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萍,劉開全,和 云,劉永瓊
(曲靖師范學院生物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
作為一種生物脅迫因子,病原物的侵染會使寄主植物在與其互作中產生明顯的生理變化[1-3]。植物病害的發生與保護酶系活性變化有著密切關系[4]。陳學平等[5]研究煙草與 TMV不同互作體系中煙草葉片抗氧化酶系活性變化發現在互作早期 CAT活性較高,互作后期 CAT活性快速下降使得抗病系統保持較高水平的活性氧,誘導植物防衛基因的表達而產生抗病反應。李曄等[6]研究認為煙草幼苗葉片中CAT等酶的活性變化規律與煙株緩解TMV對煙草造成的傷害有一定的相關性。在育苗過程中TMV可通過根部侵染煙苗[7-8]。病原物侵染可能引起植物根系的生理變化,進而影響植株的抗病性。研究煙草接種病毒后根系的活力及CAT活性變化,其結果對探討抗病品種的抗病機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以枯斑三生煙(Nicotiana tabacumcv ‘Samsun NN’)為供試煙草,煙草花葉病毒(TMV)普通株系為供試病毒。
漂盤培育煙苗,在煙苗長到6片真葉時,在育苗池中加入病毒溶液使其接種 TMV的煙苗為處理,以不接種TMV的煙苗為對照。接種病毒后3、7、11、15、19、23、27、31 d分別取處理和對照煙株根系用高錳酸鉀滴定法測定其CAT活性[9]用甲烯藍法[10]測定其活力,重復 3次。采用 SPSS1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并用Excel軟件繪圖。
枯斑三生煙接種病毒后不同時間取樣測得其根系CAT活力值(表1)。

表1 不同取樣時間測得的煙草根系CAT活力Table 1 The CAT activity of tobacco root in different sampling time
枯斑三生煙接種病毒后3、7、11 d的根系CAT活性高于對照組,接種病毒后15、19、23、27 d和31 d的根系CAT活性低于對照組。相對于對照,枯斑三生煙接種病毒后其根系 CAT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趨勢(圖1)。即接種病毒后,枯斑三生煙根系CAT活性在迅速升高后下降并顯著低于對照組。

圖1 不同處理下煙草根系CAT活性變化Fig.1 The CAT activity of tobacco root in different sampling time
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接種后各時間點取樣的根系CAT活性與對照間有極顯著差異(p< 0.01),多重比較(Duncan法)顯示各處理間的差異顯著(表2)。將接種病毒后取樣時間與對應的CAT活性值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CAT活性值與取樣時間有較強的負相關性(r= -0.9,p< 0.01)。

表2 各處理CAT活性的多重比較Table 2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the CAT activity value in different sampling time
枯斑三生煙接種病毒后3、7、11、15、19、23、27、31 d取樣測得其根系活力(表3)。
相比對照,枯斑三生煙接種病毒后,其根系活力迅速升高之后降低,呈平穩趨勢(圖 2)。方差分析表明,處理間有顯著差異(p=0.02<0.05);多重比較(LSD法)表明,接種病毒后 3、7、11 d后測得的煙草根系活力與未接種病毒的根系活力存在差異顯著。

圖2 不同取樣時間測得的根系活力Fig.2 The root vigor of tobacco in different sampling time
(1)作為植物細胞內保護酶系統的一個重要酶,CAT是植物細胞內重要的活性氧清除劑。病原物脅迫誘發植株體內活性氧的積累,在植物與病原物互作中,CAT活性發生變化誘導植物的抗病反應。一般認為,植物感染病原菌后CAT活性降低,或與抗病品種的非親和性互作中其活性降低[11]。本研究結果表明,枯斑三生煙接種病毒后3、7、11 d的根系CAT活性高于對照組,接種病毒后15、19、23、27、31 d的根系CAT活性低于對照組。枯斑三生煙接種病毒后初期植株體內 CAT活性上升可能是煙草響應 TMV侵染傷害而導致的;之后其CAT活性反而快速降低,可能與病毒侵染誘導植株獲得系統抗性,緩解了病毒對植株的生理脅迫。
(2)孫浩等研究[12]的 Cu2+脅迫對煙草幼苗根系活力的影響發現,Cu2+脅迫明顯抑制植物的根系活力,且隨著Cu2+的脅迫加強,煙草幼苗的根系活力呈明顯下降趨勢。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枯斑三生煙接種病毒后,其根系活力迅速升高,即煙草在接種TMV后的3、7 d的根系活力明顯高于未處理組,這可能是TMV侵染初期煙草通過提高根系活力來應對病原物對其脅迫。之后根系活力降低而后呈平穩趨勢,并與對照無顯著差異。這也可能與植株獲得系統抗性有關。
[1]李蘭真,趙會杰,楊會武,等.小麥銹病與葉片中活性氧代謝的關系[J].植物生理學通訊,1999,35(2):115-117.
[2]宋鳳鳴,鄭重,葛秀春,等.兩種植物中膜脂質體氧化物與活性氧的作用[J].植物生理學通訊,1996,32(5):377-385.
[3]Kepler L D, Baker C J.Initiated lipid peroxidation in a bacteria induced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in tobacco cell suspensions[J].Phytopathology, 1989, 79: 555-559.
[4]Barbara Baker, Patricia Zambryski, Brian Staskawicz.Signaling in plant microbe interactions[J].Science, 1997,276(23): 726-733.
[5]陳學平,姚忠達,郭家明,等.不同煙草品種感染TMV病程過程中CAT、PAL活力變化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2,29(2):l03-107.
[6]李曄,昊元華,趙秀,等.不同供 Fe水平下受 TMV感染的煙草中幾種防御酶活性變化[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7):4237-4238.
[7]李凡,王鈺麗,吳德喜,等.烤煙漂浮育苗中普通花葉病的主要傳播途徑[J].煙草科技,2006(10):53-55.
[8]曾嶸,滕永忠,張慶剛,等.烤煙漂浮育苗中TMV的發生及預防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20(1):136-139.
[9]蕭浪濤,王三根.植物生理學實驗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105-107.
[10]高俊鳳.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8-59.
[11]吳元華,文才藝,李浩戈,等.煙草感染馬鈴薯 Y病毒壞死株系后六種酶活性變化的研究[J].中國煙草學報,1999,5(2):30-34.
[12]孫浩,張艷英,宋金敏,等.Cu2+脅迫對煙草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08,36(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