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秀榮 陳東平 趙清剛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緊緊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主線,充分利用本地資源,以市場為導向,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形成了以陽朔金桔為龍頭的多元化“一村一品”產業格局。陽朔縣充分依托資源優勢,面向國內外市場,積極改良發展優質金桔品種,在提高縣域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陽朔縣地處廣西東北部,桂林市中南部, 位于北緯 24°13′~25°40′之間。北與桂林市郊區和靈川縣交界,東與恭城縣相連,西部和臨桂縣、永福縣接壤,南面與荔浦縣毗鄰,東西最大跨幅51.5 km,南北最大跨幅62 km。陽朔縣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溫和濕潤,四季分明。縣內巖溶地區和低海拔地區夏長冬短,東北、西南部高海拔山區冬長夏短,春秋適中。這種特有的氣候、水土條件十分有利于金桔的生產。縣域中部、東部、南部地勢平坦,水源條件好,是最主要的產糧區。位于縣域中心地帶的白沙鎮有一塊方圓150 km的丘陵,坡度較緩,土層較厚,土壤含鉀量高,是陽朔金桔中心產區。
陽朔縣是全國旅游名縣,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縣,金桔、沙田柚和板栗等為陽朔縣傳統名果。金桔學名金柑。據記載,金桔原產于廣西陽朔縣白沙鎮,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栽培歷史。目前陽朔金桔主栽品種適應性強,掛果早,嫁接苗定植后第3年就可結果,單株產量可達8~10 kg;第4年就開始進入豐產期,單株產量15~20 kg。大小年結果現象不明顯,鮮果耐運性良好。陽朔縣金桔種植分布地域廣闊,在全縣各鄉鎮都有種植,以白沙鎮種植面積最廣、品質最優。金桔產業的發展對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帶動了當地運輸業、旅游業的發展——陽朔縣百里長廊、百里新村旅游新線路就位于盛產金桔的白沙鎮古板村、蕉芭林和涼水井村一帶。陽朔金桔不僅暢銷北京、上海等國內大中城市,走進了高檔超市,還遠銷俄羅斯、日本、新加坡和我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金桔種植已成為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和致富之果。
上世紀80年代前陽朔縣金桔種植面積少,不成規模,只在白沙鎮種植相對較多,產量低,價格也低。八九十年代以來,陽朔金桔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逐漸成規模,除白沙鎮外,其他鄉鎮種植面積也不斷增加,全縣金桔從1990年的228 hm2、1 389 t發 展 到 2008 年 的3 867 hm2(收 獲 面 積 2 451 hm2)、52 652 t。2009年陽朔縣金桔種植面積已發展到3 949 hm2, 收獲面積2 849 hm2,產量達 64 945 t;2010 年種植 面 積 4 350 hm2, 收 獲 面 積3 725 hm2,產量達 77 658 t;2011 年種植面積達 7 607 hm2, 產量 98 758 t。2005—2010年陽朔金桔產地批發價達15~34元/kg,銷售價格呈穩步上漲趨勢,農民收入非常可觀,發展金桔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白沙鎮金桔產業規模占全縣水果產業的95%以上,該鎮99%以上農戶都以種植金桔為主,僅金桔一項桔農年人均純收入超萬元,其中,古板村委員會的涼水井、龍潭門和大坪等3個自然村年人均純收入超2萬元。金桔已成為陽朔縣農村經濟和農業發展的支柱產業、品牌產業。
一是深加工跟不上,金桔產業鏈亟待延伸。目前陽朔金桔大多以鮮銷為主,加工量很少,由于金桔收獲期相對集中,極易造成產品積壓或腐爛損失。金桔可加工成金桔花、金桔片、金桔粉、金桔罐頭、果汁和金桔果脯等,如發展金桔深加工,既可實現產品增值,充分消化金桔產品,實現金桔常年供給,又可以促進金桔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目前陽朔縣金桔深加工企業少、規模小,僅白沙鎮有幾家小型作坊式工廠進行加工,而且加工品也只在廣西區內銷售,亟須進一步迅速發展金桔深加工業。
二是銷售市場有待進一步拓展。盡管陽朔金桔已銷往國內各地市場,并成功出口部分國家和地區,但總體來看仍以內銷尤其是廣西區內銷售為主,國際市場尚待進一步拓展。
三是低產園亟待改造。上世紀80年代金桔銷售價格不是很好,農民積極性不高,對金桔園管理粗放,出現了部分低產園。
四是柑桔黃龍病威脅不可小覷。目前陽朔全縣范圍內各金桔產區都有感染柑桔黃龍病的植株發現。
一是推進金桔產業化進程。政府及職能管理部門應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金桔產業發展,在金桔主產鎮的每個村要成立一個水果專業合作社或金桔專業合作社,形成產供銷加工一體化產業鏈。
二是加強技術培訓,提高金桔種植管理水平。舉辦技術培訓班、技術講座,推廣金桔栽培技術,提高金桔產量和質量。
三是提高果實品質,生產無公害、綠色果品。農業技術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果農的技術指導,指導農戶使用高效低毒環保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以保金桔產品的食用安全。
四是大力推廣“三避"技術,延長金桔采收上市期。自2002年金桔“三避”(避雨、避寒、避曬)在白沙鎮試驗示范推廣以來,經過幾年的大力推廣,目前全縣金桔產區都采取了“三避”技術,取得了較好效果。“三避”技術的應用,可大幅延長金桔收獲期,采收期從11月延續至第二年的3—4月;同時,果實品質改良效果顯著,金桔市場銷售價格上漲,農民收益增加。
五是實施一體化科學管理。強調有機肥施用、修剪、疏花疏果以及病蟲害綜合防控;實施“三避”栽培技術,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強調采后分級、包裝,提高果實商品性。同時,對低產金桔園進行改良,提高單產;對坡地果園進行梯地改造,推廣滴灌、噴灌等現代化肥水管理方式,提高投入產出比,增加農民收益。
六是打造和發揮品牌優勢。經銷商、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應從樹立品牌、市場宣傳和營銷方面相互配合協調。品牌水果種植基地或水果銷售協會應引進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管理體系,按標準組織生產,抓好果品質量控制;經銷商應重視果品的采收、分級、包裝和商標申請與管理,提升果品檔次和品位;政府應發揮信息優勢和組織協調者的職能角色,有效協調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三方利益,促進和拉動陽朔水果產業鏈健康發展。
七是緊抓機遇進入國際市場。近年來陽朔金桔采取積極走出去戰略,在走向國際市場方面取得了不小進展,今后應充分利用時間差和特色品種優勢,積極與東盟國家的水果生產和銷售形成互補格局。在宣傳方面,可充分利用國際性的博覽會或每年一屆的金桔節及桂林農產品展覽會等機遇,提高陽朔金桔品牌知名度。
八是建立無病毒苗木繁育基地,為金桔生產提供優質苗木。近年來,柑桔黃龍病發生呈上升趨勢,為防止黃龍病的傳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柑桔無病毒苗木繁育體系的建設,加強市場監管,堅決杜絕感病苗木進入市場。同時,加強柑桔木虱撲殺,并做好金桔潰瘍病、炭疽病、夜蛾、紅蜘蛛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九是加強金桔采后處理與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業效益。積極引進先進實用的金桔包裝、貯藏、保鮮技術和方法,如采用精美的包裝盒或塑料筐進行包裝銷售,金桔專用分果機的推廣使用,氣調冷藏保鮮庫的使用等;積極引入加工技術和設備,對金桔進行加工,增加金桔產品的附加值;完善貯藏和銷售服務網絡,拓寬金桔銷售區域和延長銷售時間,增加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