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近日考察夏糧和春耕生產時指出,奪取夏糧豐收,實現全年糧食穩定發展目標,對于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至關重要。他強調,今年春管春播動手早、行動快、措施實,夏糧再獲豐收有條件,早稻生產開局良好,春耕備耕進展順利。但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也要高度重視,對可能出現的不利氣候條件、對農資價格高位運行可能帶來的影響都不可低估。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繼續抓好春季和全年農業生產。一要堅持糧食穩定發展目標不動搖,一季一季抓好落實,力爭夏糧增產、早稻增產、秋糧穩定,鞏固糧食發展的好勢頭。二要堅持抗災奪豐收不放松,牢牢繃緊抗災減災這根弦,強化監測預警,適時啟動應急響應,大力推進科學抗災,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三要堅持科技興糧創高產,推進糧食高產創建上層次、上水平,組織專家分區域、分作物、分季節、分災種制定技術方案,開展技術指導,因地、因時落實好關鍵技術,促進先進適用技術到田到戶。四要堅持落實政策鼓干勁,不斷發出重農抓糧的信號,最大程度發揮政策的激勵效應。五要堅持轉變作風求實效,以實干興農、以實干強農、以實干富農。
農業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切實抓好小麥中后期病蟲防控
隨著近期氣溫回升和降水增多,小麥病蟲害呈快速發展態勢。為了加強小麥病蟲防控工作,農業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農業部門認真貫徹國務院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落實防控責任,加強監測預警,強化措施落實,搞好指導服務,大力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有效減輕病蟲危害,全力以赴奪取夏糧豐收。
通知指出,加強監測預警是科學防治病蟲害的基礎。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系統調查和大田普查,準確掌握病蟲發生動態,特別是對小麥赤霉病,要及時會商分析,明確重點防控區域和最佳防治時間,及時發布病蟲發生信息和防治技術,指導農民適時開展防治。
通知強調,要切實抓好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針對小麥條銹病、赤霉病、蚜蟲、吸漿蟲、麥蜘蛛“兩病三蟲”,抓好“一噴三防”補助政策落實,大力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小麥條銹病防治要全面落實“帶藥偵查、發現一點、防治一片”措施,小麥赤霉病要堅持“主動出擊、預防為主”的防治策略,全面落實預防措施,小麥吸漿蟲、穗期蚜蟲和麥蜘蛛等病蟲重發區要結合“一噴三防”,采取集中防治。
各地農業植保機構要加強防控技術的宣傳、培訓和指導,提高農民群眾科學防控水平。在關鍵防治時期,在病蟲重發區要組織農技人員進村入戶、包片蹲點,面對面、手把手指導農民及時防治病蟲。要通過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向農民宣傳病蟲害知識和防治技術,幫助群眾解決遇到的技術問題,確保防控工作取得實效。
南方早稻育插秧
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目前早稻移栽正在我國由南向北展開,盡管早稻育秧前期受低溫陰雨影響,但3月下旬以來光溫條件適宜,秧苗長勢好于上年。要進一步加強秧田管理,培育壯秧,確保栽插質量;已移栽的地區要加強大田管理,促進水稻平衡生長,為高產奠定基礎。
一、加強秧田管理,培育壯秧。要抓住晴天灌水后揭膜通風煉苗,旱育秧秧床應邊揭膜邊灑水或灌水,遇雨天要做好清溝排水,做到雨住田干,塑造旱育秧強根優勢。在煉苗后勻施苗肥,一般每畝秧田施用尿素4~5公斤,拌磷酸二氫鉀1~2公斤,在移栽前4~5天勻施起身肥,一般每畝秧田施用尿素4~5公斤。在移栽前2~3天,畝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50克,加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克對水30公斤噴施,防治稻瘟病和稻飛虱。
二、增加基本苗,爭取多穗高產。油稻稻三熟制地區或延遲栽插的早稻,本田營養生長期短,移栽時要增加栽插密度,保證足夠的基本苗數。一般每畝要栽插2萬穴以上,爭取以多穗獲得高產。
三、加強栽后管理,促進水稻平衡生長。根據基本苗數、栽插密度、秧苗生長狀況以及栽插后的天氣變化等,加強分類管理,采取活棵后輕露田、早追分蘗肥等肥水管理措施,促早發。一是栽插后天氣晴好,尤其是基本苗不足、秧苗素質差的田塊,應適當增施分蘗肥,以增加分蘗苗數和提高分蘗成穗率。二是栽插后遇低溫陰雨,要灌水護苗,適當推遲施用分蘗肥,以增強水稻抗低溫的能力。三是雜草發生不嚴重的田塊,不施用除草劑,采用人工除草,以避免除草劑抑制水稻生長。
以上摘自《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