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哇哇… ”透出燈光的小茅屋內,傳出了嬰兒降世的啼哭。新生命的聲音,劃破了漆黑的夜空,又傳到了巡更人的耳中。巡更人孫達成驚喜萬分,他顧不上敲梆,急急匆匆地跑向自家的茅屋。
1866年11月12日,這位剛誕生的嬰兒,就是后來領導中國人民推翻清王朝統治,在東方建立起第一個共和國的臨時大總統——孫中山。
孫中山7歲時進私塾讀書,背誦《三字經》《千字文》等中國古書,同時認真練習寫毛筆字。
孫中山喜愛顏真卿的字,更喜愛他這個人。顏真卿是一位偉大的書法家,字,端正勁美,氣勢雄厚;人,耿直,有正義感。安史之亂爆發后,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他英勇抗擊叛亂者,最后壯烈犧牲。顏真卿的愛國情懷深深地感動著幼小的孫中山。
孫中山練習顏體,更向顏真卿學習做人。小時候的一天,孫中山看見媽媽正在給姐姐纏足,姐姐痛苦得直流眼淚。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后來領導辛亥革命,當上了臨時大總統,他首先廢除的就是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
“博愛”,是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的理想。孫先生認為,“博愛”就是最大范圍的愛,最廣泛的愛,最普遍的愛,這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境界。
瞧,他書寫的“博愛”“精誠篤愛”“天下為公”諸墨跡,均為潛心書寫、一筆不茍之楷書,無不端莊厚重、磅礴大氣,讓我們讀了肅然而生一股欽敬之情。
從孫先生的作品中,不但看到了他書法的典雅精妙,寬博厚重,而且也能從中領略到孫中山獨特的人格魅力。
這就是偉大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博愛”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