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耀剛 楊巧梅 周逸帆 張永福 顧克繁
2006年1月~2011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開展高血壓性腦出血微創手術的臨床研究,將27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微創手術組(治療組)和常規開顱手術組(對照組),進行臨床療效對比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7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通過CT檢查,符合第三次全國腦血管病會議診斷標準,確診為高血壓性腦出血。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135例和對照組135例。治療組男60例,女75例,年齡1~76歲,平均57歲,其中基底節出血102例,腦葉出血21例,丘腦出血12例,破入腦室36例,中線結構移位108例,出血量30~120 ml,GCS評分:6~7分36例,8~9分69例,10~12分30例。對照組男69例,女66例,年齡6~76歲,平均56歲,其中基底節出血105例,腦葉出血15例,丘腦出血15例,破入腦室39例,中線結構移位105例,出血量30~120 ml,GCS評分:6~7分39例,8~9分57例,10~12分39例。納入標準:幕上血腫大于30 ml,引起明顯的臨床癥狀,或血腫小于30 ml,但位于重要功能區,引起嚴重功能障礙。小腦血腫大于10 ml并出現顱內壓力增高、小腦及腦干受壓癥狀。
1.2 手術方法 (1)治療組采用微創手術治療。根據頭顱CT片定位穿刺點,手術野消毒、局麻,用充電手槍電鉆帶動YL-1型一次性血腫粉碎穿刺針,到達血腫中心后拔出針芯,負壓抽吸引流,或插入針形血腫粉碎器,用血腫沖洗液(冰生理鹽水500 ml+肝素6250~12500 U)沖洗半固態血腫,沖洗后注入血腫液化劑,尿激酶1~2萬U加生理鹽水5 ml,夾管4 h后開放引流,一般2~3次/d,確定血腫液化沖洗引流干凈后即可拔管;(2)對照組采用常規開顱手術治療,均采用骨瓣開顱術或鉆孔擴大骨窗法清除顱內血腫。
1.3 療效評定標準 兩組患者均在術后6個月隨訪,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級標準(ADL)評定:良:基本能進行日常生活行為,屬基本治愈;中:需在一定的幫助下完成日常生活行為;差:明顯依賴或完全依賴他人幫助完成日常生活行為。
治療組良75例,中33例,差27例,基本治愈率55.61%,病死率15.5%;對照組良48例,中45例,差42例,基本治愈率35.66%,病死率26.67%。兩組基本治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 療效比較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年發病率很高的一種急危重癥,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負擔。文獻[1]報道,病死率約為50%。2006年1月~2011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開展高血壓性腦出血微創手術的臨床研究,將27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微創手術組(治療組)和常規開顱手術組(對照組),進行臨床療效的對比研究。微創術最先進器械是“LY-1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采用自鎖固定硬通道技術,明顯優于目前省內應用的錐顱、鉆孔后置管引流等非固定軟通道技術[2],而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雖有一定療效,但創傷大,后遺癥重,病死率高達26.67%。
3.2 微創手術的適應證 (1)腦葉出血≥30 ml;(2)基底節出血≥30 ml;(3)丘腦出血≥10 ml;(4)小腦出血≥10 ml;(5)顱內血腫出血量雖然未達到手術指征的容量,但出現嚴重神經功能障礙者;(6)適合于各種年齡的患者,特別適用于高齡及危重患者[3]。
3.3 微創術的手術時機 臨床研究表明,高血壓性腦出血常在20~30 min形成血腫,且出血自行停止。6 h后血腫周圍發生水腫并逐漸加劇。血腫壓迫時間越長,周圍組織不可逆損害越嚴重,致死、致殘率就越高。因6 h以內有繼續出血的可能,12 h后由于顱內壓增高,腦缺氧、腦水腫或其他并發癥的出現對手術治療不利,早期清除血腫可減少血腫內凝血酶的釋放,減輕腦水腫及遲發性腦損害,降低死亡率,改善神經功能[4]。因此,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手術時機為:如果病情快速進展,有發展成腦疝趨勢或已經腦疝者,應立即手術;如果病情趨于穩定,建議在發病6 h左右進行;部分患者經內科治療,生命體征基本平穩,但有意識障礙,復查CT顯示顱內血腫仍有占位效應,應手術治療。
3.4 再出血的防治 (1)術前盡量作好診斷與鑒別診斷,準確定位穿刺點;(2)緩慢抽吸液狀血腫,抽吸太快致局部負壓可引起再出血,首次清除血腫量應控制在50%以內;(3)小量新鮮出血應謹慎地采用加有冰生理鹽水、腎上腺素的沖洗液,直至出血停止開放引流,加用全身止血劑;(4)繼發出血者行上述止血處理后,應立即復查CT,了解血腫殘余量及穿刺針位置,若小于20 ml,可穩定4~8 h后開始液化引流血腫,若大于30 ml,則應重新粉碎血腫;(5)大量出血或經上述方法難以止血者,應立即行開顱處理[5]。
3.5 并發癥的防治 (1)肺部感染最為常見,特別是早期嘔吐誤吸之后的昏迷患者,應加強基礎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早期氣管切開,并依據呼吸道分泌物細菌培養與藥敏實驗選用有效抗生素,足量應用;(2)消化道出血,應早期應用洛賽克等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的藥物,盡量不用激素;(3)腎功能衰竭可見于嚴重腦水腫長期昏迷的患者,應用甘露醇時,應與速尿交替,嚴格記錄出入量,防止因血容量不足致急性腎衰;(4)癲癇發作,術前及術后行抗癲癇治療,術后仍需3~6個月的治療,防止癲癇發作;(5)腦脊液漏及顱內感染,術中及術后引流管注藥應嚴格無菌操作,應用能透過血腦屏障的敏感抗菌素;(6)及時復查生化常規,防止水電解質紊亂[6]。
近年來,筆者參閱了國內外關于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大量資料,并結合基層醫院的條件,對高血壓性腦出血微創傷手術治療的方法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微創手術對腦組織只有輕微的損傷,具有方法簡單、創傷小、后遺癥輕、治愈好轉率高、病死率低、應用面廣等特點,可以使腦組織的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是適合基層醫院的良好治療方法。
[1]胡長林.顱內血腫微創穿刺清除技術的現狀及展望[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07,12(4):216.
[2]賈保祥.經針穿刺治療顱內血腫[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6,34(2):104-106.
[3]何永桓,彭志強.血腫粉碎穿刺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65例分析[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5,10(6):277.
[4]趙新民.應用YL-1型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治療高血壓腦出血[J].寧夏醫學院學報,1999,21(4):276 -277.
[5]秦桂華,劉懷良,王雁,等.錐顱碎吸術治療腦出血[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1997(5):233.
[6]榮良群,陳保健,陸正齊,等.CT定位錐孔抽血尿激酶溶解治療高血壓腦出血50例報道[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1998(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