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武漢 430084)
目前,我國油船配套設備發展滯后,嚴重制約原油進口的硬件后勤保障能力。本文試對大型油船關鍵配套設備——貨油泵的系統組成、原理、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以期促進貨油泵自主設計及生產。
從系統組成來看,貨油泵是貨油裝卸系統的組成部分,但從實際生產配套來看,貨油泵廠家的設計和供貨范圍已不僅僅是單獨的貨油泵,而是與船廠各類設備相結合,集成了貨油裝卸、掃艙、壓載等多種功能集成的設備[1],由控制系統進行集成控制,成為一套復雜的系統,其中以貨油泵最為關鍵,因而稱為貨油泵系統。對于油船而言,貨油泵系統己成為僅次于主機的第二大設備系統。
由于貨油掃艙系統與貨油裝卸系統[2]在功能上和結構上緊密相關,其性能參數直接影響貨油泵設備的運轉性能,因此貨油裝卸設備與掃艙設備基本由同一廠家供貨,而壓載泵系統的原理功能與貨油裝卸系統類似,且通過同一控制系統進行監測控制,因而此三套系統組成了貨油泵系統廠家的常規配套形式,其組成和分類見圖1。
按照貨油泵在船上安裝位置的不同,可將其分為泵艙安裝式和貨艙安裝式兩大類。

圖1 貨油泵系統組成
1)泵艙安裝式貨油泵系統。選用泵艙安裝式貨油泵系統的油船,緊臨船艉機艙設有專門的泵艙,用于安裝貨油泵、掃艙泵及壓載泵等設備,而泵的動力來源于機艙的原動機,通過穿艙傳動軸進行驅動。采用這種貨油泵的船舶需要有設在船底的、專門的貨油管道來連通各個液貨艙,優點是貨油泵設備簡單、功率較大;缺點是不便分艙運輸,影響船體的設計和貨艙的容量。
泵艙安裝式貨油泵系統主要用于5萬t以上的原油船,該類貨油泵系統中所用的貨油泵單泵流量多在1 800 m3/h以上,功率多在800 kW以上,稱為大型貨油泵系統。該貨油泵多采用透平機驅動,也可采用電機或柴油機驅動。
由透平機驅動的貨油泵系統是大中型液貨船最普遍的配套形式,一般由3套貨油泵系統及2套壓載泵系統構成,見圖2。目前國內建造的大型遠洋油船貨油泵系統均采用這種形式。
2)貨艙安裝式貨油泵系統。 選用貨艙安裝式貨油泵系統的油船,沒有專門的泵艙,貨油泵直接從甲板上的泵井座臺直接插入,豎直安裝在貨艙中,因而也稱為深井泵。這種立式結構的貨油泵可以靈活布置,每個貨艙中均可設置,再通過甲板上的貨油管系相連,任何一個產生故障,不影響其它貨油泵的工作,因而大大提高了系統可靠性,也使得分艙運輸成為可能,賦予船舶極大的液貨裝載自由性。

圖2 泵艙安裝式貨油泵系統
貨艙安裝式貨油泵系統主要用于約5萬t以下的原油/成品油船。由于是分艙安裝,一套系統配置的泵頭多在10套以上,也可能多種規格搭配使用。根據貨油泵所直接采用的動力形式的不同,貨艙安裝式離心泵又可分為電動式貨油泵和液壓式貨油泵。電動式貨油泵由位于甲板上的防爆電機通過與貨艙一樣高的傳動軸驅動位于貨艙底部的離心泵,通過電機變頻來實現離心泵的轉速及功率調節,見圖3。具有功率范圍廣、系統效率高、成本低、總體布置方便等優點。

圖3 貨艙安裝式電機驅動貨油泵系統
液壓式貨油泵直接由與離心泵裝在一起的液壓馬達來驅動,通過位于甲板上的閥組調節流量來實現液壓馬達的調速,見圖4所示。具有可靠性高、無防爆問題、壽命長、集成方便等優點。
目前還沒有國內廠商能進行設備配套,貨油泵系統成為典型的國外壟斷型、高技術、高產值、大市場需求型核心配套設備。
貨油泵系統生產廠商主要集中在北歐和日本,主要品牌有FRAMO(挪威)、HAMWORTHY(丹麥)、MARFLEX(荷蘭)、SHINKO(日本)與HYUNDAR(韓國)等[3-6]。
1)FRAMO是目前國際市場上占有量最大的貨油泵系統品牌,國內主要見到的是貨艙安裝式貨油泵,全部采用液壓驅動,設備質量好,集成度高,卸貨范圍廣,特別有空氣吹掃管內殘油的功能,在貨艙安裝式貨油泵系統市場占有率約為70%,幾乎己成為行業標準,同時價格也高,但目前來看,國內絕大多數中小型油船、化學品船均采用其產品。
2)HAMWORTHY同時生產電動深井泵和透平式貨油泵。在深井泵方面,原先進行液壓式深井貨油泵的生產,相對FRAMO產品無技術優勢,市場占有率較低,但自從收購斯海旺公司后,轉而生產電動式貨油泵,十分適合原油/成品油的裝卸,通常使用在中小型油輪和浮式生產存儲卸貨船上,系統效率高,具有一定市場,目前發展較快。

圖4 貨艙安裝式液壓驅動貨油泵系統
3)MARFLEX也是能夠提供全系列船用貨油泵設備的一家公司,主要從事電動式貨油泵的生產,采用RS總線控制,產品自成體系,曾在廣船國際所建的3萬~4萬t級油船上進行配套。
4)SHINKO基本照抄FRAMO 20世紀90年代的設計,產品性能與FRAMO有一定差距,但借助于百年來工業的發展積淀,在大中型油船所用透平式貨油泵領域已具有較強實力。
5)韓國現代具有世界一流的造船實力,自從20世紀90年代開發貨油泵系統以來,已完成6 050 m3/h以下流量的全系列貨油泵系統開發。其產品性能與主流歐洲產品差距較大,但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
從總體技術水平看,北歐與日本、韓國的貨油泵系統配套業各有特色。北歐的貨油泵設備研發制造歷史悠久,幾乎壟斷貨油泵系統裝備開發、設計、工程總包及關鍵配套設備供貨,占領了市場主導和壟斷地位;日本通過早年引進和消化、吸引歐洲的先進技術,已具備了很強的設備研發實力,部分種類的產品可與歐洲抗衡,憑借自身多年的技術消化,研發實力已經增強;韓國技術實力仍大大低于歐洲和日本,多數設備產品是通過從歐洲、日本引進技術生產,但隨著韓國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其船用設備技術能力迅速提升,通過國內船廠船東扶持和內部支持,獲取了較多的市場份額。
國內目前還沒有貨油泵系統生產廠商,大流量、高揚程、雙吸式船用貨油離心泵自主配套為零。國內目前開展小型貨油泵或系統研制的廠家均為小型離心泵廠家。船用貨油泵系統的開發基礎在于對船舶環境的充分了解,對船用產品使用要求的全面把握,技術核心在于系統的集成、控制系統和船用貨油泵的設計,另外也受到生產廠家的船檢認可達標水平和全球售后服務網建設水平的影響,在這些方面,一般的離心泵廠家很難建立起技術和市場優勢,因而發展極其有限。
從技術發展方向看,貨油泵系統與其它船舶設備的總體發展方向是一致的。
1)系統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以FRAMO為例,其貨油泵系統產品的控制方式分為3種:直接液壓控制、電液遠程控制和計算機自動控制。目前直接液壓控制已被淘汰,電液遠程控制還有部分應用,使用最廣泛的是計算機自動控制方式。自動化控制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精確性,減少了誤操作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減少了船員的工作量和數量,最終實現無人化機艙控制。
2)設備可靠性越來越高。隨著工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原先嚴重制約貨油泵可靠性的密封、軸承及繼電控制等技術已取得根本性進步。新型結構機械密封、高精度軸承、轉子振動控制、PLC控制、計算機控制等技術發展迅速,已由制約條件變成促進條件,并在貨油泵及系統可靠性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系統集成度越來越高。貨油泵系統復雜、技術密集、設備遍布全船,僅自身內部一般就包括了貨油裝卸、掃艙、壓載等3大子系統,外加本身與閥門遙控、貨油加熱等子系統緊密相關,動力匹配技術性和專業化程度高,本身具有很高的可集成性,隨著造船周期的縮短和競爭的加劇,各生產廠家紛紛整合資源,集中力量進行設備打包供應,使得系統集成度越來越高。
4)貨油泵規格越來越大。貨油泵規格是系統最主要的選型因素,由于卸貨時間要求基本不變,隨著油船載重量的不斷提升,從10萬t、20萬t油輪到現在多處開建的30萬tVLCC乃至國外的56萬t級ULCC,油船越造越大,必然要求貨油泵流量規格與之匹配。
由于歐洲設備昂貴,國內船廠船東力求在國內尋找和培養貨油泵生產廠商,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促進國內貨油泵廠商的產生;而當日、韓等亞洲國家開始在市場變得越來越強大時,將會從根本上擠壓中國貨油泵生產廠商的產生和發展空間,使得國產貨油泵的技術投入與市場開發難上加難。因此我國船舶配套企業必須抓住機遇,以系統集成配套為目標,通過產、學、研、用強強聯合,針對典型船型貨油泵系統市場需要,開展大型貨油泵系統設計與集成技術研究、貨油泵系統控制技術研究、傳動軸系總體布置設計和振動控制技術研究、系統用泵設計制造技術研究及系統用泵及系統試驗驗證技術研究,以盡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配套能力。
[1] 邵 昱,陳 棘,唐石青.液貨船的裝卸自動化系統設計[J].上海造船,2008(2):27-29.
[2] 涼 帥.油輪貨油裝卸系統的自動化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08.
[3] 魏 雷.貨油系統的分析[J].廣船科技,2006(2):34-36.
[4] 鄭新虎.38 500 DWT系列液貨船貨油泵變頻器控制系統設計[J].廣船科技,2006(3):15-18.
[5] 李奉香,黃 政,高 旗.化學品船一艙一泵貨油系統的設計與安裝.造船技術,2008(3):11-14.
[6] 徐勇杰.3 800 t成品油船貨油裝卸系統設計[J].船舶設計通訊,2007(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