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榮昌, 鄒翠容
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癜80例臨床特點分析
邵榮昌, 鄒翠容
目的 總結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癜臨床特點及診治方法。方法 分析80例以消化道癥狀起病的過敏性紫癜患兒臨床資料。結果 皮疹可延遲出現,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癜腹痛和體征不符,胃鏡、結腸鏡見廣泛黏膜充血水腫、散發性糜爛、出血、潰瘍。潰瘍呈多發性、散發、淺表、不規則以十二指腸降部多見。糖皮質激素、潘生丁、維生素C治療有明顯效果。1例并發闌尾炎。結論 腹型紫癜患兒的紫癜未出或不典型,易誤診誤治;腹痛性質和內鏡有助早期診斷;糖皮質激素可控制癥狀和復發;可能會并發闌尾炎。
紫癜,過敏性/診斷; 內鏡檢查; 糖皮質激素; 并發癥; 兒童
過敏性紫癜是小兒常見的全身性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其臨床特點為血小板不減少性紫癜,常伴關節腫痛、腹痛,胃腸出血、血尿、蛋白尿。當過敏性紫癜以腹痛、惡心、嘔吐,血便等消化道癥狀起病而紫癜未出或不典型,臨床易誤診,甚至出現腸穿孔、壞死,以致危及生命。現分析本院4年內收治的腹型紫癜患兒臨床特點及治療情況,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8-01/2011-12鄂州市中心醫院兒科收治住院的腹型過敏性紫癜患兒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3~6歲21例,~9歲34例,~14歲25例。
1.2 診斷標準 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中兒童過敏性紫癜的診斷標準[1]。
1.3 納入標準 (1)符合過敏性紫癜的診斷標準;(2)年齡3~14歲;(3)紫癜類型為腹型。
1.4 排除標準 (1)既往有慢性胃腸疾病者;(2)肝腎功能異常、精神神經病者。
1.5 治療方法 所有病例確診后均控制飲食:嘔血及血便者給予短期禁食,祛除可疑病因。均給予H2受體阻滯劑西咪替丁1mg/kg靜脈注射,隔12h 1次。潘生丁片3~5mg/(kg·d),分3次服用。腹痛劇烈時給予654-2 0.3~0.5mg/kg解痙。均給予琥珀酸氫化考的松5~10mg/(kg·d)靜脈滴注。消化道癥狀改善后改用潑尼松1.5mg/(kg·d)口服,逐漸減量,1~2個月停藥,同時給予維生素C等支持治療。
1.6 觀察指標 患兒發病情況、誤診情況、臨床表現、內鏡檢查情況及轉歸情況。
2.1 發病情況 本組病例呈一年四季散發,主要集中于冬春季,共67例,合并關節腫痛32例,血尿、蛋白尿26例。
2.2 誤診情況 誤診25例,其中急性胃炎11例,急性闌尾炎4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下消化道出血3例,腸系膜淋巴結炎2例,腸痙攣1例。
2.3 臨床表現 患兒均以嘔吐、腹痛或嘔血性胃內容物、血便為主要癥狀。起病后出現皮疹21例,其中1例起病至第7天才出現皮膚紫癜。5例僅數個皮疹散發分布于耳郭、頸部及顏面,3例起病初有皮疹史。所有患兒均有不同程度腹痛,主要呈臍周陣發性絞痛,無固定壓痛點,無明顯腹肌緊張,無反跳痛。有1例腹痛性質發生改變請外科會診經手術證實合并急性闌尾炎。出現嘔血4例,血便12例,鮮紅血便3例。其中6例出現發熱,體溫37.8~39.3℃,持續1~2d。血常規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高28例。血尿、蛋白尿26例,C反應蛋白增高25例,補體C3增高10例,IgA增高7例。
2.4 內鏡檢查 本組15例行胃鏡檢查,表現為食管、胃底、胃體、胃竇、十二指腸球部及降部病損,越往下病損越重。損害類型有充血水腫、瘀斑、糜爛、潰瘍。15例黏膜充血水腫,12例黏膜下點片狀出血,略高出黏膜表面。6例有潰瘍灶,位于胃竇1例,球部1例,降部4例。2例僅1個部位有潰瘍灶,4例有2個或以上潰瘍灶,潰瘍呈不規則型,潰瘍周圍組織、潰瘍之間黏膜充血腫脹,嚴重的有腸管變形。3例鮮血便患兒有2例作結腸鏡檢查發現腸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斑點狀出血略高出黏膜表面。2例行結腸鏡檢查,表現為彌漫黏膜充血水腫、散發性糜爛、斑點狀出血略高出黏膜表面。
2.5 轉歸 有3例在藥物減量過程中出現反復血便,加至上一劑量再減緩藥物的減量后治愈。2例延長用藥至2個月后治愈。26例有腎臟受累的患兒,4例有少許血尿、蛋白尿,各有2例為單純血尿、蛋白尿。其中1例在腹痛好轉、皮疹消退后,再次出現腹痛且固定于右下腹痛,腹肌緊張,轉外科手術診斷為化膿性闌尾炎,術后傷口愈合好。
皮膚紫癜是過敏性紫癜的顯著特征。以腹痛、嘔吐、消化道出血為首發癥狀時,如伴有皮膚、關節、腎臟損害時易診斷。但如紫癜未出或不典型,易誤診誤治。本研究中80例患兒出現誤診25例,主要原因有:(1)病史收集、體檢不詳細。本組中有3例發病早期有皮疹入院收集病史時被遺漏,3例于耳后、頸部、顏面出現皮疹體檢時被忽視,均導致延誤診治。(2)皮疹出現延遲是最易導致誤診的情況。本組病例中起病后出現皮疹有21例,其中1例起病到皮膚紫癜出現有7d。入院時有15例未考慮過敏性紫癜的診斷。(3)對腹型過敏性紫癜認識不足,又缺乏相應的檢查,不能進行仔細鑒別,忽視其他系統和器官損害,導致不能及時診斷。腹型過敏性紫癜患兒腹痛多為絞痛,部位不固定,無固定壓痛點,無明顯腹肌緊張,腹部體征與劇烈腹痛的癥狀不符合,應詳細詢問有無過敏史,有無皮疹情況,體檢全面仔細,不要遺漏不在常規部位及形態的皮疹,應注意有無關節腫痛及尿常規異常。當機體皮膚癥狀不明顯而按消化道疾病治療效果不佳時應作內鏡檢查。有文獻報道本病胃腸道黏膜損害呈現彌散、多發,同時累及胃及十二指腸,病變程度有沿消化道下行加重的趨勢[2,3]。潰瘍呈多發性、散發、淺表,不規則以十二指腸降部多見[4],與消化性潰瘍的單一部位,十二指腸球部多發不同。本組病例內鏡檢查結果與文獻報道符合。但病例數少,有待進一步收集總結。
本組病例診斷明確后均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均迅速改善了消化道出血和腹痛癥狀與報道一致[5]。激素可直接減少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從而降低免疫反應,故可減少免疫復合物的生成,加速免疫復合物清除,減輕炎癥反應。對反復發作病例應延長激素使用時間,緩慢減量能有效控制癥狀和減少復發。但應對明確診斷的患兒應用糖皮質激素,否則可加劇胃腸黏膜損害,導致消化道出血,潰瘍加重。
過敏性紫癜可并發腸套疊、腸壞死、腸穿孔。但本組病例中有1例患兒出現典型過敏性紫癜癥狀后,腹痛轉位固定于右下腹,腹肌緊張,經外科手術確診為闌尾炎,雖僅為個例,但提示過敏性紫癜腹痛應注意腸穿孔、腸外傷等,應警惕并發闌尾炎的可能。
總之,以消化道癥狀起病的過敏性紫癜早期易誤診,應注意詳細詢問病史、體征;早期內腸鏡檢查可提供診斷依據,糖皮質激素可控制癥狀和減少復發;同時應注意外科情況的產生。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688-690.
[2] Esaki M,Matsumoto T,Nakamura S,et al.GI involvement in Henoch-Schonlein purpura[J].Gastrointest Endosc,2002,56(6):920-923.
[3] 王士杰,鹿玲,桂明,等.以消化道癥狀起病的小兒過敏性紫癜96例臨床分析[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09,16(4):375-376.
[4] 孫卉芳,李春艷,馬可,等.62例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癜的胃鏡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2):293-294.
[5] Weiss PF,Feinstein JA,Luan X,et al.Effects of corticosteroid on Henoch-Schonlein purpura:a systematic review[J].Pediatrics,2007,120(5):1079-1087.
436000湖北 鄂州,鄂州市中心醫院兒科
邵榮昌(1969-),男,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小兒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4.035
R554+.6
B
1674-3865(2012)04-0363-02
2012-05-04)
劉穎)
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