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春天,長江邊上的巫山鎮來了個耍猴的,無名無姓,大家便叫他“耍猴的”。
這天,“耍猴的”收攤回來,走到江邊上,只見一只鳥叼著什么東西從峭壁的一個石洞飛出,“當啷”一聲,掉下一個黃澄澄的東西,正落在“耍猴的”眼前。他跑過去撿起一看,是枚金戒指,放在嘴里一咬,軟的,是真的,就悄悄地揣進懷里。
回到出租屋,“耍猴的”翻來覆去睡不著。第二天,他就問房東,江邊那峭壁上的石洞是做什么的。房東告訴他那是藏棺木的地方,又稱懸棺。那石洞,相傳是清朝有個大官死后,人們從山上開了條路,把棺木埋在洞里,為了防止有人盜墓,就把洞口修成鼻梁狀,修完后又把道路炸了。這樣,就是再高明的盜墓賊,也不能進入洞穴。
怪不得,誰知道里面還藏有多少金銀財寶。“耍猴的”想到此,不禁心生邪念。可那陡峭的石壁怎么上去呢?“耍猴的”一時也想不出好的辦法來。晚上吃飯時,他養的兩只猴“大娃”、“小娃”從房梁上的一根繩子溜下來,去偷吊在半空中的一串玉米棒。“耍猴的”心里一亮,何不讓這些猴子進洞盜墓。
第二天一大早,“耍猴的”就帶著兩只猴子來到房頂上,讓它們順著繩子溜到地面上去撿東西。兩只猴子原來是翻跟頭搞表演的,一下也不適應,更不知撿什么東西,一到地面就亂跑。“耍猴的”就從房頂下來,拿起鞭子抽打它們。
在“耍猴的”嚴厲調教下,兩只猴子進步很快,已能明白“耍猴的”意圖。一個月后,“耍猴的”就買了根長繩子,帶著“大娃”、“小娃”上了峭壁頂。“耍猴的”用長繩拴住“大娃”的脖子,遞給“大娃”一個口袋,指著藏棺石洞的方向,做了個裝東西到袋子里的動作,又指了指“小娃”,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大娃”明白,拎了口袋就往石洞的方向跑去。“耍猴的”在后面放繩子,但只放了二十多米,就放不動了。原來,山上灌木多,將繩子纏住了,根本放不下去。“耍猴的”只好把“大娃”拉了回來。
“耍猴的”心煩意亂,密謀了許久的計劃就這么泡湯,他不甘心。這時,“大娃”做了個動作,示意他幫它把繩子解開,“耍猴的”猶豫了。他知道,這“大娃”聰明異常,如果解開繩子,無異于放虎歸山。但他轉而一想,“小娃”在手上還怕它跑了不成?于是他解開了“大娃”脖子上的繩子,又做了個殺“小娃”的動作。“大娃”拎著口袋向石洞爬去,半小時后,“大娃”拎著一件東西回來了,“耍猴的”接過一看,是件玉如意,喜得他大呼:“我發財了!”
這天,“大娃”前前后后為“耍猴的”拿回十幾件金銀玉器,“耍猴的”滿載而歸。回家后他買了酒肉,高興得多喝了幾杯,連給猴子上鎖都忘了。
到了半夜,他被人推醒,但還沒站起身,一副手銬就戴在了他手上。
原來,“大娃”、“小娃”趁“耍猴的”睡熟,它倆想起房東平時對它們的關愛,就拿了件玉如意跑進房東的房間。房東正在看電視,見“大娃”遞來的玉如意不由得大吃一驚,忙接過玉如意一看,背面一端寫著“御賜”,另一端寫著“大學士劉公五十壽誕”,馬上想起“耍猴的”向他打聽石洞藏棺木的事。難道“耍猴的”那幾天訓練猴子,就是為了盜劫石洞藏棺?房東想到這兒,毫不猶豫地拿起電話報告了鎮派出所。
在證據面前,“耍猴的”只好如實交代自己盜墓的經過。原來他真名叫劉根山,以前就是個偷雞摸狗的人,在家鄉犯下盜竊罪后,便逃到巫山鎮以耍猴謀生。哪想到,自己卻栽倒在自己養的猴子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