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晾曬法進行的柿餅加工,不但費工費時,還受天氣影響,生產效率低,產品衛生差;而采用烘房烘烤與塑料薄膜晾曬相結合的交替烘烤法,可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和柿餅質量。
一、工藝流程 選果→去皮→擺盤→入烘房→熏硫→第一次烘烤→出房回軟揉捏、晾曬→第二次烘烤→回軟、整形→堆捂→晾曬→出霜→包裝成品。
二、工藝要點
1. 選果。選橫徑大于5厘米、成熟后肉質尚硬、無病蟲害、無損傷、含糖量高、無核或少核的大果。
2. 去皮。將柿果清洗干凈,擰掉果柄,摘去萼片,然后去皮。去皮要薄,不要過多傷及果肉,除了允許柿蒂周圍保留寬度小于0.5厘米的皮外,其他部位不能留有殘皮。
3. 擺盤、入烘房。果頂朝上逐個擺放在烤盤上,果距0.5~1厘米,擺滿后送入烘房,再放在烤架上。
4. 熏硫。采用按烘房容積5克/米3的硫磺燃燒熏蒸,時間2~3小時,這樣不僅能正常脫澀,而且能有效地防止長霜,成品也符合食品衛生標準。
5. 第一次烘烤(脫澀、軟化)。在熏硫時就要點火升溫,盡快使烘房溫度上升至37~43℃,并保持48~72小時至柿果基本脫澀變軟、表面結皮為止。烘烤期間要定期通風排濕,使烘房內相對濕度保持在50%左右。
6. 回軟揉捏,晾曬。柿果從烘房中取出后放在干凈陰涼的地方冷卻回軟1夜,經揉捏后將烤盤與柿果一起放在干凈向陽、空氣流通的場地上,用0.02毫米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覆蓋,正常天氣下晾曬48~72小時。晾曬時每隔1~2小時將薄膜面翻轉1次,并抖掉薄膜面上的水滴(不下雨天氣,柿果可晝夜放在室外)。要均勻捏柿果,使果肉柔軟,并初具扁平形狀,但切勿捏破果實。
7. 第二次烘烤(脫水、干燥)。此次烘烤溫度應控制在50~55℃,時間12~16小時。烘烤過程中必須適時通風排濕,倒換烤盤。烘到果肉顯著收縮且質地柔軟,用手容易捏扁變形時為止,或當柿果含水量降到30%左右時停止烘烤。
8. 散熱回軟,捏餅成形。烤盤與柿果一起從烘房取出,放在干凈陰涼通風處散熱回軟1夜,再將柿果逐個捏餅成形。
9. 出霜、整形。出霜要在容器中堆捂3~7天再在室外晾曬3~5小時,如此反復交替進行幾次才能出霜。柿果堆捂時以單層放置為好。在容器內,柿餅的表面相對比較干燥,真菌不易滋生繁殖。
10. 包裝。可分為0.5千克和1千克1包的包裝,以適應消費者要求。包裝后置于干燥處儲藏。
三、注意事項
1. 柿餅要大小均勻,邊緣厚且完整,不破裂,萼蓋居中,柿霜以厚且呈白色為好。
2. 柿餅手感軟黏潮濕,不脫霜,少核。
3. 口感軟黏而甜,無澀味,口嚼無渣或少渣。
4. 一般出柿餅率為25%~30%。
5. 產品裝袋后必須放到干燥地方儲藏。
(作者聯系地址:遼寧省遼中縣中心街165號 郵編:1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