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名人熱心于植樹,留下了不少動人的趣聞佳話。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時,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在拉薩大昭寺周圍,以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柳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使后,大力倡導植樹造林,在柳江岸種了不少柳樹,并在一首自嘲詩中云:“柳州柳刺使,種柳柳江邊。”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出任杭州時,率民眾在西湖筑起一道長堤,蓄水灌田,并種上大量楊柳,這就是后來垂楊拂水、碧柳含煙的西湖“蘇堤春曉”。
晚清名將左宗棠出任西北時,倡導軍民在潼關至新疆的驛道沿途種植樹木,長達數千里。如今,這里古樹參天,翠郁青蔥,人稱“左公柳”。
愛國名將馮玉祥駐軍河南時,給官兵訂了一條紀律:“馬啃一樹,青杖二十,補栽十株。”駐軍徐州時,既抓練兵,又抓種樹,并作詩一首:“老馮駐徐州,山上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孫中山先生從小愛植樹,17歲從美國檀香山帶回一棵酸豆樹,親手栽在庭院內。他認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求樹藝”,強調“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有人說他“留心西學,有志農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