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夢非
(上海格致中學 上海 200001)
《物理通報》發刊30周年了,這本雜志在我的專業發展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跡.回想起來,緣起我在《物理通報》出版15周年征文獲獎的文章《談高中物理教材的改革》.
1996年,我參加了上海師范大學首屆研究生課程班為期2年的學習.那時,正是上海一期課改進行過程中,經??梢月牭綄π陆滩募罢n改本身的不理解,認為是瞎折騰等.在“現代課程學”、“比較教學論”的學習中,聽教授們娓娓道來,向我們展示了世界各地和各個時間段的課程改革.我國第一次大量翻譯的各個國家課程改革的書,使我們對外國教育的了解不再局限于僅有前蘇聯的幾位教育家和幾次教育改革.
通過課堂學習和課外閱讀,我認識到不論在哪一個國家,課程改革都是不斷地在尋找“精英教育”和“全體教育”的最佳結合點,而這個最佳結合點又是如此難找,所以,課程改革的鐘擺現象也就難以避免.
《談高中物理教材的改革》就是我學習過程寫的一篇論文.非常幸運,因為這篇文章中有一些新的觀點和視野,《物理通報》編輯部對我的文章很欣賞,他們提出寶貴的意見也對我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也許這只是編輯們很普通的一件小事,但對于一個在一線工作的教師,卻是一次很不尋常的激勵.
可以說,研究生課程班的學習以及和《物理通報》的結緣,使我從一個成熟教師向一個研究型教師邁出了很關鍵的第一步.
我還有機會參加了相關的高中教材編寫的一些工作,并應邀為《物理通報》撰寫2006~2010年的上海高考試題評析,把上海的高考試題的創新介紹給讀者.
目前,我還擔任了上海名師基地的主持人和黃浦區名師工作室的導師,承擔起了培養高端教師的任務.我總是記得成長的道路中給過我幫助、指點和鼓勵的老師,也努力以他們滿腔熱情地對待青年教師的激情來對待我的學員和伙伴.
2004年,上海二期課改拉開帷幕.對應的高中物理新教材也有與往年完全不同的特點.教材根據上海高考“3+1”的特點,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分別有高一、高二的基礎教材共4本書,高一、高二、高三的拓展教材共3本,以及配套的7本練習冊.其中基礎教材是每一個高中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而拓展教材是為選考物理專業的學生特別設置的.
在系統課程理論的學習基礎上,我對課改的發展也比較敏感和關注.也經常思考格致中學這樣一所以理科見長的百年老校,在新課改中如何更好地發展學生特長的問題.為此,我和物理組教師一起先后4次根據學生特點,在國家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符合格致學生的校本課程標準,并開展了校本課程的建設,經歷了從校本課程目標的建設到校本課程的嘗試,再到立體化校本課程的建立的過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從2004年起,我們在《上海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制定出了第一輪新課程背景下格致中學的物理校本課程目標.2007年,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2009年,再次根據上海高中物理的教學特點結合本校實踐,修改并制定了第三輪校本課程目標.2011年,針對上海會考制度的新改革進行了第四輪的修訂.
在校本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我們逐步建立了多樣的校本課程,凸顯了“國家課程校本化、拓展課程多元化、實驗課程系列化”的物理學科特色.以實現“讓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物理”,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傾向.
我們的課程從學生受眾群體來說主要有3個層面:
第一是滿足全體學生高中物理學習基本需要的課程;
第二是滿足高考以物理為加試科目的物理優秀生的課程;
第三是滿足學有余力又喜愛物理學科的學生進一步學習要求的課程,第三類課程包括“資優生培養”、“創意類實驗課”等.
首先,我們分析了學生的實際和教師的教學狀態.
學生狀態分析:高一是學生學習物理的一個很高的臺階.幫助學生跨上這個臺階對后續學習是很重要的.
學生學習困難是由學習能力要求高和學習習慣比較差兩方面造成的.
高中物理學習中所研究的物體對象和過程,從初中的單一化向高中的多元化發展;學習內容的大幅度拓展和學習深度的直線加深,數學要求的提高和邏輯思維能力要求的提高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較差.主要表現為“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常有學生抱怨說,聽課的內容和作業的內容好像都不一樣,上課都明白,作業沒方向.
自學習慣差,不喜歡預習,不喜歡看書.歸納總結能力差,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問題意識差,不習慣問問題,不會記筆記,有時課堂內容多,顧了記錄就顧不上聽課,這些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
課堂教學現狀分析:隨著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提高,教師為了提高上課的效率,常采用PPT課件.這樣做的好處是,引入了許多生動的情境,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對實際問題的認識.不足是在講例題和進行反饋練習時,PPT翻屏雖快,但常常水過無痕,學生不久就忘記了這些典型的問題;復習和鞏固新知識時沒有具體的載體,只好大量盲目地做題;學習負擔大,效率低,影響了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根據以上分析,我們設計了集“預習、共學、自學”為一體的課程——“格致物理學案”.
該學案設計了下列模塊(圖1):

圖1 格致物理學案模塊
“學習目標”是讓學生心中有數;
“開卷有益”是鼓勵學生看書預習;
“課堂例題”印在卷子上,可以讓學生課后回顧,避免了上課結束,忘記題目的狀況,對一部分進入狀態慢的學生比較有好處;
“雛鷹學飛”使學生從模仿開始,初步鞏固和熟練當天所學的知識;
“藍天展翅”里的題目需要知識遷移一下,是能力的訓練;
“自由翱翔”里的題目則對思維的要求比較高,是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的一種激勵和思維的提升訓練,允許學習困難的學生不做.
后3個模塊是課外練習的3個層次.
在實踐中,發現學生耐不下性子來看書.為了養成上課前先看書的習慣,我們把“開卷有益”欄的內容改為全部可以在書上找到,并補充了“預習反饋”欄目.達到了讓學生在認真看書的基礎上積極思考的目的.
通過實踐,“格致物理學案”起到了學生預習、看書習慣的養成訓練,知識和方法的多層次思維訓練和物理問題的規范表述訓練的作用.“學案”便于保存,有利于學生的知識復習和歸納整理,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很多學生的“學案”上寫滿了批注和反思,效果較好.
讓學有余力且對物理非常感興趣的學生,能夠在基礎課和拓展課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愛好,發揮特長,迅速成長,使他們有可能成為今后各個領域的精英人才甚至領軍人物,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此,我們建設了資優生和特長生培養的課程,讓學有余力且對物理非常有興趣的學生能夠在學?!俺缘蔑枴保砷L迅速.在相應的課程建設上,也花費大量精力,不僅在知識的拓展上下功夫,更注重思維的發展和提升.學生在物理奧賽和市各級競賽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我們還申報了黃浦區課題“高中物理資優生的特征和培養研究”.對資優生培養進行針對性地研究,總結了資優生共同具有的“強烈的目標意識、超群的思維能力、出色的自學能力、獨特的自研能力、較強的抗挫能力、良好的協作能力、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勇敢的質疑精神”等特征,思考這些特征中哪些是天賦類的,哪些是可以培養或提升的,在相應的課程中,通過設置特定的環節來達成培養目標.
“高中階段能培養創新人才嗎?”這一問題引起很多爭議.我們認為,創新人才培養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高中階段是這個培養鏈中很重要的一環,高中的積累,有可能讓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厚積薄發,迸發耀眼的閃光.
為了滿足喜歡動手、實踐自己創新設想學生的需要,我們也做了許多努力.實驗課程開設的實踐為創新人才培養、探索新模式做出了有益嘗試.
2001年,我們開展了“物理研究性學習”專題.學生每年都有一份物理研究性學習的長作業,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激發了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創新意識.
“物理愛好者協會”的成立,吸引了一批愛好物理、學有余力的學生參加.
“物理創新實驗室”的建成,更為在動手能力方面有特長的學生提供活動的場所和器材.許多學生表現出色,如設計了“世界物理年”活動,在“因特爾”大賽中獲獎和在“第十五屆國際光伏大會”上獲獎等.
在各類實驗課程的基礎上,我們又為學生開設了創意類課程“物理實踐與探索”.該課程提出了“玩物理、留勛章”的理念.“玩物理”就是讓學生沒有壓力地進入課堂,在一周的繁忙學習之后,來到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和伙伴們一起,放飛思想、仰望星空、玩轉物理、自由翱翔.“留勛章”則是鼓勵學生的創造性作品,貼上標簽,有的可以在課堂中做演示實驗用,有的則可留給學弟、學妹們作樣本.他們的作品不少收錄在新學年的校本課程中,有的作為演示儀器走入了課堂;每每此時,課堂氣氛特別熱烈,制作者非常自豪.
我們的工作也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認同.我校每年選考物理的比例很高.物理組2007年獲上海市勞模集體,2009年被評為黃浦區特色教研組.2010年“物理創新實驗室”被選為上海市示范實驗室.2011年暑假,我們還成功承辦了由中國物理學會教學委員會主辦的“全國第二屆高中物理校本課程創新論壇暨中學生科技夏令營”.
回首往事,我深深感謝《物理通報》在我教科研道路的引領作用,使我在自己專業發展的同時,在格致物理組教研文化和物理立體校本課程的建設中也做出了很多努力.通過《物理通報》,我結識了一大批全國各地積極投身課改,對中學物理教學充滿激情、志同道合的朋友.值此《物理通報》發刊30周年之際,由衷祝賀《物理通報》越辦越好,繼續為一線教師提供最鮮活的物理新發展和研究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