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緒銀
按照發病原因不同,便秘可以分為繼發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現選擇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75例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75例中,男30例,女45例,年齡43~66歲,平均57.5歲。其中長期嗜酒、食用低纖維素食物等不良飲食習慣者24例,處于焦慮、抑郁等非正常精神狀態者44例。所有患者日常運動量偏少,或刻意地人為抑制自然便意。29例病史超過3年。75例中,48例為慢傳輸型便秘,13例為出口梗阻型便秘,14例為混合型便秘。本組入選患者均可排除既往與便秘相關疾病的病史(即排除繼發性便秘)。
1.2臨床表現 臨床主要表現分別為排便費力者56例,糞便硬結者51例,有排便不盡感者50例,排便時肛門處的直腸有阻塞感者19例,排便必須借助外力者(如用手指摳或抵住骨盆底)12例。每周排便次數不足3次者30例。排便伴有腹脹、腹痛等不適感者10例。以上各項癥狀可多次交叉出現。
1.3實驗檢查和其他輔助檢查 經大便常規檢查和隱血試驗檢查,大便常規結果異常者4例,隱血試驗陽性者14例。經證實,檢查結果與便秘的形成并無直接關系。56例采取了結腸鏡檢查,未見異常現象或其他與便秘有直接關系的證據。經胃腸傳輸試驗以及氣囊排除試驗,結果顯示為慢傳輸型便秘48例,出口梗阻型便秘13例,混合型便秘14例。
1.4治療方法 功能性便秘的治療目的在于改善臨床癥狀,恢復提高胃腸動力以及排便功能。藥物治療方案:①普卡必利。用藥劑量根據患者病情進行調整,用藥途徑為口服,其中23例單純服用普卡必利有效,另10例與灌腸、如麻仁潤腸丸等其他中成藥相配合有效。且該33例均為慢傳輸型便秘。②通便藥。本組病例使用的通便藥包括果導片、開塞露和番瀉葉等。各種通便藥多次反復應用后可取得明顯的通便效果。38例因對通便藥的耐受能力差而中止用藥。③中成藥。中成藥包括麻仁潤腸丸和麻仁軟膠囊。15例單純口服中成藥癥狀明顯緩解。在藥物治療基礎上,所有患者給予必要的健康指導:保持科學合理的生命作息規律、運動健身活動量等;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心理狀態;調整飲食結構,多飲水,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量;養成正確的排便習慣。
75例患者中,隨訪66例,其余9例因聯系方式變更或去世而失訪,隨訪時間6個月~2年。20例經過全面藥物治療且遵照健康指導意見,臨床癥狀得到緩解;33例持續接受藥物治療臨床癥狀得到緩解;13例因不能耐受口服和外用藥物而改用其他藥物。
功能性便秘形成的原因主要不科學的生活作息習慣、飲食結構、排便習慣和精神因素,其中近些年來關于精神心理因素的研究,在功能性便秘診斷與治療中的作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1]。在本組中資料中,對于女性和老年患者應在積極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精神方面的指導,可以取得明顯的療效,預后也更好。
通常情況下,功能性便性的診斷與鑒別比較容易[2]。在治療方面,除必要的藥物治療外,非藥物治療占有重要作用。普卡必利的應用有利于大便排瀉;通便藥主要用于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緩瀉劑對癥處理的效果明顯,但由于患者耐受力有限應與其他藥物相配合[3];部分有精神心理障礙者可考慮給予抗精神類藥物。醫師應針對患者個體特征給予恰當的健康指導意見。主要增加食物中的纖維素含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日常運動量,肥胖者建議減肥,精神壓力過大者適當排解不良情緒。
[1]劉蔚,張連峰,張宇恒.功能性便秘發病相關因素干預試驗.醫藥論壇雜志,2010,31(2):47-49.
[2]李延青,于巖波.功能性便秘的診斷與治療.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2):158-160.
[3]馬繼征,劉紹能,吳泰相,等.中藥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的系統評價.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0,10(10):121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