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王霞芳
王霞芳教授治療小兒腎性血尿的經驗
李華, 王霞芳
介紹王霞芳教授辨證治療兒童腎性血尿的經驗。王霞芳教授根據臨床表現將小兒血尿分為外感風熱型、濕熱蘊結型、陰虛火旺型、脾失統血型、脾腎氣虛型5型,將益氣升清健脾、養陰益腎與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相結合,補虛而不留邪,祛邪而不傷正,方證相應,故能每獲良效。
血尿/中醫藥療法; 腎疾??; 王霞芳; 名醫經驗; 兒童
1.1 病因病機 腎性血尿是兒科臨床較為常見的病癥,在中醫歷代文獻中記載為“尿血”“溲血”,病位在腎與膀胱。中醫學對血尿的論述,最早見于《素問·厥論》“胞熱移于膀胱,則癃,溺血?!彼巍ね鯌央[《太平圣惠方·治尿血諸方》對血尿的病機作了論述:“夫尿血者,是膀胱有客熱,血滲于脬故也?!睆堝a純指出:“中氣虛弱,不能攝血,又兼命門相火衰弱,乏吸攝之力,以致腎臟不能封固,血隨小便脫出也[1]?!蓖踅淌谡J為小兒腎性血尿屬于本虛標實的病證,肺脾腎虧虛、氣陰不足是其本,為發病的內在因素;感受濕熱毒邪、侵襲下焦是其標,是促發血尿產生的外在原因。肺氣不足,衛外失司,風邪熱毒易襲;脾腎虧虛,脾失統血,血不歸經;腎虛不能固攝,則精血不能循常道而下泄;濕熱不解,熏灼腎絡受損,則血溢脈外,從而導致血失固攝,不循常道,溢于脈外,下注膀胱而尿血。瘀血是發病過程中的病理產物,瘀血不去,又可加重尿血癥狀,導致病情纏綿難愈,反復發作。
1.2 治療特點
1.2.1 審證求因,肺脾腎同調 王教授認為小兒腎性血尿早期多由于機體正氣相對不足,衛外失固,風熱時毒之邪乘虛而入,傷及腎絡而致;疾病遷延日久,使機體陰陽失調,臟腑功能紊亂,抗邪無力,更易招致外邪侵襲,故病情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其病本在于肺脾腎三經正氣虛弱,治療應以扶正為本。因肺主治節,為水之上源,肺虛不能制節其下,以致尿血;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水火之宅,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中精氣有賴于后天脾之運化水谷精微的培育和滋養,才能不斷的充盈和成熟;更需肺司調節,方能通調水道,下注膀胱。若三臟功能失調,則人體氣血陰陽虧虛,臟腑功能紊亂,百病由生。所以王教授在治療腎性血尿時,尤其重視調治肺脾腎。補氣喜用黃芪、白術、太子參、柴胡等。黃芪既能益氣攝血,又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預防外感誘發和病情加重,故為必用之品。滋腎養陰多用生地、女貞子、旱蓮草、菟絲子、山茱萸、枸杞子以補益腎精。
1.2.2 分期論治,標本宜兼顧 王教授認為,血尿雖為血證,早期應以涼血化瘀為主,不可見血止血;后期應以收斂止血為主。血尿早期多由風熱時毒之邪循經傷及腎絡,迫血妄行所致。此時如急于止血,多會使熱毒與瘀血,停留于體內,導致閉門留寇,止血而留瘀,使病情反復,遷延難愈。所以治療上應先以清熱利濕,涼血化瘀為主。待血中濕熱瘀毒祛除,則血尿自止。血尿后期臨床表現以正虛為主,所以治療上應以益氣升清,收斂止血為主,佐以滋陰涼血,益氣攝血的藥物。如小兒急性腎炎發作期以邪實為主,屬濕熱內盛,下注膀胱,熱傷血絡而血自尿道出,治療宜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為主;緩解期則顯示中氣不足,氣虛陰虧為多見,王教授常教示:“中氣不足者,溲便為之變”,患兒可出現反復鏡下血尿,治療應重在補氣升清,清水之上源,其流自清,滋腎養陰,兼清余熱,使血歸常道則尿血自停。
1.3 辨證論治
1.3.1 外感風熱型 尿血鮮紅,眼瞼及下肢浮腫,伴惡寒發熱,咽癢咳嗽,口渴喜飲,舌紅,苔薄黃,脈浮數。因腎脈上絡咽喉,風熱循經內舍于腎,灼傷腎絡,血溢脈外,故見咽癢咳嗽,尿血鮮紅。治宜疏風宣肺,涼血止血。王教授選方用柴胡劑合四苓散加減疏風清熱,利水消腫。血尿明顯者,加丹皮、白茅根、藕節炭、小薊涼血止血;咽喉不利者,酌加大力子、桔梗等利咽解毒。
1.3.2 濕熱蘊結型 小便黃赤灼熱,尿血鮮紅,心煩口渴,面赤咽痛,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濕性黏滯,易與熱邪相合,久居體內,纏綿難愈;若濕熱之邪下注,灼傷腎絡可見小便黃赤灼熱,尿血鮮紅;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之象。治宜清利濕熱,涼血止血。王教授認為若上焦濕熱偏盛,常加金銀花、連翹、柴胡、黃芩、赤苓、山梔、萆薢、薏仁等疏風清熱利濕之品,以防表邪內陷;若濕熱盛于下焦,多選用八正散、導赤散、小薊飲子等淡滲通利,清利濕熱。
1.3.3 陰虛火旺型 腰膝酸軟,神疲乏力,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小便色淡紅或清,血尿時輕時重,平素以鏡下血尿為主。治宜滋補腎陰,王教授方用六味地黃丸加黃柏、柴胡、黃芩、黨參、旱蓮草、女貞子、白茅根、側柏炭等。
1.3.4 脾失統血型 尿血已久,血色淡紅,面色萎黃,體倦乏力,納少便軟,舌質淡、苔薄潤,脈細弱。勞倦傷脾,脾氣虧虛,統血乏權,血不循經,故見尿血;舌質淡、脈細弱為氣血虧虛之象。王教授常用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出入。常用黃芪、白術、太子參、生地、當歸等藥,血尿日久不愈加仙鶴草、白茅根涼血止血,女貞子、墨旱蓮滋陰清熱,兼以止血。
1.3.5 脾腎氣虛型 久病尿血,面色少華,體倦乏力,納呆便溏,腰膝酸痛,舌體胖嫰,脈沉細弱。脾氣虧虛,統血乏權,腎虛,不能固澀,血不循經故見尿血;脾腎虛弱,運化失司,故納呆便溏,舌體胖、脈沉弱均為脾腎兩虛之象。治宜補益脾腎,固攝止血。王教授臨床上常選補中益氣湯合六味地黃丸加減,使氣充血統,攝納有權,尿血乃止。
案例1,唐某,女,4歲。尿血10d。1989-11-15初診?;純?0d前發現肉眼血尿,小便通暢,尿時不痛,即至瑞金醫院就診,尿檢紅細胞4~6個/HP,未予用藥。新感流涕2d,今日見尿色呈淡茶色,尿檢紅細胞滿視野,少腹脹滿,繞臍陣痛,納呆厭食,形體消瘦,性情煩躁,大便干結,舌紅,苔薄膩,脈滑數。中醫證屬邪襲肺衛,濕熱下注。治擬疏化濕熱,涼血和血,方擬柴胡劑出入。柴胡、制半夏、炒荊芥各6g,黃芩、生地、川柏各9g,白茅根、車前草各30g,女貞子、粉萆蘚各12g,薏苡仁、旱蓮草各15g。每日1劑,水煎服,共7劑。
二診:藥后尿色漸淡,小便短數,胃納仍少,腹滿脹氣,舌苔薄潤,脈細。上法尚合,仍宗前義上方去荊芥,加焦山梔9g,六一散12g。6劑。
三診:小便清長,色淡,尿檢(-),胃納漸增,腹滿漸消,大便轉調,苔薄脈細,證屬濕熱漸化,表證已解,腎虛脾弱,運化失司,仍擬上法出入。柴胡、黃芩、川柏各6g,薏米仁、車前草、谷芽各30g,女貞子、六一散各12g,旱蓮草15g,生地、焦山梔各9g。7劑。
四診:尿檢3次正常,血尿已止,納增便調,面轉紅潤,繼以鞏固治療,隨訪半年未見反復。
案例2,李某,女,13歲。1997-03-08初診。患兒患有紫癜性腎炎1年,在外院服激素后未愈,去年病情反復,下肢可見少量出血點??淘\:尿檢:尿蛋白(+),紅細胞6~8個/HP,呈滿月臉,頭暈乏力少神,小便通利,納可便調。舌胖嫩,苔薄微膩。兩脈沉細。證屬脾腎兩虛,治以補益脾腎,固攝止血。予黨參、丹皮、山萸肉、女貞子各9g,焦白術、黃芪、旱蓮草、茯苓、蒲黃炭、側柏炭各10g,生地、淮山藥各12g,白茅根30g。每日1劑,水煎服,共7劑。
二診:藥后小便通利,尿檢仍尿蛋白(+),紅細胞5~8個/HP,納減便調,下肢未見出血,舌胖苔凈,脈沉細。予黨參、女貞子、蒲黃炭、地榆炭、側柏炭、旱蓮草各10g,焦白術、黃芪、丹參、仙鶴草各15g,生地、淮山藥各12g,丹皮9g,白茅根30g。7劑。
三診:尿蛋白(+),紅細胞5~6個/HP,夜難入眠,納可便調,兩膝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舌胖苔凈,兩脈沉細小弦。予生地、丹參、太子參各12g,丹皮9g,澤瀉、朱茯苓、淮山藥、女貞子、旱蓮草、川牛膝各10g,赤芍、炒白術、黃芪各15g,小薊草、白茅根30g。7劑。
四診:尿蛋白(+),紅細胞5~7個/HP,關節痛減,納減,再擬益氣健脾補腎。上方去牛膝、赤芍、茅根,加六月雪15g,益母草30g,薏苡仁20g。共7劑。
五診:尿檢好轉,蛋白微量,無紅細胞。時覺胸痞,納可尿少,舌胖苔凈,脈細小。繼以上方出入鞏固治療半年,病情穩定。
中醫認為,濕性黏滯易與熱邪相合,久居體內,纏綿難愈;若外感風熱,與濕熱之邪下注,灼傷腎絡,可見小便黃赤灼熱,甚至尿血鮮紅;若濕熱之邪上犯,可見咽痛口渴;肝為藏血之經,脾為統血之臟,肝脾不和,則性情煩躁,納少厭食。肝郁不能藏血,脾虛不能統血,藏統失司,則血隨溲下而為血尿。舌質紅苔膩、脈滑數乃一派濕熱之象。故病例1治擬疏肝解表,清熱利濕,涼血和血。王教授選用柴胡劑治療,以防表邪內陷,方中柴胡升清疏達經氣,透解邪熱;黃芩苦寒清泄里熱,直折熱勢,兩味為君;半夏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氣而止嘔;白茅根、旱蓮草等清熱涼血和血,薏苡仁、車前草、健脾利濕;生地、女貞子滋腎養陰清熱,全方藥證合拍,故療效顯著。王教授認為濕邪留滯,多病程冗長,病情纏綿,導致血尿反復發作,頑固難愈,故復診時重用清熱瀉火利濕之品,酌加六一散、焦山梔等藥,以直折亢盛之火焰,使火滅血安,尿血自停。
腎為先天,脾為后天,兩者相互資助,相互促進,相輔相成。若脾、腎兩臟功能失調,則人體氣血陰陽虧虛,臟腑功能紊亂,百病由生。王教授在治療腎性血尿時,尤其重視調補肺脾腎。病例2患兒血尿日久,耗傷脾腎,故血尿不消。本案雖病機復雜,但王教授抓住主要矛盾,治療時虛實兩顧,益氣升清,健脾益腎攝血,清熱活血止血。方中生地黃、山茱萸益腎滋陰降火;黃芪、黨參、白術、山藥益氣升清補肺脾;旱蓮草、丹皮、丹參、仙鶴草、蒲黃炭、地榆炭、側柏炭等清熱涼血止血,王教授對于血尿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的患者,根據不同臨床類型將益氣補肺、健脾益腎養陰與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相結合,祛邪扶正,通補兼施,平調陰陽,補虛而不留邪,祛邪而不傷正,增強患兒機體防御功能。諸藥合用,緊扣病機,辨證準確,用藥精專,療效迅捷。
[1]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M].2版.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170-171.
200071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兒科
李華(1971-),女,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兒科疾病的中醫診治。
王霞芳,200071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兒科。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4.001
R695+.8
B
1674-3865(2012)04-0289-03腎性血尿是指腎小球疾?。ㄖ饕悄I小球腎炎)所引起的血尿,臨床包括肉眼血尿及鏡下血尿,其病程遷延,反復發作,治療往往比較困難。王霞芳教授是第三、第四批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班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導師,醫術精湛,臨床經驗豐富,在熟諳中醫經典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擅于運用經方治療兒科疑難雜癥,取得令人滿意效果。現將王教授治療腎性血尿經驗介紹如下。
2012-06-26)
黃偉)
病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