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最牛的老板 豐子愷
守著個西湖,杭州人就算平常的生活節奏再快,到了“關鍵時刻”,想盡辦法也要慢一慢。
這種“關鍵時刻”,通常和天氣有關。每當陽光特別明媚的時候,又或者春雨特別綿綿的時候,杭州入骨頭里的“慢基因”就發作了,就覺得這種天氣待在辦公室是犯罪了,想盡辦法呼朋喚友溜出來,偷得浮生半日閑。
約上二三好友,閑閑捧一杯龍井,看著眼前的青山碧水,想起半小時前還在辦公室里混充“白骨精(白領+精英+骨干)”,此種反差,大約也就穿越小說可以比擬了。在這樣的環境里,你的大腦轉速會慢下來,語速會慢下來,心情會好起來。
另一種慢的關鍵時刻,和吃有關。杭州人喜歡吃面,報紙的美食版經常會報道,在某某社區里,發現一家面店,拳頭產品無非是“片兒川”,就這么一碗家常面,引得時尚男女們開著寶馬奔馳過來,領一張號子,和鄰居們一起擠在板凳上等面吃。事實上,在杭州的社區里,潛伏著無數這樣的店。他們都有相同的特征,門面簡陋,名字簡單,油膩膩的桌子上,LV、愛馬仕的包包和學生的書包一起混亂地擱著。但是哪怕生意再好,老板都會秉承過時不候的原則,時間一到,上門板,逐客。你要是沒排上隊,在門口直著喉嚨叫:“老板,哪有趕生意出門的道理啊”,老板會笑瞇瞇地教育你,“生意做不光的,鈔票掙不完的”。
恭喜,你碰上了正宗的杭州老板,他們最怕生意做得太大,賺錢的節奏太快,反而沒有時間享受生活,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慢下來,留出享受生活的空隙。我知道的最牛的一家面店,每年到了7、8月份,就關了門,在門口掛塊小黑板,上寫“休息兩個月,天涼再開業”。老板秉承的是“好漢不賺六月錢”的古訓,食客則表現出充分的理解精神。如今的商業環境里,這樣牛的老板,真是難得!
當年豐子愷在西湖邊時,常常看到一個中年人在西湖邊釣蝦,“釣鉤上裝一粒飯米,掛在岸石邊。一會兒拉起線來,就有很大的一只蝦。釣得三四只大蝦,他就把瓶子藏入藤籃里,起身走了。我問他: ‘何不再釣幾只?’他笑著回答說:‘下酒夠了。’”(豐子愷《吃酒》)
任何事情,一旦夠了,就可以慢了。這種讓豐子起艷羨不已的“慢”勁頭,直至今日,依然滲透在杭州人的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