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燕,王利鋒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都 610031)
根據鐵路全路路網調整,西南地區以成都、重慶、昆明、貴陽為重要節點直接對接,形成“二南、二北、二東”的對外快速鐵路通道,西南地區快速鐵路網里程增長迅猛,全路既有4個動車組檢修基地已不能滿足西南部地區路網擴展的需要。為適應西南地區動車組配置數量增加后的檢修需要,在西南地區增建成都動車段檢修設施,本文研究了成都動車段總平面布置。
成都動車段前期研究石板灘、泰興鎮、龍潭寺、成都東4個段址方案,經過段址比選,成都東段址方案具有走行距離短、運營效率高、征地拆遷工程量小以及工程投資低等優點。
擇址區位于功能已廢棄的成都東編組站地區,距離成都站和成都東站分別為1.8、7.1 km,動車組接發快捷,空走行距離短;擇址區用地多位于居民房屋、簡易倉庫,無大型工廠,征地拆遷工程量較小。
(1)功能定位
成都動車段目前是成都樞紐唯一的動車運用整備設施,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動車組檢修設施。其建設填補了西南地區動車組檢修空白,完善了路網動車組檢修布局。
按照檢修和生產管理方式,可將動車段分為運用設施和檢修設施。運用設施需滿足樞紐所有始發終到動車組運用整備需求,滿足動車組一、二級修需求;檢修設施輻射西南地區的成都、重慶、昆明、貴陽等地,根據全路動車組配屬的調整,滿足西南地區配屬300列8輛編組動車組的檢修需求,檢修車型為CRH2型動車組三、四、五級修,兼顧CRH1和CRH3型動車組的三級修[1]。
(2)設計規模
根據動車組檢修需求以及成都東地區地形條件,規劃設置運用設施總規模為:存車線55條,檢查線16條,檢修設施總規模:檢修線10條。
雖然我國動車組檢修工藝起步晚,但發展快,目前已建成的北京、上海、武漢、廣州4個動車檢修基地以及青島、唐山主機廠,開展了動車組檢修和組裝作業,為后建工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成都動車段積極吸收,大膽創新,進一步完善檢修工藝,成都動車段各級修程檢修工藝如圖1~圖3所示。根據檢修工藝流程進行總平面布置[2]。

圖1 一、二級修檢修工藝流程

圖2 三級修檢修工藝流程

圖3 四、五級修檢修工藝流程
在滿足生產工藝需要的前提下,綜合考慮規劃、環保、防火、衛生、通風、采光等方面的要求,結合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自然條件,全面地、因地制宜地布置段內線路、建筑物、道路等。
(1)線路布置。成都動車段運用設施和檢修設施線群呈縱向錯列式布置,見圖4。運用設施和檢修設施通過走行線連接,在整個檢修生產過程中(除正線試車外),檢修和運用作業不發生行車干擾,大大加強了生產和管理的獨立性。運用設施檢查庫和存車場呈橫列式布置,也減少了動車組折角次數,提高了工作效率。

圖4 成都動車段總平面布置
(2)建筑區域布置。合理利用夾心地設置房屋建筑,運用設施存車Ⅰ場與存車Ⅱ場之間的夾心地北側設置為存車Ⅲ場,南側設為檢修設施辦公區;西端咽喉夾心地設置為運用設施的辦公區;東端的夾心地設置為檢修設施輔助生產區;北側三角地設為配餐中心以及存車場。檢修庫前集中預留檢修庫房,段東北角集中預留主機廠檢修生產區。通過合理布置房屋,在有限的用地范圍內,最大化的規劃建設規模,在國內同等用地條件下,成都動車段的設計規模最大,功能最全。
(3)道路布置。成都動車段北側緊鄰既有成渝、成昆線,南側左端與既有成都東貨場相接,東側被規劃新建的東環線和維修工區阻斷,西側在成綿高速公路橋下接既有成都東編組場西出發場。綜合考慮外部條件、出入段通道的通暢性以及工程的可實施性,共設置了3處出入段通道,西端通道由運用設施辦公生活區引出,下穿檢查庫線,折角接至市政駟馬橋路。中部通道由檢修設施辦公區接至市政民興路,東端通道由動車段檢修設施東端引出,下穿出入段線,接至市政民興路;在段中部設置了東西走向主干道,綜合考慮管網、照明及綠化設置。檢修辦公區與檢修生產區之間設置了下穿道路,有效地避開了與存車線群咽喉行車干擾。
(4)單向洗車機。國內部分既有動車運用所為滿足動車組入庫前、出庫后均可洗車,布置了雙向洗車設備,考慮到動車組不清洗就入庫作業,對庫內作業環境帶來較大的影響,而且會增加在段內折角次數,對生產管理也帶來不便,成都動車段采用單向洗車設備,動車組均在入庫前完成洗刷作業,簡化了作業流程,同時也降低了工程投資。近期在成都東站方向設2套單向洗車設備,成都站方向設1套,經測算,可滿足成都樞紐動車組高峰小時洗車需求。
(5)檢查庫外設置雙排對稱股道。檢查庫股道采用9 m間距,在庫前每條檢查線均接出1條股道,8線檢查庫前形成16條庫前待檢線,在庫前待檢線完成除塵、補洗等作業,既清潔了庫內工作環境,降低了綜合管溝工程實施難度,也提高了檢查庫的作業效率。
(6)檢修庫房既集中布置,又拉開一定距離。檢修庫房包括:解編拆卸庫、部件檢修庫、組裝調試庫、轉向架檢修庫、三級修庫、整編靜調庫及邊跨,房屋建筑面積共計11.5萬m2。檢修庫房采用集中布置,長度均為468 m,庫形整齊,外觀宏偉壯觀,轉向架及部件輸送距離短,縮短了車庫與各檢修車間的生產線路和運輸距離,加強了生產管理及相互聯系,易于組織檢修流水作業,同時也縮短了各種管網長度。為滿足庫房的采光、通風以及室外管網布置要求,在解編拆卸庫與部件檢修庫之間以及三級修庫與整編靜調庫及邊跨之間拉開18 m的通道。檢修庫房充分地利用了集中與分散的優點。
(7)四五級修線群采用移車臺連接。四五級修過程中,動車車體是單輛移動,車體在各個檢修庫之間的移動可采用移車臺方式,取代股道連接方式,成都動車段在四五級修庫前設置移車臺,連接解編拆卸庫和組裝調試,組裝調試庫出庫至靜調庫也采用移車臺方式,取代了庫前股道,縮短了走行距離,提高了檢修效率。
(8)改移溝渠避開下穿成渝、成昆線。段內需改移下澗槽1處,原設計中,由于受檢修庫房的控制,需從成渝線北側起,重新頂進穿越改移溝渠。為降低工程施工難度,調整設計將檢修庫房向東平移55 m,將改移溝渠起點調整到既有線南側,避免了頂進穿越既有線。同時調整總平面布置,合理利用土地。
成都動車段涵蓋了動車組運用、檢修設施以及配餐中心,總平面既體現各個功能模塊資源共享,又體現了獨立性,進一步推進了國內動車段設計技術水平。成都動車段經歷了預可研、可研、初步設計階段,總平面布置經過多次優化,目前方案基本穩定,現已開展施工圖設計工作,先期工程暫實施三級修設施。
[1]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動車段檢修設施工程初步設計總說明[R].成都: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
[2] 王利鋒,駱燕.成都動車段檢修工藝布局及工藝研究[J].電力機車與城軌車輛,2011,(5):75-76.
[3] 周曉斌.動車檢修基地總平面布局的探討[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9,31(5):23-2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鐵建設[2009]209號 高速鐵路設計規范(試行)[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0.
[5] 田軍.武廣客運專線廣州動車基地總平面布置研究[J].鐵道標準設計,2010(12):126-129.
[6] 黃小鋼.鐵路機務段總平面優化設計研究探討[J].交通科技,2008(7):102-103.
[7] 周海鳳.武漢和諧型大功率機車檢修基地方案研究[J].鐵道標準設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