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麗榮
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HSE)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可見于任何年齡,急性起病的病史,青壯年發病,出現抽搐、偏癱、失語、幻覺和意識障礙等神經精神癥狀體征,腦脊液細胞數增多,腦電圖呈彌漫性異常和頭顱CT、MRI上病灶較特征的分布,結合免疫學檢查,可做出臨床診斷,腦活檢有助于確診。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治療的確診為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病例2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20例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病患者,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齡16~58歲,平均年齡34歲。其中意識障礙17例,頭痛16例,發熱20例,癲癇發作7例,腦膜刺激征12例,口唇皰疹史5例。
1.2診斷 發熱、腦膜刺激征陽性以及局灶性神經功能受損表現如精神癥狀、癲癇發作、意識障礙以及肢體癱瘓等,而不能找到其他感染灶(如肺炎、腸炎等)時;影像學檢查顯示顳葉額葉病灶,CT呈低密度或混雜密度,MRI為長T1長T2信號或其間有混雜信號;腦電圖異常,顳葉、額葉有局灶性慢波或癇樣放電;腦脊液常規生化檢查符合病毒感染特點,未檢測到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雙份血清或腦脊液標本特異性抗體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者,以及腦脊液中HSV-1IgM抗體陽性者;病原學檢查如PCR或腦活檢有陽性發現。
1.3治療方法 抗病毒治療10~14 d為1個療程。注意藥物使用時對造成可逆性腎功能的損害。顱內壓增高時,可予甘露醇脫水。注意監測腎功能。高熱時予降溫支持治療。重癥患者收入監護病房。注意避免長期臥床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
積極抗病毒、減輕炎癥反應、降低顱內壓、防治并發癥等,經治療痊愈11例,好轉7例,死亡2例。
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又稱急性壞死性腦炎,是由單純皰疹病毒(HSV)引起的一種急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是非流行性腦炎中最常見的類型,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無明顯性別差異。HSV最常累及大腦顳葉、額葉及邊緣系統,引起腦組織出血性壞死和/或變態反應性腦損害,受累的神經細胞核內可見嗜酸性包涵體,故HSE又稱為急性壞死性腦炎或出血性腦炎,或包涵體腦炎[1]。原發感染的潛伏期為2~21 d,平均6 d;前驅期多有上呼吸道卡他癥狀,可有發熱、全身不適、頭疼、肌痛、嗜睡、腹痛和腹瀉等癥狀。多急性起病,發病后體溫可高達40℃ ~41℃,持續1周左右,之后出現神經系統癥狀。約50%有頭痛、惡心、腦膜刺激征;約75%出現精神癥狀,如緘默、呆滯、言語錯亂、幻覺、煩躁、偏執或行為異常;約85%有局灶性神經損害癥狀,如偏癱、失語、偏身感覺障礙、和共濟失調等;約33%可出現部分性或全身性癇性發作;約32%出現顱神經功能障礙,如眼球協同功能障礙、外展神經麻痹等。多數患者有意識障礙如意識模糊、嗜睡、譫妄及精神錯亂、甚至昏迷等。重癥患者可因廣泛腦實質壞死和腦水腫引起顱內高壓,甚至腦疝形成而死亡。
對高熱患者行物理降溫,抽搐、精神錯亂、躁動不安及顱內壓增高等,可分別給予抗驚厥、鎮靜、安定及脫水降顱壓等對癥處理。重癥及昏迷患者,應加強護理,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治褥瘡、肺炎及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注意維持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阿昔洛韋具有強力的抗HSV作用,血腦屏障透過率約為50%,對正在復制的病毒有抑制其DNA作用,是目前治療HSE有效的首選藥物。出現腎功能損害者須減量。免疫治療干擾素具有廣譜抗病毒活性,是細胞經病毒感染后產生的一組高活性糖蛋白,對RNA作用比對DNA病毒更為敏感。對宿主細胞損害及小;對多種病毒具有抑制作用[2]。全身支持治療對重癥及昏迷的患者至關重要,必須加強護理,預防褥瘡及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保持大小便通暢。高熱者物理降溫處理,癲癇發作者抗癲癇治療。注意維持營養及水、電解質的平衡,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小量輸血,或給予大劑量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或氨基酸、脂肪乳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總之,及早確定診斷進行病因治療,輔以免疫治療和對癥支持治療。病因治療主要為抗病毒藥物使用,首選阿昔洛韋,對上述兩者耐藥時可用磷甲酸鈉,西多福韋。HSE的預后與抗病毒治療的早晚及病情的嚴重程度有關。應用干擾素、轉移因子和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變態反應的能力;昏迷、高熱抽搐、精神錯亂、躁動患者應給予對癥治療;恢復期患者進行理療、針灸、按摩等以幫助肢體功能康復。
[1]王維治,主編.神經病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64-168.
[2]黃如訓.臨床神經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84.