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隨著“一二四”家庭結構的固化,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進入養老院養老。如果養老院數量嚴重不足,我們如何安放衰微的老年?每個人都有頤養天年的權利,如何才能實現體面養老?
首先,動用各方力量興辦更多養老院,其中民辦養老院應挑大梁,國家對民辦養老院不妨給予一定的政策與資金支持。日前,全國老齡委副主任閻青春認為,民辦養老機構在經辦過程當中,理應享受到土地劃撥、減免稅、基本建設配套費的減免、水電費、水電氣民用價格的優待,這一建議頗有針對性。
其次,強化社會保障,提高國人的養老金額度。興建再多養老院,如果沒有足夠的養老金,老百姓也住不上、住不起。據報道,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就實行的國民皆保險,所有的國民都有養老金、都有醫療保險,有了這筆錢,基本上不論是居家養老還是到老人院去都能夠過上比較有尊嚴的幸福的晚年。對于我國來說,國企上繳紅利應大幅度提高,用來充實國人的養老金。
最后,彌補護工人才的巨大缺口。權威統計顯示,目前我國最少需要1000萬名養老護理人員。業內人士建議,要致力于培養專業化、職業化、行業化、本土化的養老護理人才,并加強他們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等方面的培訓。為此,應出臺《養老護理職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