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大學聯合廣東團省委決定,在2600多萬新生代農民工中,遴選100名農民工入讀北京大學,畢業后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文憑。伴隨這個消息的另一則新聞更讓人振奮:有3家大型國企提前給這100名有著豐富職場經驗的學子下了“訂單”, 承諾畢業后照單全收。
來自安徽的姚春梅經過層層選拔,最終成為這100名幸運兒中的一員。她的故事雖然普通,卻真實地記錄了一個農村妹子在城市奮斗的足跡……
■
南下東莞,城里的月光也能灑在她身上
9年前,姚春梅是安徽省桐城市香鋪鄉的一名農村丫頭。
那年,姚春梅讀高三。有一天放學回來,母親對姚春梅和哥哥說:“你們的爸爸得了癌癥,以后只能供你們其中一人上學……”姚春梅搶著說:“那就讓哥哥上吧。”哥哥堅決不同意。最后,姚春梅和哥哥達成協議:期末考試誰的成績考得好,就讓誰上。
姚春梅騙了哥哥,沒有等到期末考試,她就偷偷辦理了退學手續,買了一張去東莞的火車票。
姚春梅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那個清晨:太陽躲在云里,遼闊的田野分外寂寞。哥哥替妹妹扛著行李,走著走著就哭了;母親滿腹心事,偶爾替女兒掖掖衣服。路兩邊的稻田蒙了一層薄膜似的灰亮,路上除了空落落的腳步聲,什么聲音都沒有。
火車終于啟動了,汽笛的轟鳴震顫著姚春梅潮起潮落的心海,她壓抑了許久的淚水洶涌而出……
懷揣著37塊錢,姚春梅出了東莞火車站,沒入人流。兩天后,姚春梅成了一家臺資企業漢華光電集團流水線上的工人,她的編號是256。在這里,她認識了一群河南和四川的打工朋友,姚春梅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轉眼一個月過去了。剛領了工錢,宿舍的小姐妹就興致勃勃地拉著她逛街。為了省錢供哥哥上學,姚春梅舍不得買一件衣服,每次上街都穿著工衣。她暗下決心,要好好干,不能永遠只做一名普工,要尋求一切可以發展的機會。
很快,機會來了,公司規定,入職半年的員工可以報考公司的內部招考,她鼓起勇氣報了名,入圍前三,雖然最終還是沒被錄取,但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為了節省路費,2002年和2003年的春節,姚春梅都沒有回家。2003年4月,姚春梅接到了父親病危的電話。病床上的父親頭發枯黃,全身浮腫,見到姚春梅的第二天,父親就走了。
回東莞的前一天,一家人在一起吃了這一生最長的一頓飯。母親說:“別再出去了,一個姑娘家,在外面挺難的。”姚春梅堅定地搖了搖頭,說:“媽,你別擔心,累了我會回來的。”
回到工廠后,姚春梅參加了招聘儲干的考試,雖然之前并沒有實習經驗,但最終還是被錄取了,人生由此開始轉變……
為了當好儲干,她白天上班,晚上學習,貨倉課長發現她工作特別細心、踏實,有搞賬務工作的潛質,就把她調貨倉做賬。自此,一直想學電腦的姚春梅真的可以接觸電腦了!剛開始,她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打,可是她在一個星期時間內,將表格制作、郵箱操作等都學會了,開始正式接手工作。很快,她便可以負責所有事業部的賬務,還兼任貨倉文員。因為工作中需要會用很多函數,她每晚都找函數資料演練,加班到很晚。在此期間,她還成功制作了WIP和INV模塊的操作手冊,同時給各事業處授課。兩個月后,她終于頂替了貨倉課長的工作,再接著,被調到生管企劃部。
雖然每天的工作量固定,但一心想到更大的舞臺上發展的姚春梅還是毅然辭去了工作,來到了深圳,應聘到世紀卓飛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生產手機的企業,她決定在這里從頭做起。
一年后,她當上了小組長,在公司業績評優中,她獲得了“優秀職業經理人”稱號。盡管如此,姚春梅依然有很深的危機感,這里是特區,每一個人都在拼命學習,姚春梅也報名參加自學考試,選擇了行政管理專業。她每天起早貪黑地背單詞,做大量的模擬試題,兩年后,她拿到了大專文憑,同時參加了物流師培訓,獲得愛華培訓頒發的“優秀學員”稱號。
■
追夢2011,兩顆心在異鄉依偎相伴
在姚春梅高興地收獲事業時,愛情也悄然到來。
在2006年的一次老鄉聚會,姚春梅認識了一個男孩。她發現,他和自己有著同樣的經歷。
打動姚春梅的是一個細節。姚春梅常常挑燈夜戰,第二天餓著肚子去上班,細心的他發現了這一點。有一天,在送她到單位后,他悄悄湊到她耳邊說:“我給你帶了一根油條,你趕緊吃了吧。”姚春梅的心里有點熱。
漸漸地,姚春梅提包里的早點花樣層出不窮:糯米包油條、奶香饅頭、雪菜大包……這些東西平凡得有些廉價,但日日相伴的驚喜激蕩了她的好心情。
一次,對深圳并不熟悉的姚春梅迷路了,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向男友求助,可她說了半天也說不清楚自己在哪里。幾十分鐘后,當男友從天而降地出現在她面前時,姚春梅又驚又喜。
不久,姚春梅又一次迷路了,而且她忘了帶錢包。她下意識地給男友打電話,卻忽然想起來他在外地出差。男友讓她在毛衣的口袋里摸摸,里面竟然有50塊錢。男友說,他知道姚春梅會干這種不帶錢在外瞎晃悠的事兒,又不舍得花錢打車,所以事先就在她常穿的衣服口袋里都裝了錢。
回家后,百感交集的姚春梅把自己衣柜里的衣服都檢查了一遍,果然在一些衣服的口袋里都找到了錢。這份細心讓姚春梅感動不已。
■
打敗2041名對手,夢圓北大
這么多年來,姚春梅經常做著同一個夢:在高考的考場上,因為自己沒有帶準考證不能進場,她哭著哀求老師,哭著哭著就醒了。
姚春梅知道,這么多年,她一直有一個心結,那就是沒有上大學。這個結一天不解開,她的夢就會一直做下去。
2010年12月,姚春梅正在辦公室整理文件,一個同事興沖沖地跑來告訴她:“我剛才在報紙上看到了,北京大學和廣東省聯合搞了一個讓農民工上北大的計劃,你想不想上?”姚春梅搶過報紙一看,同事果然沒有騙她。
這個消息很快在工廠里傳開了,很多工友聽到可以上北大的消息后都興奮極了。男友聽到這個消息后,也鼓勵她:“這是多么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你要加油啊!”
2011年的元旦剛過,姚春梅就迫不及待地報名參加了選拔。男友也全力做著服務工作。2011年3月12日,姚春梅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大考。她發現,僅深圳考場的一個點就有幾百人,看著黑壓壓的人頭,她望著男友,有點怵:“我心里沒底……”“沒事,有我呢!”男友笑著說。
閱卷工作由北京大學的老師擔任,按全部考生16%的比例確定276名筆試成績優秀的考生進入面試。首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胡小燕等擔任面試評委,經過激烈的角逐,通過第一輪視頻面試后,姚春梅成為150名能夠參加3月26日在廣州舉行的終審結構化面試中的一員。
胡小燕問她:“假如你是(深圳)寶安區的區長,你首先會在寶安區推行哪些改革動作?”姚春梅所在的物流公司就在寶安區,她在公司擔任采購主管,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首先要進行道路建設,因為從市區到寶安區轉乘公交需要兩個小時,應該把高速公路同城市道路連接起來,節約交通的時間和成本。”這一淡定回答為她贏得了高分,打敗了2041名對手。
2011年4月1日,名單要在網上公示。姚春梅沖下樓,外面豆大的雨點緊鑼密鼓地砸下來,撞在水泥地上,濺起一個個水花,整個城市霎時淹沒在“嘩嘩”的雨中。
回到宿舍,姚春梅在網上著急地搜索后,自己的名字跳了出來!她不敢相信,拿著準考證號,跟錄取名單里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對了一遍又一遍。終于確定自己被北大錄取了!姚春梅感到幸福極了,給母親打電話說:“媽媽,這一次我一定好好讀書……”
2011年5月17日,開學典禮上,北京大學著名的西校門被“搬”到了廣州。大屏幕上,北京大學莊嚴古樸的“校門”準備隨時張開懷抱,迎接100名來自“江湖”底層、歷盡生活苦難的農民工。
姚春梅手捧一本名為《不要放棄》的書,擠到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的身邊,說:“周校長,給我簽個名吧,我的夢終于圓了!”
在全部12個專業中,姚春梅報考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
為了給學員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廣東團省委為100名學員每人免費提供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上網卡,還邀請來自北大的老師到廣東進行現場授課,特別設立了“雙導師一助理”制度,即為每名學員提供一位學業導師、一位人生導師和一位學習助理。而且進入“北大100”項目的學員,不管是在學習過程中或者是學成畢業后,主辦方都將為他們提供學習保障和就業支持,幫助畢業學員再就業。一些國企甚至開出“訂單”,承諾畢業后照單全收。
9月1日,學生的開學潮來臨,姚春梅也已經習慣了下班后就回到宿舍在網上上課,進行遠程學習的生活。她雖然自己一直在打工,但是隨著人生的積累,她開始夢想有一天自己可以創業。
“我們父母親這一代人,賺一分錢就想把它埋到房子里面去,我想的是,如何把一分變成兩分。”姚春梅看著男友的眼神,充滿了希望。■
(本文拒絕任何形式的轉載、摘錄、上網)(責編 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