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軍華 王金如 廖愛蘭 廖 強
1.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羅坊中心衛生院,338008
(2.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城北街道沙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重癥胰腺炎作為常見的胰腺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正確診斷與治療對該病的治愈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當前,約有80%的重癥胰腺炎病死患者死于與壞死密切相關的感染及并發癥。CT尤其是分辨率更高的螺旋CT的運用,大大提高了重癥胰腺炎的診斷率,為胰腺炎的診斷以及術式的選擇提供重要依據。本文通過分析76例重癥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對CT在重癥胰腺炎的診斷和治療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證明CT對重癥胰腺炎的診斷與治療均有良好效果。
選取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6例重癥胰腺炎患者的資料,2006年12月以前未進行CT檢查的患者作為1組,共48例;2006年12月后進行CT檢查的作為2組,共28例。76例患者在就診時上腹均伴有持續性的疼痛癥狀,且B超、化驗檢查以及局部體征情況基本相同。1組48例患者就診后均進行了胰腺被膜減壓手術,手術證實為重癥胰腺炎;2組28例患者均進行CT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患者胰腺腫脹,胰周存在少量液體,通過抗生素與抑制胰腺分泌藥物的配合使用進行保守治療,2天后進行CT復查。
檢查方法:通過Hispeed螺旋CT機進行常規+增強檢查。首先進行中腹部常規平掃,后由肘靜脈注入比對造影劑,進行增強薄層掃描。
1組患者經手術后有12例死亡;2組28例患者有11例患者病情出現好轉,但有17例患者復查提示胰腺發生壞死,胰周液體增多,對這17例患者進行了與1組相同的手術,術后死亡3例,其余均痊愈出院。兩組患者的對比情況見表1。

表1 1組和2組患者治療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的手術率與死亡率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CT掃描具有客觀性強、分辨率高、再現性好的優勢,與B超檢查結合能夠明顯增強胰腺炎的診斷能力。伴隨分辨率更高的螺旋CT的運用,重癥胰腺炎的診斷率進一步提高。CT造影功能能夠為胰腺炎的診斷以及術式的選擇提供重要依據。CT檢查主要包括平掃與增強掃描兩種,增強掃描通過靜脈注射比對造影劑能夠使胰腺得到實質強化,從而更能夠發現一些不易被察覺的胰腺病變。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的診斷,CT提示為:①胰腺腫大,胰腺被膜厚度增大,當患者的胰頭、胰體的前后徑之積>10cm2時,通常可診斷為重癥胰腺炎;②胰腺密度變化,CT值在胰腺壞死區域降低,出血區域升高,這一改變在增強CT檢查時更明顯;③胰周存在壞死與積液;④胰源性的腹腔膿腫主要表現為胰腺邊緣存在包裹不全或非均勻性積液,CT值為20~50Hu;⑤假性囊腫。
慢性胰腺炎:CT檢查有如下顯示:①胰腺主胰管發生擴張;②胰管發生鈣化、結石;③胰腺囊腫。
重癥胰腺炎患者的病死與胰腺感染以及由此引起的并發癥密切相關。有學者研究,當胰腺炎的動態CT值不足主動脈CT值的50%時,即可確定為胰腺壞死,而由于CT檢查的特異性與敏感性極高,可達90%以上,CT就成為判斷胰腺壞死以及胰周改變的最直接方法。在CT被運用到胰腺炎的臨床治療之前,重癥胰腺炎的診斷與手術時機的選擇單純依靠各種生化檢查,時間過長、方法復雜,使得重癥胰腺炎的“壞死”在術前始終無法得出準確的結論。CT在應用于重癥胰腺炎的診斷與治療后,不但可以明確胰腺壞死的診斷,還準確顯示壞死的部位以及壞死程度,并可通過動態觀察,為手術范圍以及預后提供明確的標準依據。臨床資料中未行CT檢查的1組患者,術后的病死率達到了25.0%,而經CT檢查后的2組的病死率明顯下降,兩組結果在統計學上差異顯著(P<0.05),證明CT在重癥胰腺炎的診療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