年初的首發市盈率的高點,到此后三個月的55倍左右的首發市盈率水平,再到6月份平均27.73倍的估值水平,實際上新股的發行經歷了一個價值回歸的過程,一級市場的申購必然需要通過二級市場的出售來實現投資收益,如果申購成本已經遠高于出售價值,那么破發將不可避免,中止發行的現象也可能會出現。 另一方面,市場強弱決定了破發頻率。從今年以來的情況看,兩次大規模的破發潮均與A股市場的大跌有關,市場劇烈回調拉低了二級市場股票的平均估值水平,使得高價發行的新股處于嚴重溢價的狀態,加之投資者做多意愿不足,新股上市后無人問津也加劇了破發情況的蔓延。 如今,大盤從2610點反彈至2800點附近,市場環境由弱轉強,使得新股表現迅速回暖,自6月29日以來上市的新股首日基本全部實現正收益。不過, “打新”投資者和股票發行人顯然對市場環境過于樂觀。7月21日滬綜指跌破60日均線,并連續4個交易日下跌,這為企圖趁市場反彈“吹”高新股估值的行為敲響了警鐘。事實上,新股首日漲幅已經出現明顯的回落,從頂峰的東寶生物(300239)的199%,到最近上市的天璣科技(300245)的40%,市場的承受力正在逐漸減弱。此外,以嶺藥業的網下申購中簽率達到了14.08%,也表明機構投資者避險情緒正逐步增強。
炒新風險重提
而深交所近期又發出警示,提醒廣大股民警惕“炒新”風險。深交所表示,忽視上市公司基本面和專業機構估值分析意見,過度參與新股炒作,盲目跟風追高“炒新”,最終的結果是高位套牢,損失慘重。
來自深交所的信息顯示,7月6日,創業板新股東寶生物(300239)、冠吳生物(300238)和飛力達(300240)上市首日因股價大幅波動,盤中多次臨時停牌提示風險,其中東寶生物、冠吳生物當日股價最高較發行價分別上漲了200%和166.60%,隨后的3個交易日,東寶生物和冠昊生物股價均出現大幅下跌,跌幅超過20%。
7月22日上市的寶萊特(300246)、迪安診斷(300244)、天璣科技(300245)三只新股遭到游資的集體炒作。截至當日收盤,寶萊特、迪安診斷、天璣科技分別較發行價上漲73.64%、78.51%、40.4%。
深交所披露的交易信息顯示,三只新股的買賣前五席位上并無機構的身影,全部是游資活躍的身影。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只股票的買方席位上,上榜的券商營業部分散,無一家營業部2次現身。然而,在賣方席位上,券商營業部卻十分集中,國信證券的3家營業部、華泰證券(601688)的2家營業部、財通證券的1家營業部集體現身,“結伙甩賣”三家公司股票,這種現象確實罕見。
深交所提醒,新股的價值評估和市場定價受公司業績、凈資產、成長,眭、行業定位和市場狀況等多種因素影響。投資者應仔細閱讀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司相關公告、報告,同時還可利用參加上市公司“路演”等機會,盡量獲得最直接、最可靠的信息。據了解,深交所對新股上市首日交易實施重點監控,對存在違規交易情形的賬戶將依據有關規定采取限制交易、提請中國證監會稽查提前介入或立案調查等措施。
布局優質次新股
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市次新股中跌破發行價、11年靜態PE40倍以下、連續三年凈利正增長、一季度凈利正增長的個股共有15只。從破發程度來看,發行價40元的亞太科技(002540)經過10股送3股派2.0元之后目前僅21.25元,破發幅度高達30.48%,排在破發折價榜第一。華銳風電(601558)破發幅度28.94%位列第二,通裕重工(300185)破發幅度25.40%位列第三。
機構對于優質次新股的青睞也在慢慢顯現。截至7月19日,今年以來上市的次新股有三只發布中報,分別是唐人神(002567)、維爾利(300190)和金城醫藥(300233)。數據顯示,機構二季度已經悄悄埋伏。
數據顯示,金城醫藥二季度的流通股股東中,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展期1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一融新254號等機構的身影都出現在前十名流通股股東席位上,持股數分別為22萬股和15萬股。
同時,大成景豐分級債券基金也介入唐人神,位列流通股股東第9位,華寶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單一類資金信托R2007ZX037賬戶也對維爾利進行了增持,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唐人神和維爾利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機構席位都占據了9席。去除參與網下申購的流通股股東,二季度新進入和增持的機構就有3家。
目前,今年上市的公司中,只有這三家公布了中報,而全部都有機構入駐,機構如此密集地潛伏在中小板和創業板次新股中,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其對股票的相對看好。由于很多次新股前期遭到錯殺,股價和估值相應都有所調整,目前很多新股和次新股已經得到市場認可。
周喜認為今年在中報行情到來前,中小板、創業板出現了大幅調整,很多績優股被錯殺。市場出現難得的投資機會。雖然近期隨著大盤的反彈,有些中小盤次新股出現大幅上漲,如新界泵業(002532)、鐵漢生態(300197)、正海磁材(300224)等,但隨著中報行情向縱深發展,仍有一些次新小盤股值得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