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柱, 李晨華, 高璐璐, 張開俊
以面神經炎起病的兒童腦干占位病變1例報告
黃玉柱, 李晨華, 高璐璐, 張開俊
腦腫瘤; 面神經炎; 兒童
兒童腫瘤中顱內腫瘤發生率高,其診斷較成人困難[1]。筆者報道1例無顱內高壓而僅表現周圍性面神經炎的腦干占位病變患兒,以引起兒科醫生重視。
患兒,男,5歲9個月。因“口角歪斜2天伴發熱半天”于2012-05-09入院。3d前家長帶患兒外出游玩,次日晨發現患兒口角向右歪斜,略有流涎,進食后口腔留有少許食物,右眼裂稍大,尚可以閉眼。擬診:周圍性面神經炎。未予特殊治療。玩耍自如,仍堅持上幼兒園。發病次日下午突然高熱,遂來本院就診。查體:體溫39℃,脈搏18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壓92/60mm Hg(1mm Hg=0.133kPa)。無皮疹及黃疸,瞳孔等大等圓;咽部充血,扁桃體Ⅱ度紅腫;氣管居中;心肺無異常;腹部柔軟,肝脾無腫大,未觸及包塊,腸鳴音活躍。頸軟,克氏征和布氏征(-)。略有右側肢體行走不穩;右眼裂大,尚可以閉眼,右鼻唇溝淺,伸舌稍右偏。64排螺旋CT檢查:腦干體積增大,內見片狀低密度灶,邊界不清,環池受壓變窄,四腦室受壓變扁,中線居中,側腦室外形規則。提示腦干占位病變。診斷為腦干占位病變,上呼吸道感染。
兒童腦干占位病變大多是顱內腫瘤,多為原發,臨床表現主要為顱內高壓癥狀和腫瘤引起的局灶癥狀[1]。本例患兒玩耍自如,無顱內高壓癥狀。
橋腦腫瘤首先出現外展神經、面神經和三叉神經癱瘓。腫瘤在橋腦的不同部位,可出現各類綜合征[2];末梢性面神經麻痹時,病側面肌上下部均麻痹,該側額紋消失、不能閉眼,眼裂大,鼻唇溝淺。中樞性面神經麻痹時,表現為病側下部面肌麻痹,即只有鼻唇溝淺,而眼裂變大,不能閉眼情況不明顯[3]。本例面神經麻痹的表現與末梢性面神經麻痹和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均不完全符合。
腫瘤位置及生長方式決定了患兒的臨床表現;由于很多患兒長時間僅有非常輕微的癥狀及體征,有顱神經受累表現的兒童可能不被患兒和家長發現[4]。兒童以眼部疾患為首發的顱內病變比成年人更易誤診[5],主要與兒童表達能力方面、家長觀察方面及是否及時就診,醫生的經驗以及對顱內病變的認識等方面有關。本例入院體檢發現患兒略有右側肢體行走不穩,家長認為是因發熱引起乏力所致;及時做頭顱螺旋CT檢查,發現腦干占位病變存在。螺旋CT對該病的定性診斷明顯高于普通CT[6]。腦干附近結構的變形是腦干腫瘤的重要診斷依據[2]。故本例可能是腦干腫瘤。
本例無明顯顱內高壓,局灶癥狀不典型。臨床上對于顱內占位病變的神經定位體征不典型,非典型顱內高壓性的頭痛或嘔吐患兒,應仔細觀察臨床表現的變化,要警惕顱內腫瘤的可能。對可疑患兒及早做頭顱CT或有條件的做螺旋CT及核磁共振成像檢查,以利于兒童顱內腫瘤的早診斷、早治療。
[1] 薛辛東.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51-452.
[2] 周曉平.腦干腫瘤的診斷和治療[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9,6(4):223-224.
[3]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840.
[4] 陰魯鑫,張力偉,李德志,等.兒童腦干膠質瘤[J].中國醫刊,2010,45(2):28-30.
[5] 王虹,王雅坤,馮永山,等.首診眼科的兒童顱內病變臨床分析[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2,20(1):21-23.
[6] 李夢周,王琳,陳望,等.兒童顱內腫瘤CT診斷與誤診分析[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18(1):75.
233000安徽 蚌埠,蚌埠市兒童醫院兒內一科
黃玉柱(1963-),男,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小兒腎臟及血液疾病的診斷與治療,E-mail:hyz0539@163.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4.041
R739.41
B
1674-3865(2012)04-0375-01
2012-06-08)
劉穎)
名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