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波,屈曉淵,徐 磊
(1.榆林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2.新疆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91)
煤炭企業工作環境特殊,在當前愈演愈烈的人才競爭的大環境下處于劣勢,目前在人力資源方面存在人才知識結構不合理、人才流失嚴重、員工培訓薄弱、晉升制度不透明和分工不明確等問題[1]。我國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傳統人事管理系統只是實現了員工檔案電子化這一基本功能,不能對人員的考核錄用、培訓開發、晉升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合理的依據[2],更無法提供需求預測、績效考核等決策支持。隨著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推廣,硬件平臺也日趨完善,研究適合煤炭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有利于企業的生產安全和透明管理。
B/S(Browse/Server)是瀏覽器 /服務器的簡稱,是當前先進的協同應用程序開發模型。其結構由表示層(Browser)、功能層(Web Server)與數據庫服務層(DB Server)3 層組成。
B/S結構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術,使用統一的通信協議TCP/IP和統一的基于Web瀏覽器的用戶界面,適用于廣域網環境。一部分事務邏輯在前段實現,但是主要事務邏輯在服務器端實現,這種結構通常設有數據庫服務器、Web服務器、應用服務器等。應用程序主要放在服務器中,客戶端只需要配置標準的瀏覽器[3]。B/S模式開發的系統維護工作集中在服務器上,簡化了開發和維護成本、用戶操作簡單,而且特別適用于網上信息發布,使得傳統的MIS的功能有所擴展。
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是決策支持系統的簡稱,是輔助決策者通過數據、模型和知識,以人機交互方式進行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決策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它是管理信息系統(mis)向更高一級發展而產生的先進信息管理系統。它為決策者提供分析問題、建立模型、模擬決策過程和方案的環境,調用各種信息資源和分析工具,幫助決策者提高決策水平和質量。
煤炭企業員工數量龐大且整體文化素質較低、崗位種類繁多而且生產單位在地域上分散不齊,為了安全生產和有效管理,在應用信息化手段對人力資源進行管理時,需要用集中的數據庫將相關的數據(如薪資福利、招聘、培訓、職位管理、績效管理、崗位描述、個人信息和歷史資料)進行統一整合,形成集成的數據源,達到信息的高度共享,并擁有友好的用戶界面。系統的重點功能要求也從單純的數據收集和整理匯報轉向數據處理和分析,為管理人員做出預測和決策支持[4]。
系統采用B/S模式,運行在Internet/intranet之上,大致分為3層,如圖1所示。交互層是用戶與系統的接口,本系統采用通用瀏覽器作為運行工具。處理層不僅實現了數據的查詢、錄入等基本信息處理功能,而且建立了以數據倉庫技術為核心,以聯機分析處理技術(OLAP)和數據挖掘工具為手段的動態決策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以提供決策支持。基礎層是數據庫服務層,包括數據庫和數據倉庫。數據庫中存儲了所有人力資源相關數據,但是這種業務數據未經過系統化,其組織形式是面向應用的。通過對原始數據的清理、收集、格式轉換,每周定時將業務數據導入到數據倉庫,形成適合決策工具使用的詳細數據。

圖1 系統邏輯結構Fig.1 System logic structure
煤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作為信息管理系統,只有采用動態管理技術對數據庫進行動態管理,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事務的實際參數[5]。這就要求能借助企業建立以計算機和通信為主要手段的多層次、功能齊全、智能型的信息系統,對人力資源進行收集、存儲、檢索、加工、分析及必要的輸出,為科學決策服務。
系統的功能主要分基本信息管理為與決策支持兩大模塊,如圖2所示。系統的參與者分為3類: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普通員工和決策層領導。在系統功能設計中,既要從企業管理者角度考慮到實際業務的需求,也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讓員工最大程度地參與進來,提高信息透明度,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提高管理效率。

圖2 系統主要功能結構Fig.2 System main function structure
基本信息管理模塊包括員工檔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績效考核管理等功能模塊,主要滿足人事管理中的日常業務需求。作為管理整個企業人力資源的工具,人力資源信息系統包括了很多具體的功能模塊,這要求在具體設計中必須保證各個組成部分協調一致,使這個龐大的系統在邏輯上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使用系統時,如發生了對數據進行增減、刪除、修改、計算等操作,或在各窗口間進行數據傳遞時,其結果要全面、周密地覆蓋整個系統,確保各種數據關聯關系的正確性[6]。對人員編碼、崗位編碼等數據必須保證名稱、格式的統一,以便系統內部各模塊或與其他系統間的相互銜接。
決策支持模塊主要是面向管理者服務的,旨在為企業高層管理者提供有效地決策支持。
1)員工綜合測評是根據決策者設定的算法規則,對員工綜合能力進行評價,得出的結論幫助管理者制定員工的培訓計劃、崗位調配等個人發展規劃,實現自動優選功能。數據庫中員工基本信息、獎懲情況、績效、福利等所有記錄,都可以作為綜合測評的依據。系統能夠在一定的循環周期內向人力主管提供員工培訓、提拔以及是否繼續聘用的建議,并提供出周期內的計劃。
2)人力資源規劃功能主要用于核算、計算各項人力資源成本,并定期進行匯總、登記。對于發生經營策略、人事策略或業務變動等情況時,系統能夠根據歷史變化情況和業務數據,通過決策者預設的算法進行分析,自動預測和模擬可能發生的人員成本、績效、人員流動和經營業績等變化情景,從而反映出這種變動將對整個企業運營的影響,以便判斷變動是否合適。客觀地數據分析取代人為判斷,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失誤,給決策者提供有效幫助。
3)招聘決策功能是系統定期對人力資源進行分析,預測人員需求。在有崗位空缺時,系統自動從現有的人員信息數據庫中篩選條件符合的員工,如果沒有滿足條件的人員信息,系統自動對外發布職缺信息;發生員工離職的情況時,系統會主動分析人員流動率和離職原因,結合歷史職位變動信息,向主管人員提供某一時期人員離職曲線圖和統計結果,以判斷其是特殊情況還是普遍現象,是否與同一時期的經營策略或人事策略的變動有關,以便為決策者決策判斷提供科學依據。
4)績效考核決策主要針對企業業務發生有規律、周期變化時,系統能夠根據歷史數據提前做出判斷和建議,并在事前給出解決方案、分析人力資源變動的趨勢,進行成本、績效的預測。同時系統還可根據決策者預設的方案,科學地衡量績效與薪酬福利之間深層次的關系,為企業內部員工合理收入分配發揮重要作用。
員工綜合素質選取工作態度、貢獻程度、技能、獎勵、考勤、處罰5個指標進行分級。
構建決策樹分類規則:
工作態度按優秀(排名前20%)、良好(排名20%至50%)、一般(排名 50%至80%)、差(排名后 20%)分為4個等級,分別為:a1、a2、a3、a4。
貢獻程度按優秀(排名前20%)、良好(排名20%至40%)、中等(排名 40%至60%)、一般(排名60%至 80%)、差(排名后20%)分為 5 個等級,分別為 b1、b2、b3、b4、b5。
技能按優秀(排名前20%)、良好(排名20%至 40%)、中等(排名 40%至 60%)、一般(排名 60%至 80%)、差(排名后20%)分為 5 個等級,分別為 c1、c2、c3、c4、c5。
獎勵按好(排名前30%)、中(排名30%至70%)、差(排名后 30%)分為 3 個等級,分別為:d1、d2、d3。
考勤按全勤和缺勤分為e1和e2表示。
處罰按有和沒有用f1和f2表示。
各個指標分級的優先順序為:工作態度、貢獻、考勤、技能、獎勵、處罰。
算法實現過程為:
If(a1)then
If(b1 或 b2)and(e1)and(d1)then(綜合素質 1)
If(b1)and(e1)and(f1)then(綜合素質 1)
If(b2)and(e1)and(d1)then(綜合素質 2)
……
依據上述算法,并在SQL server 2005中的Analysis Services的挖掘模型中選取決策樹分類的模型進行數據訓練,成功構建員工綜合測評決策樹,然后利用JBuilder9.0提供的數據庫處理技術,即可通過數據倉庫實現對相關數據的調用。
文中通過分析目前煤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和需求,建立了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模型和功能結構。在設計中,結合具體的行業特點,在滿足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基本需求的基礎上,用DSS理論對系統提供決策支持等智能化應用的方法進行了研究,給出了具體實現的技術方案,并對系統的高級功能進行探索性研究,最后舉例闡述了其中某一功能的實現方式。該系統不僅能滿足企業日常業務的需求,而且可提供決策支持等智能化服務,減少人為決策的失誤,在企業提高管理效率與經營策略制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且對進一步擴展信息系統的高級應用具有深遠的意義。
[1]馬小雨,黃貽彬.基于ASP.NET的煤炭企業人事管理系統的設計[J].煤炭技術,2011(11):274-275.MA Xiao-yu,HUANG Yi-bin.Design of coal enterpris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ASP.NET[J].Coal Technology,2011(11):274-275.
[2]戴磊,牛光東,錢建生,等.煤炭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研究[J].工礦自動化,2009(3):75-78.DAI Lei,NIU Guang-dong,QIAN Jian-sheng,et al.Research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al enterprise[J].Industry and Mine Automation,2009(3):75-78.
[3]徐世河.管理信息系統設計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4]陳傳紅.信息技術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變革 [J].福建電腦,2005(8):78-79.CHEN Chuan-hong.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reform of enterprise’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Fu Jian Computer,2005(8):78-79.
[5]吳梅梅,劉潤濤,周知.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J].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2005(2):119-121.WU Mei-mei,LIU Run-tao,ZHOU Zhi.Desig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human resources[J].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 (2):119-121.
[6]薛華成.管理信息系統[M].3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