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玉玲
78例小兒熱性驚厥復發相關因素分析
況玉玲
目的 總結小兒熱性驚厥復發的相關因素。方法 選擇78例熱性驚厥患兒,分別從發病年齡、發熱程度、發作類型、家族史和腦電圖等方面探討與復發的相關性。結果 驚厥發作在1歲以內、驚厥時發熱程度低、發作類型復雜,有驚厥家族史以及腦電圖有改變的患兒易復發。結論 熱性驚厥的復發與發病年齡、發熱程度、發作類型、家族史和腦電圖改變有關。
熱性驚厥/病因學; 癲癇; 遺傳; 腦電圖; 兒童
熱性驚厥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驚厥性疾病,與年齡相關。本病絕大多數患兒預后良好,約有1/3的患兒出現復發,后者可進展為癲癇、神經系統發育障礙等,給患兒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F總結本院78例熱性驚厥患兒的臨床資料,分析其臨床特點與復發的相關因素,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6-01/2008-01河南省獲嘉縣人民醫院兒科收治住院的熱性驚厥患兒78例,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齡4個月至8歲,其中4~6個月10例,~1歲14例,~3歲30例,~6歲18例,~8歲6例。
1.2 診斷標準 符合《兒科學》第7版中熱性驚厥的診斷標準[1]。
1.3 納入標準 (1)符合熱性驚厥的診斷標準;(2)年齡<8歲。
1.4 排除標準 (1)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者;(2)曾有無熱驚厥病史者。
1.5 觀察指標 患兒的發病年齡、是否伴驚厥家族史、發熱程度、發作類型、腦電圖結果、復發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隨訪及復發情況 患兒全部隨訪至少2年,隨訪率100%,其中有27例復發,復發率達35%。
2.2 熱性驚厥復發與發病年齡、發熱程度、發作類型、驚厥家族史、腦電圖的關系 見表1。

表1 熱性驚厥復發與發病年齡、發熱程度、發作類型、驚厥家族史、腦電圖的關系(n)
表1結果表明,驚厥發作在1歲以內、驚厥發作時發熱程度低、發作類型復雜、有驚厥家族史及腦電圖有改變的患兒易復發,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20.10,12.04,10.30,10.20,27.45,P<0.01)。
熱性驚厥復發的危險因素包括:首次發作年齡<18個月;首次發作即為復雜型熱性驚厥;驚厥發作前發熱時間短,復發概率大;有明確的熱驚厥或癲癇家族史[2]。本研究發現,63.0%的復發患兒年齡在1歲以內,這種發病年齡呈明顯年齡依賴性特征與大腦在解剖、生化、生理等方面的發育特點有關。小兒腦發育不成熟,神經細胞結構簡單,皮質分化不全,神經元的樹突、軸突發育不完善,髓鞘生成不完善,興奮性遞質和抑制性遞質的動態平衡因年齡而異。這些可使神經元的驚厥閾值減低,神經沖動易出現泛化[3]。70.3%的復發患兒其發病時的體溫≤38.0℃,可診斷為復雜型熱性驚厥,后者是熱性驚厥復發的危險因素;另外在復發患兒中,其發作類型和驚厥家族史的比例均較未復發患兒高,增加了熱性驚厥復發的危險性;本研究還發現,復發患兒的腦電圖異常率占59.3%,這可能與驚厥反復發作,發生腦部損傷可能性高有關[4]。
本研究中熱性驚厥的復發率占35%,與患兒的發病年齡、是否伴驚厥家族史、發熱程度、發作類型、腦電圖是否正常有關。臨床工作中應加強對患兒及家長的熱性驚厥健康教育,增強體質,避免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一旦發生感染及發熱,應盡快采取措施,避免熱性驚厥及其復發。
[1] 沈曉明,王衛平.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402.
[2] 丁昌紅.熱性驚厥的流行病學特點、病因及發病機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4):3.
[3] Van Landingham KE,Heinz ER,Cavazos JE,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vidence of hippocampal injury after prolonged focal febrile convulsions[J].Ann Neurol,1998,43(4):413-426.
[4] Scantlebury MH,Gibbs SA,Foadjo B,et al.Febrile seizures in the predisposed brain:a new model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J].Ann Neurol,2005,58(1):41-49.
453800河南 新鄉,河南省獲嘉縣人民醫院兒科
況玉玲(1967-),女,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小兒癲癇的診斷與治療。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4.031
R720.597
B
1674-3865(2012)04-0355-02
2012-05-04)
劉穎)
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