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斯普林菲爾德那幫老家伙們直到2000年才幡然醒悟,后知后覺地把拜索恩正式收入名人堂。真是讓人遺憾,假如是在八年前拜索恩還尚未過世時就能入選的話,那絕對會是相當感人的一幕。說真的,就憑著這位老先生發明出24秒進攻時間,從而拯救了整個聯盟的偉大事跡,難道還不足以入選名人堂嗎?也許你會納悶,為什么我會這么火冒三丈?其實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甚至認為我們應該發行種面值為24美金的鈔票,然后在這個鈔票的上面印上拜索恩(注解1)的照片,只有這樣才能讓他的豐功偉績名垂千古。
1955年,拜索恩的錫拉庫茲隊在當年的總決賽大戰中苦戰七局,最終擊敗韋恩堡隊奪得了當年的冠軍獎杯(僅次于福克斯名人拳擊賽的史上排名第二位的體育賽事)(注解2)。這難道是巧合嗎,至少我不這么覺得。我想說的是,1958年,聯盟的場均得分已經超過了100分。一年后,波士頓在一場創紀錄的比賽中以173比139擊敗了明尼蘇達森林狼隊,庫西在這場比賽里拿下了31分和創紀錄的29次助攻。自此之后,聯盟終于有了一番嶄新的風采。
除此之外,另一個重要的賽場轉折點,就是聯盟的犯規法則也做出了相應的修改。球隊的犯規次數被加以一定的限制(每節6次,同時還有兩次罰球);進攻犯規通常被算作球隊犯規,但在球隊犯規尚未超過閑置的情況下,不做罰球處理;任何后場犯規都被算作是球隊犯規。如此一來,第一項規定就有效地抑制住了全場比賽無休無止的犯規,第二項規定是用來提高比賽的運轉速度,第三項規定是讓那些喜歡處處犯規的球隊能夠有所收斂。聽上去這些規定似乎都相當簡單易懂,但聯盟早干嘛去了,足足花了八年的時間才制定出這些所謂的規則,真是讓人不知道說點什么才好。
1955-56賽季:邁肯二代機械舞
1956年,在湖人隊遭遇到5勝15負的慘淡開局之后,喬治邁肯逐漸淡出了球迷們的視野,脫下球衣成為球隊的總經理。但很快的,他又在無法適應球隊經理那種快節奏工作方式的情況下經歷了一次慘痛的復出。但就像考皮特曾經說過的那樣,“笨拙的邁肯壓根無法適應24秒進攻的賽場生活,他或許可以適應更遠的罰球線,但他卻根本不適應持續不斷的奔跑。”現在,我甚至在懷疑,難道我還要把邁肯列入到聯盟歷史上的三十大球星的行列之中嗎?事實上,鮑勃佩蒂特很好地填補了邁肯離去后聯盟的空白,他贏得了聯盟第一座常規賽MVP,他的場均得分,籃板均在聯盟中名列前茅,而他所在的密爾沃基老鷹隊也在這個賽季開始之前被遷到了圣路易斯市。
1956-57賽季:拉塞爾
波士頓的“紅衣主教”奧爾巴赫在1956年的選秀大會召開前夕,用未來的名人堂成員埃德麥考利和克里夫哈根換來了拉塞爾的選秀權。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原因很簡單、因為他需要一位更“現代”的中鋒來完成之前從未出現過的字眼,譬如說“彈跳”、“灌籃”、“蓋帽”,總之最后的結果是皆大歡喜,這就對了。
1957-58賽季:球星卡
隨著波曼的1 948球星卡系列在球迷之中收到極大的反響之后,TOPPS公司足足等待了十年之久,才迎來了他們推出的第一套NBA球星卡系列,總共有八十名球員(其中還包括像庫西和海耶斯這樣的老將)都擁有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新秀卡”。六十年后的今天,要想找到這套卡片的全新版或者是接近全新的版本幾乎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原因嗎,很簡單,因為那套卡當時的銷路并不是很好,而且卡片本身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注解3)。不過在最有價值球星卡的排行榜上,拉塞爾的這套新秀珍藏卡僅次于邁肯的48年波曼新秀卡。在相隔四年之后,FLEER公司也殺人到球星卡市場,推出了一套包括張伯倫,韋斯特和奧克卡在內的1961-62新秀卡,同樣的這套卡片現在也已經很難尋覓蹤跡,而它的身價也自然隨著它的稀罕程度而水漲船高。此后直到1969-70賽季,球星卡才又重新回到球迷們的視野之中,那一年里,TOPPS公司出售一套包括賈巴爾,哈夫利切克、里德、厄爾、門羅、弗雷澤和威爾肯斯等人在內的99張球星卡。
這些卡片的重要性在哪里呢?原來,在1948年的Bowman、1958年的Topps、1962年的Fleer以及1970年的Tepps系列里,1946年到1970年的新秀卡統統包含在其中。假如我的這本書能夠像《達芬奇密碼》那樣暢銷的話,那么我就會用這筆外財中的一部分去集齊這四個早期系列的全套球星卡,當然,前提條件是我要全新的。剩下的錢呢,我會去曼哈頓海灘買個不錯的豪宅,然后呢,我會去弄個快船隊的小股東來當當,前提條件是我看球時一定要有場邊的貴賓專座;再后來呢,我會買輛敞篷的寶馬M6;聘請一大隊的離婚律師,在好萊塢開一間小公司,整天帶著員工大會小會地開個沒完,實際上一點正經事情都沒有。唐納德斯特林,你可以有多遠滾多遠了,這里已經有另外一個人可以替你代司其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