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來都不太平的波斯灣地區(qū),近來更是風浪大作。先是伊朗核問題久拖不決,隨后美國和歐盟聯(lián)手對伊朗石油出口進行制裁,同時,大量美軍被部署到了波斯灣地區(qū)。伊朗也放出狠話,要對歐盟采取“斷油”措施,各方交鋒的火藥味越來越濃。
美國制裁,一心一意 波斯灣的“斷油戰(zhàn)”,猶如一場大牌局。率先“出狠牌”的,是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
2011年12月31日,奧巴馬在夏威夷度假時,簽署了一份國防預算法案,加大對伊朗的制裁力度,規(guī)定從2012年6月開始,與伊朗中央銀行有商業(yè)往來的外國金融機構都將被禁止在美國境內運營。此舉對伊朗中央銀行是個很大的打擊。由于該行是伊石油出口貿易貨幣支付的主要通道,美國真正的目的是要切斷伊朗對外石油貿易的資金鏈。
目前,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產油國,在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中則排名第二。有統(tǒng)計顯示,伊朗探明石油儲量是1503億桶,日產石油大約360萬桶,日出口量約為260萬桶,其中兩成出口到歐洲,八成出口到亞洲等其他地區(qū)。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全部對外貿易的80%,同時,伊朗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也依賴石油出口,美國此舉無疑對準了伊朗的要害。
奧巴馬敢這樣逼伊朗,自有“底牌”。首先,自從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美伊關系尖銳對立,美國多年不從伊朗進口能源,并不依賴伊朗石油。事實上,美國對整個波斯灣地區(qū)的石油依賴度都已下降。2010年,美國每日進口海外原油916.3萬桶,其中從波斯灣進口的只占15.4%左右,且主要來自與美國關系良好的沙特阿拉伯。美國海外原油的主要來源第一是加拿大,其次是墨西哥,2010年兩國供油占美國進口總量的32.38%。其他主要來源還有中南美洲(主要是委內瑞拉)、非洲(主要是西非)和歐洲。“9·11”襲擊后,美國加強了石油儲備,投入15億美元擴建儲油設施,原油的戰(zhàn)略儲備超過110天。波斯灣真有風吹草動,美國也撐得住。
其次,美國近年來發(fā)生了所謂“頁巖氣革命”,通過對本土蘊藏豐富的頁巖氣開發(fā),大量生產液化天然氣替代原油。美國可開采的頁巖氣儲藏量僅次于中國,居世界第二位,可以滿足美國100年的需求,且已經率先實現(xiàn)了商業(yè)化開采。在美國人看來,數(shù)十年夢寐以求的“能源獨立”已近在眼前。由于這一技術進步,美國的能源價格保持在具有競爭力的狀態(tài),油價受中東局勢影響度大大降低。這些都是美國敢對伊朗下狠手、并鼓動多國一起行動的“本錢”。
歐盟跟著,三心二意 美國為了擴大“制裁”效果,自然要拉著盟友一起干。2012年1月23日,歐盟外長會議通過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的決議,把歐盟大多數(shù)企業(yè)與伊朗石油合同的廢止日期定在今年7月1日。這一時間點與美國對伊朗中央銀行制裁基本吻合。歐美同時加壓,這讓本輪制裁成為歷來最嚴厲的一次。
但是,歐盟這次跟著美國出牌可謂三心二意。歐盟一直是伊朗石油的主要進口者之一,希臘大約1/3的石油進口來自伊朗,意大利和西班牙從伊朗進口的石油也分別占10%以上。去年前10個月,歐盟每天從伊朗進口60萬桶原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如果制裁導致伊朗停止石油出口,國際石油價格可能上漲20%至30%,這將讓遭遇債務危機打擊的歐盟國家經濟雪上加霜。伊朗國家石油公司董事總經理艾哈邁德1月29日則表示,歐盟禁止從伊朗進口石油將導致“黑色黃金”的價格飆升至每桶150美元,這將重創(chuàng)歐盟國家經濟。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歐盟多國表示,他們對伊朗原油的替代來源非常關心。之所以沒有馬上進行制裁,主要是想讓那些對伊朗石油依賴度較高的國家騰出時間去找油。
也正是因為看到了歐盟的弱點,伊朗決定在石油禁運前先發(fā)制人。伊朗議會強硬派提出立刻就給歐盟“斷油”,不給它們喘息的時間。強硬派說,此舉是捍衛(wèi)伊朗國家尊嚴,也有助尋找新的石油銷售市場。他們特別提到遠東地區(qū)。目前除了歐盟,伊朗石油的主要市場還有中國、日本、印度、韓國等。
伊朗反制,手段有限 伊朗“斷油”威脅會給歐洲國家經濟帶來影響,但不是致命的,“斷油”帶來的石油短缺,通過其他產油國的增加產量完全補得上。1月30日,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長巴德里的講話更是讓歐盟甚至全球吃了顆定心丸。巴德里先是說,歐盟對伊朗實施的石油禁運將為國際油價帶來顯著上行風險,但他同時表示,從供需基本面上看,未來一段時期內原油市場將保持平衡狀態(tài)。伊朗問題并不會造成石油供不應求,而歐佩克在新的供給目標每天3000萬桶的基礎上,每天再增產60萬桶也不會引起供給過剩。歐佩克增產,很大程度上將讓伊朗的“斷油”威脅化為烏有。
而石油禁運對伊朗來說卻是實實在在的難以承受。美國和歐盟的制裁,讓伊朗陷入了經濟困境,特別是伊朗本國貨幣里亞爾貶值嚴重。近幾個月來,電視、手機、冰箱等日常消費品價格上漲20%至50%,通貨膨脹率已達到21%左右。
對通脹的擔憂已經引發(fā)伊朗民眾的搶購潮。報道稱,1月底,德黑蘭市民開始到超市搶購米和食用油,為了表明配給充足,一些超市專門開辟了食用鹽和油等基本生活品專賣區(qū)。還有一些人開始購買保值物品,金幣和波斯地毯的價格都已經翻番。
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伊朗議會對“斷油”決議的審議也是一拖再拖。畢竟,給歐盟“斷油”只是斷了人家一條生路,卻可能斷了自己的大部分生計。古代波斯有句諺語:“能用手解開的結就不要用牙咬”。目前看,伊朗和西方國家之間的“結”,還是用手解開為好。
延伸閱讀“斷油”背后是“禁核” 此次伊朗與西方國家的石油博弈,根兒還在核問題上。而雙方的“核暗戰(zhàn)”,早就打得不可開交。
2012年1月11日8時20分左右,32歲的伊朗納坦茲鈾
aLFyjl/q2aQf9Z+m4U1FyQ==濃縮工廠采購部副主任羅尚出門上班。途中,兩個蒙面人騎摩托車飛馳而來,將一枚磁性炸彈貼在他的汽車后門,羅尚和司機都死于爆炸。有統(tǒng)計顯示,自2007年至今,已有5名伊朗科學家在同樣的襲擊中遇難,伊朗認定是以色列和美國所為。
2002年,美、英、以情報機構發(fā)現(xiàn)了納坦茲鈾濃縮工廠,時任以色列總理沙龍要求以情報機構負責人達甘設法“阻止伊朗制造核彈”。達甘逐步對伊推行政治施壓、隱蔽行動、反核擴散、制裁、政權顛覆五步戰(zhàn)略。其中,以暗殺為主要內容的隱蔽行動是首選。
除了消滅人,伊朗核設施也問題不斷。2006年4月,納坦茲核工廠內兩臺轉換器爆炸,導致50臺離心機被毀。伊朗的說法是鈾濃縮原料“被動了手腳”。2010年,“震網”病毒攻入伊核設施電腦系統(tǒng),導致大批離心機癱瘓。西方媒體事后稱,這種病毒是美以軍方研制、專門用于搞垮伊核設施的。
那么,伊朗的核計劃到底已經發(fā)展到了哪一步?按以色列估計,伊朗當前擁有1萬臺鈾濃縮離心機,5噸低濃度濃縮鈾。如果提純至高濃度,可以制造5枚至6枚核彈。伊朗同時擁有近80千克中純度濃縮鈾,如果有225千克左右,便可以制造1顆核彈。消息稱,伊朗核科學家能在接到命令后9個月內制造出1顆核彈,再有6個月便可把核彈裝上“流星—3”遠程導彈。這種導彈據稱可打到以色列。國際原子能機構則在2011年11月發(fā)布報告稱,有“可靠”證據顯示,“伊朗已經進行了與發(fā)展核武器相關的活動”,至少從2003年底之前,伊朗曾“有組織、有系統(tǒng)地從事與核爆炸裝置相關的活動”。當年12月,美國防部長帕內塔表示,伊朗現(xiàn)階段僅需要1年時間即可制造出核武器。
伊朗至今堅稱其核研究是出于和平目的。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阿巴西1月7日稱,伊朗福爾多鈾濃縮工廠近期將投入生產。西方媒體則表示,該工廠建于地下60多米,連美國最先進的掩體炸彈也難以撼動。
鑒于以上形勢,加上伊朗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后就把以色列視為宿敵,伊領導人也曾聲稱“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以色列軍事打擊伊朗的可能性加大。不過,目前的跡象顯示,處于大選年的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并不愿意今年對伊開戰(zhàn)。據美國媒體報道,奧巴馬不久前致電以總理內塔尼亞胡,警告其不要輕易對伊朗動武。1月13日,美國宣布推遲原定2月舉行的美以聯(lián)合導彈演習。美政府還盡量與伊朗核科學家遇害事件撇清關系。分析認為,美當前更希望以“最嚴厲的制裁手段”迫使伊朗就范。
1月2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團抵達德黑蘭,開始預計3天的行程。率隊的是負責核查事務的副總干事赫爾曼·納克茨。他在行前表示,該機構試圖與伊方一道解決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特別是核計劃中“可能存在的軍事層面”問題。而伊方表示,建立信任措施將是雙方討論的主要內容。伊朗將在會談中重申其核計劃是和平的,無意發(fā)展核武器。
以色列國防部長巴拉克認為,對伊朗動武要在三個問題上得到肯定答案。首先,以色列能否嚴重打擊伊朗核能力,并推延伊核計劃?以方能否抵擋得住伊方的反擊?第二,以色列是否能獲得美國的公開或暗地支持?第三,以色列是否已經用盡遏制伊朗的所有辦法,不得不付諸最后手段?肯定地回答以上三個問題,就意味著開打。而在此之前,暗戰(zhàn)仍將繼續(xù)。<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