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兢
林建海:純正“中國林”IMF大管家
◎韓兢
2012年3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了一個震驚的消息,任命林建海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秘書長。
這位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器重的員工正是一名地道的中國人。他是浙江溫州樂清磐石人。從小古鎮,到北京,再到華盛頓,他的路正越走越寬。現在的他,已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里面職位最高的中國籍雇員之一。

大概2個月前,IMF在當地媒體上刊登招聘秘書長公告。林建海也申請報名了。這個時候的林建海已經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里職務最高的中國人之一,他是副秘書長。而除了IMF的內部人員外,
還有外面的專業人士來應聘,競爭十分激烈。在經過三輪面試,層層淘汰后,林建海接到了總裁拉加德的電話。
“她說祝賀我當選,我覺得這是對我最大的信任。”林建海說道。
林建海說,他當選秘書長后,今后主要的工作就是為IMF旗下187個成員國充當“聯絡員”的工作,目前他已經在制定部門的工作計劃。
在IMF工作了這么久,從最初的雇員到目前的秘書長,林建海說,只是覺得工作逐漸做到這一步了,很自然地就該去申請報名了,“自己只是一步一步慢慢走上了臺階”。
獲任秘書長的消息傳開后,所有的人都認為林建海會開派對慶祝。出人意料,林建海對記者說:“我們秘書處的同事買了一個大蛋糕,開了香檳,大家在辦公室里為我小小地慶祝了一下,僅此而已。”而他的家人得知這個喜訊后,都非常開心。可是林建海實在太忙,和家人也只是吃了頓飯,一桌子的溫州菜,算是慶賀。林建海的妻子也是溫州人,他們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已從英國劍橋大學畢業并參加工作,小女兒今年念初一。
對溫州樂清磐石古鎮的記憶,林建海一直很清晰。他說,小時候很苦,放學了總要幫家里干農活,但是他卻很感激這段經歷,“這里有一種回歸自然的完整感。”而幼時在田間的經歷,在他后來工作中竟也有幫助。當他作為IMF官員到菲律賓考察該國經濟時,菲國官員都納悶:這位國際官員怎么對水稻插秧這么熟悉?
他依然記得考上初中后,無比自豪的心情。他說,小學升初中,鄉里百來人才近十人考上柳市中學,有幸考上初中的他興奮不已,發現學校也很漂亮。1973年,林建海高中畢業,高中母校留他當了一名初中英語老師。
1974年,他獲得了被推薦上大學的機會。在獲得杭州大學的面試通知的三周后,北京外貿學院的招生老師也來了。他們從杭大老師那里了解到林建海的英語成績后,連面試環節都省了,見面只問了一句:畢業后愿意到遙遠的地方工作嗎?他答:越遠越好。
林建海被錄取了,順利走入這所隸屬外貿部的全國重點高校。三年半學習結束后,通過出國考試,林建海又脫穎而出。1981年,他踏上赴美求學之路。他先在加州伯克利大學學習,1983年轉到后在美國一家投行工作。

1989年,那時林建海34歲,事業有成,但他卻厭倦投行工作的應酬。這一年,IMF組織向全球招聘20位雇員,林建海試著向這個國際上著名的機構投“敲門磚”。20個職位,應征的都是世界著名大學的經濟學博士。1200人報名,其激烈程度比得上國內擠獨木橋的“國考”。經過初試的導師推薦、3個小時的筆試,最終僅有100多人進入面試。
當時面試林建海的面試官是亞洲太平洋部門的副主任。他告訴林建海:“你很有潛力,未來可以成為很好的雇員。”后來這位面試官,成了IMF的副總裁。而他看中的林建海,也果然沒讓他失望,順利通過IMF的2年試用期,成為永久雇員。林建海說,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增長,目前在IMF工作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有90多人,其中永久雇員就有50多人。
世界上哪個角落發生經濟危機“火情”,哪里就會有“救火員”IMF的出現,向發生經濟“火災”的國家提供資金援助。IMF2600名職員,個個頭頂著名牌大學博士生的光環,工作能力非常強,為全球經濟體系“出謀劃策”。林建海雖在國外多年,但英語畢竟不是他的母語。為了更快地融入這個國際組織,他經常要向同事學習,而從他們的文章中汲取漂亮的英文語句就是一個途徑。他覺得,在西方環境里,東方人需要克服性格中的拘謹和靦腆,在IMF這樣的場合開會發言,鍛煉出他西方式的敏捷加東方人簡明扼要的語言風格。
面對身處借貸風波中的溫州,林建海坦言,自己在美國也獲悉一些溫州民間借貸風波的情況,自己是研究宏觀經濟,對溫州本地的金融改革不能給出什么客觀性意見,但是他覺得無論是從事經濟工作還是其他企業工作,有一個道理不會變,那就是踏腳實地,“溫州的企業也如此,總是要從小企業到中企業到大企業,妄想一口氣變成大企業是不能持續的。”
如今林建海的爸爸媽媽依然在國內,他的姐姐林建平也在老家。林建海每兩年就要回一次老家看望爸爸、媽媽和姐姐。每次回國他都會花很多時間到處周游,只是故鄉不停發展經濟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讓他擔憂。
而林建海每次回老家探親的時候,都會經常被當地的記者“打擾”。而記者有時候問的不會是國際經濟危機,也不是金融投資,而是一些瑣碎的社會問題。
記者會問起他對當代大學生的建議,他說,有條件的話,大學生最好能讀到碩士畢業,這樣掌握的知識才會比較系統,然后學習一定要努力,同時要盡量選修多學位。大學期間只學一門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說完了這些話,林建海還很謙虛而有所顧慮地說:“這些可能都是我們老一輩的想法,年輕人可能不喜歡聽吧?”
摘自《錢江晚報》20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