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超,張麗芬,蔡永建,繆衛東,雷東寧,余 松,喬岳強
(1.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地震大地測量重點實驗室),湖北武漢430071;2.武漢地震工程研究院,湖北武漢430071)
重慶羊頭鋪水庫誘發地震分析研究*
吳建超1,2,張麗芬1,蔡永建1,2,繆衛東1,2,雷東寧1,2,余 松1,2,喬岳強1,2
(1.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地震大地測量重點實驗室),湖北武漢430071;2.武漢地震工程研究院,湖北武漢430071)
通過實地調查并結合前人研究成果,綜合分析了羊頭鋪水庫區的地質構造背景、地震活動性及水文地質條件等。在此基礎上,應用構造類比法和概率預測法對羊頭鋪水庫誘發地震的可能性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庫區南段有發生水庫誘發地震的可能性,發生MS1.0~3.0地震的概率約為0.19,誘發最大地震強度為MS3.0左右。而庫區北段有發生MS1.0地震的可能性,發震概率僅為0.03。
羊頭鋪水庫;構造類比法;概率預測法;水庫誘發地震
羊頭鋪水電站位于重慶市彭水縣保家鎮羊頭鋪鄉郁江上游1.6 km處,為河床式水電站。設計重力壩高44 m,壩長235 m,正常蓄水位247 m,水庫總庫容1.44×108m3,屬Ⅲ等中型水庫。該水庫的興建對郁江下游防洪、減淤及水資源開發利用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①國家電力公司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2000.重慶市澎水縣羊頭鋪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報告.。
水庫蓄水誘發地震活動的研究一直被地學界所重視,人們對水庫誘發地震的研究已有超過60年的歷史。目前,國內外已有140余座水庫誘發了地震,其中我國就有24例水庫誘發地震事件 (王建平,2010;Gupta,2002)。水庫誘發地震對水庫工程設施能產生不同程度的破壞,并能引發嚴重的次生災害 (吳建超,2009)。羊頭鋪水庫于2008年開始設計建設,水庫蓄水后是否會誘發地震,誘震的震中、強度及其對庫周環境的影響等與電站水庫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因此,分析研究羊頭鋪水庫的誘發地震問題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分析羊頭鋪水庫區地質構造背景、地震活動性及水文地質條件等資料的基礎上,對庫區誘發地震的可能性進行了分析計算,為進一步開展水庫誘發地震的監測研究和防震減災工作奠定基礎。
羊頭鋪庫區位于揚子準地臺上揚子臺褶帶黔江拱褶斷束,其北西側以巫山—金佛山基底斷裂為界,與四川臺坳川東褶皺束相接。區域構造以寬緩背斜、向斜或箱狀復式背斜及伴生斷裂為特征②武漢地震工程研究院.2008.重慶市彭水縣羊頭鋪水電站,三江口水利樞紐工程水庫誘發地震危險性評價報告.。水庫區大部分處在郁江背斜西翼,并涉及到普子復向斜東翼部分。
羊頭鋪庫區及外圍出露的斷裂主要為郁山斷裂帶,其次為大堰塘斷裂及其它規模較小的斷層。主要斷裂概況如圖1、表1所示,這些斷裂均屬早、中更新世斷裂,晚更新世以來沒有活動的跡象。

表1 羊頭鋪水庫近場區內主要斷裂概況Tab.1 Main faults in the near-field region of Yangtoupu reservoir

圖1 羊頭鋪水庫區地震構造圖Fig.1 Seismotectonic map of the Yangtoupu reservoir region
羊頭鋪水庫占據著南西流向的郁江下游普家壩至羊頭鋪河段,長約15.5 km,郁江河谷及其兩側的地形地貌有一定差異 (圖2)。整個庫區段發育較典型的山區曲流河河谷地貌,由北向南大致可分為兩段。北段由張家壩至庫尾,呈曲流寬谷地貌,谷寬500~2 000 m,地面高程280~480 m,主泓道蜿蜒曲折,并出現多處邊灘和沙洲江心灘。河谷中普遍發育3~4級階地。南段由張家壩至羊頭鋪,主泓道發育在長而窄的峽谷中,谷寬一般為30~80 m,地面高程為230~600 m,微地貌呈不對稱的“V”型峽谷。谷地下部兩側為相對高度80~120 m的近垂直陡峭的谷坡,底部完全被河床所據,極少有河床堆積物,局部呈嶂谷、隘谷形態。谷地上部兩側為坡角30°~45°的緩坡。其中南段為羊頭鋪水庫深度和蓄水量最大的地段。

圖2 羊頭鋪水庫近場區衛星地貌影像圖 (■:壩址)Fig.2 Satellite landform image of the near-field region of Yangtoupu reservoir(■:Dam)
在羊頭鋪水庫區10 km范圍內,歷史和現今地震活動水平較低,除1855年彭水4級地震外,近40年來僅有9次小震活動,且多集中在庫區北部和西部5~8 km的范圍內,最大震級為發生在文家壩附近的ML3.8地震,小震活動與郁山斷裂帶缺乏相關性。
庫區外圍150 km范圍內較大中強地震有1856年咸豐6級地震、1854年南川5級地震、1931年利川5級地震等,對庫區的影響烈度均不超過V度。

圖3 羊頭鋪水庫區碳酸鹽巖透水層與碎屑巖隔水層分布圖Fig.3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carbonate permeable layer and clastic rock impermeable layer in Yangtoupu reservoir region
水庫誘發地震是復雜的科學問題,目前還處在探索階段。根據陳蜀俊等 (2005)的研究成果,水庫誘發地震的類型可分為構造型、巖溶型和應力局部調整型3類,但這3類水庫誘發地震又各具不同的發震條件。因此,從已發地震經驗類比總結出來的發震條件是分析判斷水庫是否會誘發地震的基礎。
庫區巖性條件對庫水向地下滲透起著重要作用。在我國已發生的27例水庫地震中,發生在碳酸鹽巖地層中的地震有18例,占66%,發生在花崗巖類巖石中的地震有5例,約占18%(楊清源,1996;葉支權等,2010)。因此,巖性條件是產生水庫誘發地震的直接要素,同時也是討論水庫誘發地震的重要依據。
縱觀羊頭鋪水庫的地震地質條件:
(1)庫區南段長約4.5~5.0 km,主要由傾向北西的中寒武統和下奧陶統次生灰巖、泥質灰巖、泥質白云巖和生物碎屑灰巖組成。這類地層絕大部分具有可溶性,沿層面和裂隙巖溶地貌發育。雖然在水庫左岸的保家樓3大巖溶系統中,發育有一系列溶洞、溶泉、落水洞、豎井和暗河等,但它們的出露高程大都高于正常庫水位247 m,因此對庫區的滲漏作用不大。而零星出露在河庫或河庫邊坡的巖溶、落水洞,雖然流量不大,且隨季節變化,但可能導致有利于庫水滲漏的條件。
庫區北段主要由中、下志留統頁巖、粉砂巖組成,構成區域性隔水層。部分為中、下奧陶統和中寒武統灰巖、泥質灰巖、生物碎屑灰巖夾頁巖,形成可溶性碳酸鹽巖與非可溶性碎屑巖的復式組合,構成局部較少地下水通道。由于透水的碳酸鹽巖上覆蓋著厚度約500 m的隔水層碎屑巖,并構成河床淺部主要基巖,蓄水后,地下水向庫區滲漏的可能性較小。
(2)郁山斷裂帶幾乎縱貫庫區,從圖1上可以看出,該斷裂帶的走向呈不規則狀,有些段落穿過了庫區,而有些段落偏離了庫區,若以庫區為一個整體,該斷裂一共切割庫區5~6個斷裂段落。斷裂帶寬15~30 m,由一系列分支斷層組成,有多期活動,最新活動性質為正斷。斷裂帶物質測年大部分為中更新世中期,地貌上有不同程度的響應,沿斷裂帶無中強地震記載,但局部有小震活動。
該斷裂帶的滲透系數為2.7×10-3~8.3×10-4cm·s-1,屬中等透水體。斷裂帶內存在地下水位略高于水庫正常水位的地下分水嶺,庫水有可能通過斷裂帶向下滲漏,為誘發地震提供了水體的主要滲透條件。
(3)從較大范圍看,庫區現今受NW-SE向構造應力場控制。在此應力場作用下,NE向的郁山斷裂帶有可能產生擠壓變形,亦或左旋活動,易于斷裂帶的閉合,而不利于庫水的滲透作用。
從庫區外圍有限的數據可見,包括庫區在內的廣大地段地應力τ0值為50 Pa,垂直應力σv隨深度增加而迅速減小,庫區處于相對較低的地應力背景環境。依據羊頭鋪水庫蓄水后三維數值模擬計算的結果,羊頭鋪庫首區庫水荷載約為0.07 MPa,量值微小,但在郁山斷裂帶的較深部位,出現相對應力集中區。
綜上所述,羊頭鋪水庫庫區不存在活動斷裂,不存在發生構造型水庫地震的可能。但水庫蓄水后誘發巖溶型水庫地震的可能性較大,主要集中在碳酸鹽巖大面積分布、巖溶管道發育的庫段。由于庫區岸坡、溝谷地形相對高差較大,以及庫區碳酸鹽巖分布特點,巖層中3~4組結構面易因庫水滲透作用抗剪強度降低,故有發生應力局部調整型水庫地震的可能性。
該方法根據對已發震水庫資料的分析,總結歸納出誘發地震的主要條件。這些條件在擬建水庫中越齊備越典型,該水庫誘發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 (張秋文等,2005)。
通過與水庫規模、地震地質條件等相近的四川銅街子、云南魯布革、湖北前進、湖南黃石以及南沖等已發震水庫進行對比后發現,羊頭鋪水庫庫區地層以灰巖和白云巖為主,屬于誘震的有利條件。但含水層地下水循環主要局限在淺部,未達到地殼深處,因此水對地殼中應力應變的影響僅限于淺部。庫壩區發育有郁山斷裂以及其它多條規模較小的壓扭性和張扭性次級斷層,但均不屬于活動斷層,斷裂的滲透能力較弱,不大可能積累較大的應力應變。這兩方面的因素大大制約了該水庫的誘震能力。因此判定該水庫發生構造型水庫誘發地震的可能性較小。但在水庫南段有發生巖溶型水庫誘發地震的可能。
該方法是美國Packer(1979)和Beacher(1979)提出來的,其立意是在概率意義上對一個新建水庫的誘發地震危險性進行預測。從現有較大水庫的可能與誘發地震有密切關系的因素進行統計分析。
水庫誘發地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把水庫誘發地震過程看成一個多因素函數,將影響因素看作隨機因素,比較真實全面地獲得水庫誘震總體組合環境和誘發地震活動特點的資料,再通過概率統計等數學模型來計算和處理,就可以得到條件和結果之間的函數關系 (張琦偉等,2005;張林洪等,2004)。
結合秦嘉政等 (2009)、王秋良等 (2009)的研究,針對羊頭鋪水庫的主要影響因素,選用庫水深度 (D)、庫區巖性條件 (G)、區域應力狀態(S)、斷層活動性 (F)、巖溶發育程度 (K)、與庫水溝通關系 (C)和地震活動背景 (E)7個誘震因子進行震級概率預測計算 (表2)。

表2 水庫誘發地震影響因素及其狀態Tab.2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state of the reservoir-induced earthquake
根據貝葉斯條件概率理論,預測水庫誘發地震的統計模型可表達為:

在統計樣本中,認為各誘震因子是相互獨立的。(1)式中:P(Mi)為不同震級地震類別的先驗概率。根據國內外46座發震的大型水庫,205座未發震的大型水庫資料統計的發震概率,發生強震、中強震、弱震、微震和不發震的先驗概率分別為:P(M4)=0.02;P(M3)=0.04;P(M2)=0.05;P(M1)=0.07;P(M0)=0.82。
P(D,G,S,F,K,H,C,E/Mi) 為各影響因素組合條件下不同震級的條件概率 (表3)。
利用MATLAB軟件,計算得出庫區南段和北段分屬5個發震震級的概率,取其中概率值最大者,即認為預測的可能發震強度 (表4)。

表3 誘震因子不同狀態發震先驗概率統計表Tab.3 Statistical table of earthquake prior probability for the induced-earthquake factors under different states

表4 誘震因子狀態及統計模型預測結果Tab.4 The state of the induced earthquake factors and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statistical models
由計算結果可知,水庫南段巖性主要以灰巖、泥質白云巖等碳酸鹽巖類為主,巖體喀斯特化程度較高,且巖溶管道發育,發生1~3級地震的概率約為0.19。而庫區北段不發震的比例較高,約為0.97,有發生M1.0地震的可能性,發震概率為0.03。
羊頭鋪水庫區周邊為貧困山區,農民居住房屋質量較差,水庫誘發地震會對居民的生命財產存在潛在的破壞影響。
因此,綜合羊頭鋪庫區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及巖溶水文地質等條件,采用構造類比和概率預測2種分析方法,分析認為庫區南段包括郁山斷裂帶分布區,有發生水庫誘發地震的可能性。而庫區北段誘發地震的可能性較小。
采用概率計算得到庫區南段發生1~3級地震的概率約為0.19,誘發地震最大震級為M3.0左右。庫區北段有發生M1.0地震的可能性,發震概率僅為0.03。故庫區南段可以排除發生水庫誘發地震的可能性。
衷心感謝劉鎖旺研究員和高士鈞對本研究的指導!
陳蜀俊,姚運生,曾佐勛,等.2005.三峽庫首區蓄水前后構造應力場三維數值模擬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4(2):5612-5617.
陳蜀俊.2005.三峽庫首區蓄水前后構造應力場數值模擬及地震危險性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
秦嘉政,劉麗芳,錢曉東.2009.水庫誘發地震活動特征及其預測方法研究[J].地震研究,32(2):105-113.
王建平.2010.孔梁水庫誘發地震預測研究[J].地震研究.33(1):19-25.
王秋良,姚運生,夏金梧,等.2009.統計預測模型對三峽庫區誘發地震預測的應用[J].地震地質,32(1):287-294.
吳建超,陳蜀俊,陳俊華.2009.三峽水庫蓄水后全位移場變化的數值模擬[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9(6):52-55.
楊清源,胡毓良.1996.國內外水庫誘發地震目錄[J].地震地質.18(4):453-461.
葉友權,王遹琪,張藝峰,閆培,薛蕾.2010廈門蓮花水庫誘發地震可能行性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學報.7(5):644-649.
張林洪,劉榮佩,周建芬,等.2004.庫水壓力作用下不同類型斷層誘發水庫地震的可能性分析[J].地震研究,27(3):241-245.
張琦偉,宋剛,劉志英,徐樹濤,郭文生.2005.紅吉水庫誘發地震分析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14(2):126-131.
張秋文,王乘,李峰.2005.長江三峽工程庫首及周緣地區水庫誘發地震危險性定量預測與評估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3(4):21-26.
Beacher G B.1979.Reservoir induced seismicity,Ⅱ:Probability of risk at deep and/or very large reservoirs[J],G S A,11(7):3 -9.
Gupta H K.2002.A review of recent studies of triggered earthquakes by artificial water reservoir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earthquakes in Koyna,India[J].Earth - Science Reviews,58(3/4):279 -310.
Packer D R.1979.Reservoir induced seismicity,Ⅱ:Summary and implications for occurrence of risk[J],G S A,11(7):12 -18.
Research on Earthquake Induced by Yangtoupu Reservoir in Chongqing
WU Jian-chao1,2,ZHANG Li-fen1,CAI Yong-jian1,2,MIAO Wei-dong1,2,LEI Dong-ning1,2,YU Song1,2,QIAO Yue-qiang1,2
(1.Key Laboratory of Earthquake Geodesy,Institute of Seismology,CEA,Wuhan 430071,Hubei,China)
(2.Wuhan Institute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Wuhan 430071,Hubei,China)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previous research,w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tectonic background,seismic activity and hydrogeology condition of the Yangtoupu reservoir.Then we discussed the probability of the earthquake induced by Yangtoupu reservoir using structural-analogy method and probabilistic statistic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possibility for the southern region of the Yangtoupu reservoir to induce earthquak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reservoir induced earthquake from M1.0 to M3.0 is about 0.19.The biggest magnitude of the induced earthquake is about M3.0.The northern region of it has little possibility to induce M1.0 earthquake and the probability is only 0.03.
Yangtoupu reservoir;structural-analogy method;probabilistic statistic method;reservoir induced earthquake
P315.7
A
1000-0666(2012)03-0335-06
2011-10-24.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基金 (IS201056088)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