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永
直腸肛管周圍膿腫是普外科的常見病之一,多發于青壯年,20~50歲較多見。通常的治療方法為單純膿腫切開引流術,但術后患者肛瘺及膿腫再發生率較高,給患者帶來二次手術的痛苦。本院2000~2010年采用Ⅰ期膿腫切開引流加徹底清洗膿腔掛線術,肛內肛外切口涂抹燒傷濕潤膏[1],處理治療急性肛管直腸周圍膿腫55例,使所有患者傷口愈合后無肛瘺形成及膿腫復發,且肛門外觀無明顯瘢痕及肛門狹窄,治療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肛管直腸周圍膿腫55例,其中男40例,女15例,年齡20~50歲,病程1 d~1周。
1.2 治療方法 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或鞍麻,患者截石位常規消毒肛門直腸及肛周皮膚,選膿腫肛外最薄處切開,以刮匙徹底刮除膿腔內壞死組織,然后用2%過氧化氫溶液及甲硝唑溶液反復多次沖洗膿腔后,選膿腔最高點與直腸截穿,穿通后用橡皮筋掛線,切口與肛門之間皮膚全層切開,拉緊皮筋后結扎,用混有燒傷濕潤膏的凡士林紗條充填肛管,不充填膿腔,24或48 h后拔出,或大便時自行脫落。每日大便后清水坐浴,甲硝唑或0.9%生理鹽水加慶大霉素16萬U,從橡皮筋處微管插入膿腔沖洗一次,每次100 ml為宜,肛外皮膚切開處創面涂燒傷濕潤膏,肛內沿橡皮筋涂抹少量,2次/d,至掛線脫落創面愈合[2~4]。
采用這種術式2周后55例患者全部治愈,掛線在7~10 d脫落,肛門外切口Ⅱ期愈合,病程7~14 d,無一例膿腫復發,無一例肛瘺形成,肛門外觀良好,無一例因瘢痕影響外觀。
預防膿腫復發,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常規方法是單純切開引流,這種經典術式,往往患者痛苦大,加之這種局部引流術切口一般要求廣而大,只有這樣膿腫才能徹底治愈,由于創面大膿腔引流物需每日更換,患者十分痛苦。由于肛門部創面換藥時引起劇痛,往往膿腔引流不徹底,膿腫很易復發。采用一次性切開徹底沖洗膿腔,刮除壞死組織,并掛線保持了膿腔持續引流狀態,而且肛門切口不用換藥,減少了換藥時對肛門的刺激。膿腔只用甲硝唑或0.9%生理鹽水100 ml加慶大霉素16萬U沖洗,不會引起肛門劇痛,引流通暢而且持續,保證了引流物流出,預防了膿腫復發。
預防肛瘺形成,常規膿腫切開引流術,膿腔處理不徹底,每日更換充填物時肛門劇痛,影響操作,引流不易通暢,且肛門部血運豐富,切口很快愈合并遺留肛瘺反復發作。一次性切開掛線術徹底沖洗膿腔,刮除壞死組織并掛線,保持了膿腔引流通暢而持續,肉芽組織從內向外生長,預防了膿腔肛瘺形成,兩期手術一期完成,創面小患者痛苦少[5]。
預防肛門瘢痕形成或狹窄,常規切開引流術,多采用凡士林紗條填充膿腔,沒有從組織修復學角度進行治療,因此,創面生長緩慢,止疼效果差,或有感染發生,甚至經久不愈,且因瘢痕增生攣縮引起肛門狹窄,給患者帶來痛苦。本組55例患者的治療是以人體再生復原科學理論為指導,從組織修復學角度出發,充分利用燒傷濕潤膏的藥理學作用,從而達到止痛、消炎、抗菌和加快創面愈合的作用,使肛門手術后創面愈合后的形態與生理功能恢復正常。通過對55例患者的臨床觀察,肛周膿腫切開掛線后患者必然出現劇烈疼痛,燒傷濕潤膏為純中藥制劑,能保持創面濕潤,避免干燥牽拉和換藥操作等外界刺激及微循環障礙缺氧引起的疼痛。同時,該藥有自動引流作用,可減少創面代謝產物及毒素對創面刺激產生的疼痛,并能很好地松弛平滑肌,具有解除局部微循環瘀滯和立毛肌痙攣的作用,從而起到良好的止疼作用,加掛線的持續引流保證了術后創面愈合,從而預防了肛門狹窄、瘢痕形成[6,7]。
綜上所述,肛周直腸周圍膿腫切開引流徹底沖洗膿腔加掛線術,優點多,優于單純切開引流術,操作簡單易于推廣。
[1]劉靜.濕潤燒傷膏與川芎嗪聯合治療糖尿病毒61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7):147.
[2]黨愛武.急性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手術方法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2007,10(24):60.
[3]北京市衛生局.外科診療常規[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
[4]吳在德.外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62.
[5]黃繼承,史仁杰.一次性根治術治療肛周膿腫136例臨床分析[J].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4,10(3):211.
[6]徐榮祥.當代外科新進展[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8:18-48.
[7]郭云,唐宗江.肛門直腸周圍膿腫一期根治術104例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24(1):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