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名將戴安瀾將軍生前留下的戎馬軍旅照片不超過10張,圖1是人們使用得最多的一張。1939年底攻克日占昆侖關時,戴將軍親率部屬沖鋒受傷,該照為他傷愈后從柳州軍醫院出院返回部隊時所照。戴安瀾將軍于1942年5月26日在緬甸抗戰中壯烈犧牲,同年10月29日獲得美國國會授權羅斯??偨y頒授懋績勛章一枚,成為二戰反法西斯戰爭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勛章的中國軍人。圖2是就是我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中收藏的此枚勛章。圖3為第5軍編入中國遠征軍前夕,戴安瀾將軍的全家福照片。
今年是中國遠征軍出兵入緬甸抗日的七十周年紀念。遠征軍入緬作戰的先頭部隊,就是戴安瀾將軍所率領的陸軍第5軍精銳第200師。1942年3月初,戴將軍率部就是從中緬邊境之邊關重鎮畹町橋出兵入緬的,圖4為現在的畹町橋。當時戴將軍先頭部隊的任務是:入緬火速從北向南趕去南端海邊的首都仰光,駐緬英軍主力第一師被日軍重兵圍在仰光城。第200師是當時中國軍隊中為數不多的機械化部隊,為搶時間,戴師長命令部隊輕裝疾進,孤軍深入,裝甲車、坦克車及重炮等輜重延后跟進(見圖5)。3月8日,200師前鋒部隊趕到仰光北郊重鎮同古,逐次接替了英軍的防務。使英緬軍第一師得以安全從仰光城全師北撤(見圖6)。為了掩護英軍安全撤退,戴安瀾率部日夜搶修工事(見圖7),布下三道防線,充分作好迎戰準備,阻擊遲滯敵軍前進。同古保衛戰打響以后,200師全體官兵堅守陣地,勇猛還擊。當時,遠征軍主力尚陸續從畹町向臘戍、曼德勒進軍途中。戴安瀾部隊雖是孤軍作戰,后援困難,但師長戴安瀾決心誓死抵御到底。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寫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計未定,后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在孤軍奮斗,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彼麕ь^立下遺囑:只要還有一兵一卒,亦需堅守到底。如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以某某團長代之。全師各級指揮官紛紛效仿,誓與同古共存亡。敵人的猛烈進攻,造成傷亡猛增,掩體被毀。戴安瀾指揮將士利用殘垣斷壁、炸彈坑繼續抵抗。他還采取百米決斗術,等攻擊的敵人到達50米處時,才從戰壕里一躍而出,或用手榴彈集中投擲,或用刺刀進行肉搏。同古保衛戰歷時12天,200師以高昂的斗志與敵鏖戰,以犧牲800人的代價,打退了日軍20多次沖鋒,殲滅敵軍4000多人,俘敵400多人,予敵重創,打出了國威。圖8為現今同古古城。
1942年為盟軍戰場最艱辛時期,由于駐緬英軍連連丟城失地,致使其與中國遠征軍結成的中英盟軍,一步步陷入失敗的困局。最危難之時,戴安瀾200師承擔重任,負責收復敵軍奪去的山間重鎮棠吉,4月24日拂曉,棠吉攻堅戰爆發,第200師將士率先向山城日軍發起進攻。鑒于敵守軍強大,戴安瀾部隊付出很大代價,強攻棠吉西側的敵山頭陣地,并一舉奪下棠吉,是個勝仗。然而,戴安瀾部隊棠吉局部戰斗的勝利,已無法遏止整個緬甸戰場上盟軍的疾速潰敗。日軍第56軍團除正面攻擊策應外,秘密穿越緬泰邊境1500公里原始大森林,包抄占領了中國遠征軍后方臘戍、密支那等城,遠征軍返回國門的咽喉要地相繼失守,入緬中國軍隊陷入日軍重圍。負責掩護軍部等撤退的戴安瀾第200師,激戰中與軍部失去了聯系。在后有追兵、前路不通的情形下,戴安瀾毅然決定帶部隊進入緬甸中北部山區打游擊,并尋隙撤回祖國。一次遭遇戰中,戴安瀾胸腹部中彈受重傷,官兵輪流用擔架抬著他行軍,在緬北深山老林里與日軍周旋。5月26日傍晚,200師與敵周旋
至臘戍附近茅邦的克欽山寨,戴安瀾因傷口潰爛感染而英年早逝,年僅38歲。
當時緬境戰地無木棺,戴安瀾將軍由馬革裹尸撤回云南境內。他的靈柩途經保山、昆明、貴陽、柳州、桂林等地時,各城民眾無不愴然淚下,萬人空巷,隆重祭奠戴將軍。至廣西全州,將遺體安放于湘山寺內。此時,在延安的毛澤東為戴將軍寫七律挽詩一首,詩中對同古、棠吉兩戰有贊譽:“浴血東瓜(同古)守,驅倭棠吉歸?!?1943年4月1日,國民政府在全州湘山寺為戴將軍舉行萬人國葬,李濟深先生主祭,毛澤東題悼詞“海歐將軍千古”,蔣介石題悼詞“安瀾師長千古,浩氣英風”,周恩來題悼詞“黃埔之英,民族之雄”。對1942年春夏之盟軍緬甸戰場戰事,東南亞戰區司令英人蒙巴頓將軍(見圖9)對挽救了駐緬英軍的戴將軍,深為推崇,當得知戴將軍并非畢業于西方著名軍校,而是出于中國革命時期廣州黃埔的短期培訓班時,甚為驚詫。東條英機曾在日本議會承認“同古一役為旅順攻城以來未有之苦戰”。英國《泰晤士報》評同古之戰稱:“同古之命運如何,姑且不論。但被圍守軍,以寡敵眾與其英勇作戰之經過,實使中國軍隊光榮簿中增一新頁?!弊鳛樨撠熅挼閼饏^的美軍總司令史迪威將軍(見圖10) 贊譽稱“近代立功異域,揚大漢之聲威者迨以戴安瀾將軍為第一人?!笔返贤Υ靼矠憣④姾駩塾壬酰χ髟诿绹鵀榇鲗④娬垊住C绹姺秸J為,同古保衛戰是“所有緬甸保衛戰所堅持的最長的防衛行動,并為該師和他的指揮官贏得了巨大的榮譽”,“棠吉攻堅戰在中國抗戰史及二戰史上均應有其不朽的價值”。 美國總統羅斯福(見圖11)簽署的命令中說:“中華民國陸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于1942年同盟國緬甸戰場協同援英抗日時期,作戰英勇,指揮卓越,圓滿完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同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倍鸾Y束之前,美國又為戴安瀾頒發了由杜魯門總統和史汀生陸軍部長簽署的授予勛章的榮譽狀,圖12為新任美國總統杜魯門與中國駐美大使顧維鈞交談,戴安瀾的事跡也是話題之一。杜魯門榮譽軍功勛章嘉獎令說:“戴安瀾少將作為中國陸軍第200師師長,在1942年緬甸戰役中建有豐功偉績,聲譽卓著。戴將軍出色地繼承和發掘了軍事行動之最佳傳統,為他自己和中國陸軍建樹了卓越的聲譽。”
中國大陸十年動亂,戴將軍英名蒙冤,戴家大兒子同濟大學建筑系戴復東教授成了紅衛兵沖擊對象,其先父所遺留下來的各種勛章及嘉獎令,均被視為“變天賬”。復東曾想把這些至為珍貴的紀念品放進墻洞或埋在地下,可是形勢嚴峻、緊張,藏在哪里都躲不過紅衛兵的眼睛。唯一的辦法,只有自己銷毀!戴復東敲碎這些珍品然后扔進河里時,熱淚滾滾而下,他的心碎了!為此很長一段時間,全家人無比內疚,內心難以平靜。1984年,戴復東有幸作為哥倫比亞大學的訪問學者赴美國考察一年半,并獲得首屆貝聿明華人獎學金。在美國,他念念不忘毀掉勛章的事,貝聿明鼓勵他為此給時任美國總統里根寫信,他決定一試。圖13為戴復東在美國與貝聿明大師在一起。戴復東反復斟酌,給里根寫了英文信,申請補發一張勛章照片和一紙榮譽狀存根復印件。作為依據,他在信中附了兩件東西,一件是有毛澤東主席親筆簽名的1956年頒發的烈士光榮紀念證的照片,一件是臺灣當局1975年發行的一套抗日英烈郵票。這套郵票共6張,其中一張面值為五元的印有戴安瀾將軍肖像。他封好信封,貼足郵票,便投進美國馬路邊的郵筒。信發出20天后,他突然收到一封信封上印有美國陸軍部字樣的掛號信。拆開來一看,里面有美國陸軍部副總參謀長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由他代表里根總統處理這件事。隨信寄來了硬殼綠色封面的榮譽狀和當年美國陸軍部的功勛檔案記錄復印件。信中還說,他已通知美國陸軍主持組織活動的司令,請再鑄造一枚軍團懋績勛章直接寄給他。
不久,由里根總統(圖14)批示美國陸軍部重鑄的懋績勛章送到了戴復東手中。本文圖2這枚勛章由戴家捐贈,現存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由三位美國總統親自先后簽署同一枚勛章,是愛國將軍戴安瀾的殊榮,也是世界頒獎史上絕無僅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