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玉米塘村一個叫老堰灣的山洼里,一群看似小黃牛的山羊正在歡快地奔跑、覓食,牧羊者是玉米塘村村民譚朝輝。譚朝輝說,這看似小黃牛的山羊是他從四川引進的南江黃羊。
南江黃羊被毛呈黃褐色,體型較一般山羊高大,原產于四川省南江縣,是經我國畜牧科技人員應用現代家畜遺傳育種學原理,采用多品種雜交方法人工選擇培育而成的我國第一個肉用山羊新品種。由于南江黃羊產肉性能好,肉質鮮嫩,蛋白質含量高,無膻味,曾被國家農業部和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管理委員會認定為我國目前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種。
2009年年底,譚朝輝投資30多萬元開辦了南江黃羊繁種場,從四川引進120多頭南江黃羊進行試養,但由于氣候條件等原因,這批羊僅3天時間就死亡了60多只。經過野三關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的技術指導,加上譚朝輝自己也不斷摸索求教,終于試養成功。通過不斷繁育,目前繁種場已有母羊90多頭、公羊12頭。譚朝輝租用了村辦林場1000多畝荒山,并種植30畝優質牧草,用于放牧的淡季喂養。羊群平時都放養在周邊的小山坡和灘圩邊,這些地方雜草叢生,是南江黃羊最好的覓食場所,潭朝輝采用“小雨照常放牧,中雨堅持放牧,大雨抓緊收牧,停雨立即放牧”和早出晚歸、晴天遠放的方法,節省了飼養成本,同時在母羊繁殖季節、公羊配種高峰期,適當補充精料,每天喂養黃豆、麥麩,以保證其生長、繁殖的營養需要,商品羊在出欄前2個月內進行集中催肥,提高了養殖效益。
(作者聯系地址: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將軍路128號 郵編:44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