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位于高緯度的北方寒地稻作區(qū),水稻年種植面積1.87萬公頃,近幾年來推廣水稻超早播旱育大苗栽培技術,使水稻產(chǎn)量和質量大幅度提高,經(jīng)濟效益顯著。現(xiàn)將該項技術介紹如下:
一、育苗前準備
1. 秧田選擇。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質疏松的中性或偏酸性地塊做育秧田。秧田要長期固定,連年培肥。
2. 整地做床。夏、秋季備足苗床土,并過篩、曬干、苫好待用;秋季支好大棚架或將大棚底座埋好;秋整地做床時,先清除根茬、亂葉,再淺翻8~10厘米深,打碎坷垃,施腐熟農(nóng)家肥8~10千克/米2,整平待用。
3. 床土配制。按20米2苗床施用過篩后經(jīng)無害化處理的農(nóng)家肥50千克(按使用說明書加適量壯秧劑與備好的過篩旱田土130千克,充分混拌均勻),配成營養(yǎng)土。
4. 秧盤選擇。采用塑料缽體秧盤,缽體孔深≥2厘米,上孔徑≥2厘米,下孔徑≥1厘米。
二、品種選擇
選擇適合當?shù)胤N植并經(jīng)國家或省級審定的晚熟優(yōu)質水稻品種,第一積溫區(qū)可選擇松粳9號等品種,第二積溫區(qū)可選擇松粳6號等品種,第三積溫區(qū)可選擇五優(yōu)稻3號、龍粳14等品種。不要選擇太過晚熟的品種,以防水稻貪青晚熟。
三、種子處理
1. 曬種選種。浸種前選擇在背陰通風處,將種子攤成2厘米厚,晾曬1~2天,每天翻動3~4次。用25千克清水加6千克鹽配成的鹽水選種,1次可選出20千克種子。撈出秕谷后,還要用清水沖洗種子。
2. 浸種消毒。每100千克種子用25%咪鮮胺25毫升在室溫下浸種消毒5~7天,每天攪拌1~2次。
3. 催芽。將浸好的種子在30~32℃條件下破胸。當種子有80%左右破胸時,將溫度降到25℃催芽,并經(jīng)常翻動。當芽長1厘米長時,將溫度降到15~20℃后涼芽6小時左右待播。
4. 播種。于3月25日至4月1日,按8~12千克/公頃的用種量進行人工撒播或用播種器播種。每缽孔播2~3粒種子,用過篩無草籽的疏松沃土蓋嚴種子,覆土厚度0.5~1厘米。澆透水后在床面平鋪1層地膜,再扣上小棚膜,棚高≥35厘米,最后扣大棚膜,并將膜四周壓緊,用土培嚴,大棚膜上還要拉好防風帶,待苗出齊后立即撤掉地膜。
四、秧田管理
1. 溫度管理。播種至出苗期要密封保溫;出苗至1.5葉期,開始通風煉苗,溫度保持25~28℃,最低不能低于10℃;秧苗1.5~3.0葉期,逐步加大通風量,溫度控制在22~25℃;秧苗3.0~5.0葉期,加大通風量,溫度控制在20~22℃;移栽前五天全揭膜,自然煉苗。
2. 水分管理。在秧苗2葉期前如早晨葉尖無水珠要補水,床面有積水時需及時晾床。秧苗2葉期后,如床土出現(xiàn)干旱應于早、晚澆水,要一次澆足澆透。揭膜后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shù),但注意不能將水灌上床。
3. 追肥管理。秧苗2.5葉期如發(fā)現(xiàn)脫肥,用硫酸銨1.5~2.0克/米2、硫酸鋅0.25克/米2,稀釋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灑,噴后及時用清水沖洗葉面。起秧前6小時撒施磷酸二銨150克/米2或三料磷肥250克/米2,之后用清水洗苗。
4. 病蟲防治。苗期病害主要有惡苗病和立枯病。惡苗病可通過浸種消毒來防治。立枯病可在秧苗1.5葉期用福美雙、噁霉靈等藥劑苗床噴霧。為有效防治潛葉蠅,在起秧前一二天用吡蟲啉類或啶蟲咪類藥劑對苗床噴霧,帶藥下田。
5. 苗床除草。在秧苗1.5~2.5葉、稗草2~3葉時每畝用10%氰氟草酯60~80毫升進行莖葉噴霧防治稗草。
五、本田管理技術
1. 嚴格整地。以翻1年松旋2年為周期進行耕翻地。5月上旬放水泡田。采取旱整地與水整地相結合,旱整地要旱耙、耙平、整平塹溝,結合泡田打好池埂;旋耕田只做水整地,要在插秧前3~5天進行,做到整平耙細。
2. 適期插秧。秧苗6.0~6.5葉期,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3℃時開始插秧,我市為5月20~25日;插秧規(guī)格一般采用30~40厘米×16.7~20厘米,插秧深度為2厘米。
3. 測土配方施肥。通過測試土壤的供肥能力,按目標產(chǎn)量的需肥量進行施肥。采用“前重、中穩(wěn)、后促”的施肥方法,確保水稻早發(fā)、中穩(wěn)、后期不脫肥早衰。具體做法:施農(nóng)家肥30~45噸/公頃,三四年輪施1次,施純氮100~120千克/公頃,前、中、后期的施用比例分別為50%~65%、15%~20%、20%~30%。氮、磷、鉀施用比例為1∶0.5∶0.3。氮肥總量的50%~65%、磷肥總量的100%,鉀肥總量的50%~80%,做底肥在翻后旱耙前施入;返青后追蘗肥為氮肥總量的15%~20%,在水稻倒2葉展開時,追穗肥為氮肥總量的15%~25%和剩余的鉀肥,如遇水稻長勢過旺或低溫、多雨或發(fā)生病害時,穗肥只施鉀肥;齊穗期追施粒肥為氮肥總量的5%,但要注意發(fā)生貪青晚熟地塊不施粒肥。
4. 科學管控水分。插秧后返青前灌2/3苗高的水;有效分蘗期灌水3厘米深(增溫促蘗),9月初撤水;有效分蘗終期前3~5天排水曬田,曬5~7天后恢復3厘米水層;孕穗至抽穗前,灌4~6厘米深活水;抽穗揚花期,灌5~7厘米深活水;灌漿至蠟熟期間歇灌水。在水稻減數(shù)分裂期遇到17℃以下低溫時,灌水10~15厘米深護胎。
5. 本田除草。水稻本田除草應選用安全性好的除草劑。防治稗草宜選用禾大壯、苯噻草胺、二氯喹啉酸,防治闊葉雜草宜選用吡嘧磺隆、芐嘧磺隆,防治三棱草等莎草科雜草選滅草松、2-甲·滅草松等藥劑進行適時適量用藥。
6. 病蟲害防治。水田蟲害主要有潛葉蠅、負泥蟲和二化螟。防治潛葉蠅,一是在苗床用藥,帶藥下田;二是對未帶藥下田的地塊,在水稻插秧后開始返青時選用吡蟲啉、啶蟲咪類藥劑進行葉面噴霧。防治水稻負泥蟲,可在清晨有露水時,用掃帚將幼蟲掃落于水中。防治水稻二化螟,可于7月中旬將氟蟲腈或氟蟲腈與三唑磷、殺蟲雙、蘇云金桿菌乳劑等藥劑混用。防治稻瘟病,應以預防為主,避免過量施用氮肥,即對葉瘟未發(fā)病或發(fā)生較輕地塊可用咪鮮胺、三環(huán)唑類藥劑進行田間噴霧防治;對穗頸瘟在水稻始穗期、齊穗期各噴施1次咪鮮胺和三環(huán)唑類(高含量)藥劑防治,并注意噴藥時間宜在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3點以后進行,以免影響水稻受粉。
(作者聯(lián)系地址:黑龍江省寧安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郵編:15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