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孝全
(四川省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 四川 宜賓 644000)
高脂血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早期常無癥狀,積極而有效的控制血脂于實驗室檢查正常范圍內,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減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筆者在2009年3月~2012年3月采用自擬調脂湯治療本病80例,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均為本院的門診及住院患者,共160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2組。其中治療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齡35~74歲,平均53.2歲;病程9月~11 a,平均24個月;治療組中混合型高脂血癥(TC與TG均高于正常)27例,高膽固醇血癥(僅TC高于正常)20例,高甘油三酯血癥(僅TG高于正常)19例,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者12例。對照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齡34~75歲,平均52.9歲;病程10個月~12 a,平均23個月;對照組中混合型高脂血癥(TC與TG均高于正常)26例,高膽固醇血癥(僅TC高于正常)23例,高甘油三酯血癥(僅TG高于正常)19例,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者12例。2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治療前血脂水平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的有關診斷標準,選定原發性高血脂癥患者,停用其它治療高血脂的藥物,經過飲食宣教2~4周,檢查血漿總膽固醇(TC)≥5.7 mmol/L,或血漿甘油三酯(TG)≥1.7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男性≤1.04 mmol/L,女性≤1.17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64 mmol/L者。
1.3 排除標準 (1)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及對本藥過敏者。(2)急、慢性腹瀉患者。(3)繼發性高脂血癥者。(4)半年內曾患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嚴重創傷、或重大手術后患者。(5)由藥物引起的高脂血癥及純合子型高膽固醇血癥患者。(6)正在使用肝素、甲狀腺治療藥和其他影響血脂代謝的患者及近2周曾采用其他降脂措施的患者。(7)合并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8)凡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定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2.1 治療組 采用自擬調脂湯治療,處方:決明子15 g,丹參20 g,三七10 g,生山楂20 g,澤瀉20 g,何首烏15 g,黃精20 g,蒼術10 g,茯苓20 g,黨參15 g,黃芪20 g。每日1劑,水煎3次后混合濃縮為300 mL分3次口服。
2.2 對照組 采用地奧脂必泰(地奧九泓制藥廠生產)治療,每次0.24 g,每日2次,口服。
2組均以30 d為1個療程,2療程后統計療效。治療期間停用其他影響脂質代謝的藥物。
3.1 觀察方法 用藥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指標:血脂: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安全指標:肝功能、腎功能、血糖。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統計學軟件,數據用(±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統計。
4.1 療效標準 參照衛生部2002年頒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中的有關療效標準擬定。顯效:符合以下任意一項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TC-HDL-C/HDL-C下降≥20%;有效:符合以下任意一項者,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上升≥0.104~0.26 mmol/L,TC-HDL-C/HDL-C下降≥10%~20%;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4.2 治療結果
4.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1
4.2.2 2組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比較 見表2
2組 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比較( ±s )

2組 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比較( ±s )
組別n時間TCTGHDL-CLDL-C治療組80治療前6 97±1 451 99±1 271 16±0 373 76±1 27冶療后5 67±1 07??1 57±0 73??1 19±0 53?3 11±0 74??對照組80治療前6 73±1 101 88±0 571 18±0 463 53±1 20冶療后5 61±1 09?0 64±1 38?1 16±0 573 21±0 62??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4.2.3 2組不良反應比較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所有病例均無明顯不良反應,肝功能及腎功能,血糖在2個療程后復查均未出現異常。
高脂血癥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始動因素,能引起冠心病、腦卒中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本病應屬于中醫學痰濕、眩暈、血瘀等范疇,多以體型肥胖之人多見,中醫學理論認為,其發病有其內因和外因,內因為臟腑虧虛,肝、脾、腎等臟腑的功能失調,氣血津液生成與輸布發生障礙,水濕不化,痰濁內生;外因為情志失調,肝失疏泄,或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厚味,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水谷精微不歸正化,變生痰濕脂濁,痰濁流于脈中,阻礙氣機,氣滯血瘀,痰瘀互結而發為本病。故因虛致痰,因痰致瘀,痰瘀互結應為本病發病的主要病機,故其治療上當滋養肝腎,健脾化痰利濕,活血通絡為其治療關鍵。自擬調脂湯中,黨參、黃芪益氣,氣旺則血行,黃精補虛損,安五臟,何首烏滋補肝腎,三七、丹參活血化瘀,山楂消食化積、活血化瘀,蒼術、茯苓、澤瀉健脾化痰利濕、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諸藥合用,切中病機,而有滋補肝腎,健脾化痰利濕、活血化瘀之作用。據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決明子含大黃酚、胡蘿卜素等,具有致瀉作用,并有降壓、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首烏能防止TC在肝內沉積,防止脂質在血清中滯留和滲透至血管內壁,從而有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2];山楂能防止TC的吸收并加快其清除過程;黃精水煎液和乙醇提取物拌合飼料喂高脂血癥大鼠,能顯著降低實驗大鼠的血清TC及TG含量[3],澤瀉能抑制外源性TC、TG的吸收和內源性TC、TG的合成,并能影響血脂的分布、運轉和清除[4];丹參能使家兔的主動脈粥樣斑塊形成面積明顯減少,血清TC、TG和HDL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5]。本組觀察表明,自擬調脂湯切中病機,療效可靠,在臨床使用中未發現明顯的肝腎功能損害等副毒作用。且調脂湯藥性平和,能適合較長時間服用,本方從因論治,內調臟腑、理氣血、化瘀濁,加之藥物本身所具有的降脂、調脂作用,故療效較明顯。值得進一步探索。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2002:16~86.
[2]張永歡,李枝杰.高脂血癥的中西醫結合治療[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1,1(1):107~115.
[3]張融瑞,仇建明,馮群先,等.黃精的幾種不同溶劑提取物對大鼠的高脂血癥的作用[J].江蘇中醫,1988,(7):41.
[4]史大卓,馬曉昌,高修安.活血化瘀方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概況[J].中醫雜志,1995,36(7):343.
[5]孟振行,朱甫祥,韓彩麗,等.丹參對家兔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預防作用的研究[J].心肺血管雜志,1995,14(2):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