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南京 211170)
為了完成港口經營模式的轉變,港口運營商應該主動構建自己的供應鏈系統,積極參與港口網絡的虛擬體,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平臺,強化港口間的協調,從港口內部的整合逐步拓展到與港口相關聯的外部整合。港口運營商應拿出改革的勇氣,對傳統物流流程進行再造,以形成精細化的港口作業,通過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差異化的需求,提供具有個性化的服務,營造出一個敏捷化的港口,從而使自己真正納入現代供應鏈管理之中,順利跨入第四代港口的行列。
港口作為國際運輸的樞紐和國際經貿的支撐點,參與經濟腹地資源要素分配與綜合物流配送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視,作為物流系統的重要節點,港口在供應鏈中的作用日益突出。1992 年,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以下簡稱聯合國貿發會議)在《港口的發展和改善港口的現代化管理和組織原則》研究報告中,將港口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即作為運輸樞紐中心的第一代港口、作為裝卸服務中心的第二代港口以及作為貿易和物流中心的第三代港口。現代港口的演變及其功能的拓展也經歷了幾個階段,見表1。
如今,港口功能進一步提升,如何使港口規劃和建設體現前瞻性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業內人士提出第四代港口新概念。盡管目前業界對第四代港口的定義尚無統一認識,但在基本問題上已達成共識。目前,我國主要港口仍然處在從第二代向第三代發展的過渡階段,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港口已開始從第三代向更高層次的第四代發展,因此,對于我國港口而言,深刻理解第四代港口的概念并審視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刻不容緩[1-3]。
港口的功能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1)貨物裝卸和轉運功能。這是港口的最基本的功能即貨物通過各種運輸工具轉運到船舶或從船舶轉運到其他各種運輸工具, 實現貨物在空間位置的有效轉移, 開始或完成水路運輸的全過程。
2)商業功能。即在商品流通過程中, 貨物的集散、轉運和一部分儲存都發生在港口。港口介于遠洋航運業與本港腹地客貨的運輸機構之間, 便利客貨的運送和交接。港口的存在既是商品交流和內外貿易存在的前提, 又促進了它們的發展。
3)工業功能。隨著港口的發展, 臨江工業、臨海工業越來越發展。通過港口, 由承運人供應工業的原料, 再由船舶輸出加工制造的產品, 前者使工業生產得以進行, 后者使工業產品的價值得以實現。港口的存在是工業存在和發展的前提, 在許多地方, 港口和工業已融為一體。有的港口還具有諸如城市功能、旅游功能、信息功能、服務功能等。
1)核心要素是要有大型深水碼頭,并要有現代化港口所具有的硬件的特征,從目前情況看,集裝箱碼頭有16 m以上的水深,散貨碼頭須能靠泊30萬~50萬t級載重船。
2)有涵蓋整個城市的臨港產業,即港城一體化以港口為核心來規劃和發展整個城市的臨港產業布局和功能定位形成“產業集聚”,并以臨港產業的發展牽動其他產業如金融、服務等產業的發展。在整個供應鏈或需求鏈中,港口已不僅是物資交匯的連接點, 而且是綜合運籌和處理物流生成和運動的基地。
3)擁有國際區域性總部經濟,即大型跨國公司總部要設在港口,使港口成為區域性經濟總部基地, 充分發揮港口作為前方調度總站的決策者、組織者功能。
4)有廣闊縱深、直接的、交通捷便的陸向腹與港口所在城市及經濟腹地形成非常緊密的經濟聯系,此外還應有發達的交通物流網絡,與國際經貿管理完全接軌的自由貿易政策體系。
1)兼容第三代港口的功能。第四代港口功能的提升是在第三代港口功能基礎上的拓展,在新的水平上重新整合這些功能。
2)是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的背景下, 供應鏈高度整合,力求鏈上各節點無縫地銜接。在整條供應鏈中將港口弱化為供應鏈中的一個要素, 強調實物體和信息在港口高效率地流過, 在組織生產時與供應鏈其他物流服務提供商一起, 高度地相互協調和合作,追求整體效益最優。
3)提供差異化、精益化、敏捷化和柔性化的服務。隨著用戶差異化需求的增大和敏捷生產在制造業取得成功, 港口需要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迅速的響應,在港口作業流程再造的基礎上,滿足市場對港口差異化服務的需求,差異化、精益化服務是基礎階段,敏捷化服務是過渡階段,柔性化服務則是第四代港口的最終目標, 促使與港口相關的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無縫連接。
4)主動決策,港口的發展階段正在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即由保證經濟活動順暢完成的“后勤服務總站”轉向推動經濟活動有效運行的“前方調度總站”。第四代港口需要成為其所輻射區域外向型經濟的決策、組織和運行基地,為供應鏈提供良好的運行動力,這也是實現港口服務柔性化的重要條件。港口將通過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并購供應鏈中相關企業、外購運輸能力等方式,從物資交匯的連接點,轉型成為物流服務提供商。
南京港位于長江下游,地處長江三角洲西部的最頂端,是長江流域和華東地區水陸空和江海河立體運輸、全方位的綜合性交通樞紐。
南京港“十二五”期間確立了三大發展目標:①要保持南京港在長江全線港口企業中的領先地位;②建成南京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核心樞紐;③打造南京都市圈大物流平臺。通過重組改制和戰略合作,創新資本合作及融資渠道,整合南京市及周邊港口資源。積極推進龍潭保稅港區建設,促進區港聯動發展。充分利用南京港股份公司上市資源,加大資本運作力度,使南京港口資源效用最大化,構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公共物流服務平臺。從戰略舉措上,以建設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作為南京港口發展的主攻方向,加快主樞紐港建設,重點打造以龍潭港區為依托的集裝箱物流基地、以江北港區為依托的能源化工物流基地和以新生圩港區為依托的外貿散雜貨物流基地,通過實施“五大戰略”,著力推進“五個提升”,即:實施資源整合戰略,提升港區功能;實施市場拓展戰略,提升營銷水平;實施資本運營戰略,提升經營效益;實施多元經營戰略,提升產業素質;實施管理創新戰略,提升管理能力。
通過對第四代港口特征的分析和南京港功能定位,可以概括出對南京港中長期建設的幾點重要啟示,南京港口中長期發展概要見表2。

表2 南京港口中長期發展概要
1)積極采取聯合與合作戰略,加強資本運作,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南京港應主動對外開放,尋求合作,引進外資。如聯合貨代、船代、貨主、船公司、鐵路等采用多種方式共同構筑聯盟體。2010年12月30日,南京港宣布改制重組,由南京市國資委和中國外運長航集團作為主體,對南京港口集團增資擴股,將南京港口集團變更為南京港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市國資委持有南京港集團55%的股份,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持有45%的股份。南京市政府出臺了20條優惠政策,支持南京港集團加快發展。以戰略重組為契機,對接中外運長航業務資源,著力打造“五港一基地”,即充分發揮南京港集團在港口市場上的經營優勢,有效融合中外運長航江海運輸及綜合物流的優勢,打造長江集裝箱運輸中轉港、長江礦石運輸基本港、長江煤炭運輸樞紐港、長江原油、成品油及液體化工運輸定點港、商品車滾裝運輸核心港、港機制造基地。
2)港口規劃與區域發展相結合。港口規劃應充分考慮腹地經濟產業現狀、交通物流網絡、港口自身資源,使港口規劃與區域發展相結合。南京港屬于長江三角洲地區港口群體中,港口群的形成基于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同時港口資源的整合使港口群內部和港口群之間實現了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相互協作、競爭有序的態勢,增強了為腹地經濟圈服務的能力。
從某種角度來說,第四代港口其實就是所謂的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往往具備硬件和軟件上的條件、能力和優勢,而且是港城一體化的延伸———港口和區域一體化的產物。這為其配置各種生產要素和流通要素、發展成為第四代港口提供了有利的必要條件。圍繞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長江下游集裝箱運輸格局的正在發生變化。南京港應立足于南京及長江中上游地區,定位為服務于以上海港為中心的長三角國際集裝箱運輸系統,以開辟國內支線運輸、提高國內支線服務為主,并相應發展內貿線和近洋線運輸,把南京港建設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長江上喂給樞紐、南京地區及長江中上游地區近洋貨物的中轉樞紐、連接長江中上游地區與南方沿海地區之間內貿運輸的主樞紐。
3)港口物流供應鏈整合。隨著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基于縱向合作的高附加值服務(主要是高端航運服務和現代物流服務)成為港口的努力方向,業界開始探索構建以港口為核心的供應鏈體系。港口除了繼續發揮其裝卸功能、轉運功能外,還應主動聯合供應鏈上的其他重要企業, 以及其他運輸方式的供應商,利用一體化及聯合戰略,協同發展構建無縫隙的供應鏈物流網絡,擴展港口的物流功能及影響范圍,通過構筑港口在腹地的物流體系,將港口的航運功能、貿易功能、保稅功能延伸到內陸。
4)港口物流服務系統功能提升。第四代港口的特征決定了不是所有第三代港口都有可能發展成為第四代港口,也不是所有第三代港口都有必要發展成為第四代港口,只有其中少數幾個陸向腹地巨大、外貿物流眾多、交通運輸成本較低、且其所在城市擁有重要的國際經貿影響力的港口,才有必要和能力發展成為第四代港口,否則就會造成資源浪費、結構失衡、效益低下。因此,我國應進一步優化港口布局,將港口規劃與區域發展相結合,使港口在空間、規模和功能上的分布更趨合理。尤其應避免港口之間的惡性競爭,避免一擁而上地建設“第四代港口”。
江蘇省提出了把南京港打造成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的發展戰略, 做大做強物流基地是南京港發展的需要。一方面應依托南京港口, 積極扶持發展壯大一批物流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 利用戰略投資者和國際大集團的市場網絡和現代化手段等資源優勢, 迅速提高港口的綜合運輸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發展水上運輸企業, 同時加強與國內外物流網絡的銜接, 推動能力強的航運公司之間的合作, 實線“強強聯合”, 保證港口物流的高效運轉, 以適應江海聯運、遠洋運輸的要求。發展港口物流, 還要積極培育物流市場, 引導港口物流企業加強與工業、商業、農產品加工等企業合作, 拓展第三方物流空間。
5)港口產業國際化。參與港口產業國際化經營的動力是大型班輪公司、實力雄厚的跨國航運公司等。參與港口跨國投資與跨國經營的另一大群體是一大批大型港口碼頭經營企業。港口營運商將其核心業務向國外拓展并利用其專業特長尋求國際投資機會。
從全球各大跨國公司發展的經歷來看,其無一不是通過兼并、控股、聯合、收購等資本運作發展起來的,單純依靠內源式擴張成長為跨國公司的幾乎沒有,為此各港口企業應以此為鑒,積極確立國際化戰略目標并加速運作。一方面,港口企業可在國際港口經營市場中尋找投資機會,通過分析某國政策、經濟環境等,確定資本運營方式,采用收購、兼并、建立合資公司的方式進入市場。另一方面,港口企業應通過國際資本市場來實現海外上市;相比于國內,海外上市所需的周期較短、手續較簡單,其一旦運作成功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也可實現融資國際化,籌集外匯,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形象。
總之,南京港實施資源整合戰略,提升港口服務功能;實施市場拓展戰略,提升市場輻射能力;實施資本運營戰略,提升資本運營效益;實施產業轉型戰略,提升集團母合效應;實施環境優化戰略,提升港口功能定位;實施管理創新戰略,提升管理決策能力;實施科技興港戰略,提升信息管理能力;實施人才強港戰略,提升文化創新能力。南京港集團將打造成長江流域最具競爭力的公共碼頭營運商和綜合型港口產業集團。
長江航道10.5 m的維護水深已貫通南京,可滿足3萬t級海船全天候通航以及5萬t級海船乘潮通過的要求。南京港已建和在建的重點外貿港區碼頭都按照兼顧5萬t級水工結構來設計,并預留了航道整治后對碼頭進行升等的余地。但受鎮江尹公洲航道制約,南京港尚未實現3萬t級海輪全天候通航,造成大型海輪進江不能直達南京,增加了航運物流成本,影響港口深水岸線資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港口綜合運輸優勢的充分發揮,制約了包括南京在內的地區經濟發展。
目前長江下游12.5 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的工程正在加緊準備。工程完成后,第四代集裝箱船和5萬t級海輪將全天候直達南京,7萬t級散貨船乘潮減載能直達南京。南京港將真正成為江海連運的樞紐。
在全球化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港口所面臨的是一個越來越不確定的環境,港口傳統經營方式已經難以應對這種變化的局面。為了改變這種處境,提升港口的競爭力,促使港口主動順應這種變化,港口運營商應盡早對第四代港口的特征和功能有所理解,以便采用適時的新戰略。
為了完成港口經營模式的轉變,港口運營商應該主動構建自己的供應鏈系統,積極參與港口網絡的虛擬體,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平臺,強化港口間的協調,從港口內部的整合逐步拓展到與港口相關聯的外部整合。規劃和建設港口物流,協調“關檢港運”各部分,實施大通關,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減少審批程序和辦事環節,口岸各方建立快捷有效的協調機制,實現資源共享,通過實施科學、高效地監管,以達到口岸通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真正實現“快進快出”,同時不斷融入第四代港口的新特征,提供差異化、精益化、敏捷化和柔性化的服務, 使港口成為整合國際物流供應鏈的重要環節,物體和信息在港口高效率地流過,在組織生產時與供應鏈其他物流服務提供商一起, 高度地相互協調和合作,追求效益的不斷優化。
[1] 孫光圻,劉 洋.第四代港口對中國港口建設的啟示[J].中國港灣建設,2010(5):71-73.
[2] 黃 桁.第四代港口研究及其對我國港口發展借鑒[J].中國港口,2011(5):54-55.
[3] 周雪松.基于競爭力的南京港口提升策略研究[J].中國水運,2010(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