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1.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2)01-0028-01
雞體噴霧消毒技術是按照一定的操作規程,將消毒藥霧化后直接噴到雞體上,用以殺滅或減少雞體和雞舍用具及空氣中的各種病原微生物,以達到防止疾病發生的目的。采用雞體噴霧消毒可以凈化雞舍環境,殺滅雞體上的病原微生物,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發生,降低雞只的發病率及死亡率。現將雞體噴霧消毒技術進行簡要的介紹,供參考。
1 雞體噴霧消毒的優點
雞體噴霧消毒可以殺死或減少雞體和雞舍內空氣中的病原微生物,同時可以沉降空氣中的塵埃,保持舍內空氣清凈;夏天采用雞體噴霧消毒還可以起到防暑降溫的作用;噴霧消毒對預防禽類的傳染病能起到一定作用,尤其是可較好預防病毒性傳染病如雞新城疫和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細菌性傳染病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的發生。
2 消毒藥物的選擇及使用
(1)要選擇正規廠家的消毒藥,消毒藥的標簽上要標明藥品的批準文號、執行標準、生產廠家、廠址、生產日期、有效期、聯系電話、產品合格證等。
(2)帶雞消毒所使用的消毒藥應無毒、無害,刺激性和腐蝕性小。消毒藥能通過雞的皮膚吸收導致雞只慢性中毒,能使雞蛋、雞肉品質下降者應禁止使用;消毒藥惡臭味濃或刺激性較大者要慎用;一般的氯制劑、醛制劑、過氧乙酸、高錳酸鉀、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類消毒劑在正常濃度下使用腐蝕性都比較小,使用比較安全。
(3)消毒藥液的濃度和劑量一定要掌握準確,濃度過低會影響消毒效果;濃度過高會對雞只的呼吸系統造成刺激。進行帶雞消毒,在育雛期可用0.1%的過氧乙酸,育成期和成雞用0.3%~0.4%的濃度。消毒效果較好的常見消毒藥有:季銨鹽類(強力菌毒殺)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對細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碘制劑類(碘伏)有較強的氧化能力,對病毒有較好的殺滅作用;復合醛類(戊二醛)對細菌和病毒均有較好的殺滅作用。配制消毒藥液時可根據雞舍大小估算用量,一般以每立方米雞舍用50~100mL消毒液為宜。不同季節進行帶雞消毒時消毒液的用量不同,溫度高時用量偏多、溫度低時則偏少。
(4)不同類型的消毒劑要交替使用,避免產生抗藥性,以保證消毒殺菌效果。若長期使用同一種消毒劑,不僅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而且消毒劑濃度越用越高,會對雞群造成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消毒藥要交替使用,這樣能保證在較低濃度時就能起到消毒殺菌效果。
(5)注意消毒時的溫度和濕度。溫度高低、濕度大小與殺菌效果成正比,溫度高殺菌效果好,溫度每提高10℃,殺菌效果可增加1倍,但不能超過45℃。此外,消毒時間的長短對消毒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消毒時間長短取決于傳染病的性質以及消毒藥的種類和濃度。
3 帶雞消毒方法
(1)做好雞舍環境衛生工作。消毒前應先清掃雞舍污物,保證雞棚、雞籠、地面、墻壁及雞舍用具的清潔衛生,以提高消毒效果和節省消毒液的用量。
雞舍環境中雞體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灰塵等會妨礙消毒藥物與病原微生物的接觸,直接影響消毒劑作用效果,所以在消毒前要徹底清掃雞舍環境,保證消毒效果。
(2)帶雞消毒時一般在晴天進行較好,雞舍內的溫度控制在22~25℃為宜。一般選用市售的自動噴霧裝置或農用小型背包式噴霧器進行噴霧消毒,消毒藥液要現用現配。消毒時噴口不能直射雞群,噴頭距雞體50cm左右為宜,邊噴邊勻速走動,消毒液呈霧狀(霧粒大小80~120μm)均勻散落于雞體、地面、籠具等,以雞只羽毛微濕為宜,防止呈水滴狀。雞舍溫度較高時,可放慢噴霧速度,延長消毒時間,以降低舍內溫度;溫度較低時,應加快噴霧速度,縮短消毒時間,減少應激。一般按照“由上至下、由里向外”的順序消毒,即先棚頂、墻壁、籠架,最后地面;雞舍由里向外,從進風口向排風口,防止留死角。
(3)及時換氣、注意保溫。由于噴霧造成雞舍、雞體表潮濕,消毒結束后要及時開窗通風,使其盡快干燥。此外,雞舍要保持一定的溫度,特別是育雛階段的噴霧,要將舍溫提高3~4℃,避免雛雞受冷扎堆而壓死。
4 帶雞體消毒的注意事項
(1)雞在接種活疫苗的當天和接種前后各1d應停止噴霧消毒。
(2)注意雞舍內的通風換氣,尤其是對50日齡以內的雛雞(不低于10日齡),在通風不良的情況下不可噴霧,以免藥物刺激呼吸系統引起炎癥。
(3)消毒藥液要現用現配,配制高濃度的、腐蝕性較大的消毒藥液時要戴防護手套。在噴霧時要戴口罩,注意自我保護,以減少刺激。
(4)帶雞消毒全年均可使用,一般情況下每周消毒1~2次,春秋季節疫情常發時可增至每周3次,發生疫病時可每天帶雞消毒1~2次,也可根據雞舍污染情況而定;消毒前要先清掃雞舍,噴霧消毒時雞群密度不宜過高,以防擠壓踩死;噴霧消毒時若雞群處于緊張、驚嚇狀態下,可設法讓雞群逐漸適應,不可強行實施。
收稿日期:2011-11-10
作者簡介:孫 禮(1984-),男,遼寧義縣人,助理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工作,(電話)13188147654(電子信箱)zhangju8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