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不少柑橘產區發生了柑橘黑斑病,對果農收益和柑橘產業發展都造成了影響。柑橘黑斑病,又叫柑橘黑星病,該病由真菌引起,其有性階段稱柑橘間座殼菌,屬子囊菌亞門;無性階段屬半知菌亞門。以下介紹該病的為害情況及其防治技術。
1. 癥狀識別 主要為害果實,葉片受害較輕。果實被害后癥狀分黑斑型和黑星型兩種。黑斑型:發病初期為淡黃色斑點,后擴大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直徑1~3厘米,中央稍凹陷,上生許多黑色小粒點,為害嚴重時病斑可覆蓋大部分果面,在果實儲藏期間會發生腐爛、僵縮如炭狀。
黑星型:常發生在接近成熟的果實上,病斑初期為褐色小圓點,后擴大成直徑2~3毫米的圓形黑褐色斑,周圍稍隆起,中央凹陷呈灰褐色,其上有許多小黑點,一般只為害果皮,果實上病斑多時會引起落果。
2. 發病規律 病菌以子囊殼、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斑上越冬。翌年溫、濕度條件適宜時,病菌萌發繁殖,借風雨、昆蟲傳播。病菌發育溫度15~38℃,最適溫度在25℃左右,高溫有利于發病。通常在柑橘謝花后1.5個月內侵入幼果,7月底至8月初開始發病,8~10月份為發病高峰期。
春季高溫、多雨,晴雨相間的天氣發病重,果園管理粗放、受凍、樹勢衰弱、果實采收過晚有利于發病;健壯樹、幼樹發病輕。柑橘中的橘類,如早橘、本地早、南豐蜜橘、紅橘、椪柑,柑類的蕉柑,以及檸檬、沙田柚等品種發病較重。
3. 防治技術
①加強對柑橘樹體的土肥水管理,疏松培肥土壤,注意氮、磷、鉀肥的配合施用,促進樹體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
②對郁閉的果園、樹冠,進行間伐或大枝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③冬季進行清園,噴施45%石硫合劑結晶150~200倍液(或1~2波美度石硫合劑),結合剪除病枝、病葉,連同落葉、落果一起清出園外燒毀,以減少病源。
④在謝花(落花)后15天第一次噴藥,以后每隔15天左右噴藥1次,連續3次。藥劑可選擇以下任意一種:0.5∶0.5∶100波爾多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7%氫氧化銅(可殺得、冠菌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氧氯化銅(王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80%代森錳鋅(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世高)1200倍液。
⑤為防止果實儲運中繼續發病,果實要規范采收,輕拿輕放,避免產生新傷,運輸過程中要防擠傷、擦傷。另外,果實儲藏保鮮庫內應保持適溫5~8℃,相對濕度85%~90%,以盡量減輕病害發展。
(作者聯系地址:重慶市萬州區申明壩鳳仙路北京匯源重慶柑橘公司 郵編:40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